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攻打锦州,韩先楚唱了主角,东北第一王牌成了看客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锦州战役是辽沈战役的开局之战,也是最关键的第一步。最终决定攻打锦州,是林总犹豫了好久才确定的。为什么犹豫?因为锦州不好打,那是一座防御体系比较坚固的城市,更何况防守锦州的是国军名将范汉杰。

    为了打好这一仗,林总可以说是铆足了劲,把东北野战军的几乎全部精锐都用上了。当时的东北野战军,除了围困长春的兵力,除了打阻击的部队,其他部队几乎全部上阵来打锦州。

    那么,在这场大战中,哪个纵队唱了主角呢?应该是韩先楚的第三纵队。在四保临江的战役中,韩先楚的军事才华得到崭露,所以林总察看完地形,把韩先楚单独叫过来。

    林总决定主攻城北,他把打开突破口的任务交给了韩先楚,并将炮兵纵队主力也归韩先楚指挥,同时林总还要第二纵队司令员刘震,全力配合好韩先楚。

    后来的历史证明,韩先楚的这个突破口不好打,它成为解放锦州最关键的恶仗。突破口有两个阵地,一个叫配水池,一个叫大疙瘩,其中配水池是当年日本人修筑的工事,可以说是固若金汤,国民党守军叫嚣要把配水池变成第二个凡尔登。

    韩先楚集中火力,猛攻配水池,第一次进攻没有成功,第二次进攻占领了一个阵地,直到第三次进攻,才拿下配水池。韩先楚迅速带着指挥部来到了配水池,攻打大疙瘩阵地。

    敌人有很多暗堡,我军伤亡比较大,韩先楚亲自指挥,先用炮火压制住敌人的火力,然后发现有一条盖沟,敌人就是从盖沟里前来增援的,几个战士炸塌了盖沟,把里面的敌人闷死了。

    断了敌人的增援,韩先楚很快拿下了大疙瘩,扫清了锦州的外围。即将发起总攻了,林总下了一道命令,由第二纵队、第三纵队和第六纵队组成北突击集团,统归韩先楚指挥。

    明白这里面的分量了吧,攻打锦州,我军的主攻方向在北面,参加北面突击的是东北野战军的三个王牌纵队,他们全归韩先楚指挥。韩先楚合理调动部队,让三纵主攻城北,二纵从城西北突破,而六纵呢,在二纵和三纵之间突破。

    另以第七纵队和第九纵队两个纵队组成南突击集团,由第七纵队司令员邓华统一指挥,第八纵队组成东突击集团,进行辅助突击。邓华指挥的这两个纵队肯定没法跟韩先楚指挥的三个纵队相比。显然,韩先楚在攻打锦州的战斗中唱了主角。

    (李天佑上将)

    有了二、三、六、七、八、九,似乎还少了两个主力纵队。第四纵队在哪里呢?塔山,第四纵队负责在塔山阻击敌人援兵。围城打援嘛,第四纵队的任务就是打援。他们打得非常辛苦。塔山阻击战,震惊东北战场。

    还有第一纵队呢?林总手下的第一王牌李天佑去哪里了?在锦州战役中,李天佑的第一纵队为总预备队,要随时准备支援锦州和塔山两个方面。塔山那边的压力比较大,李天佑打电话给第四纵队司令员吴克华,说我们奉命作为你们的预备队,就在附近,你们什么时候有需要,我们随时赶过去支援。

    事实上,第四纵队没有让李天佑支援,就打赢了塔山阻击战。所以,在整个锦州战役中,李天佑差不多成了看客。他是总预备队。

    单字解释: 攻 打 锦 州 韩 先 楚 唱 了 主 角 东 北 第 一 王 牌 成 了 看 客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