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国君打了败仗想返回都城,守城大臣却拒绝开城门:你打赢了再回来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个国家的君主有着万人之上的地位,每个子民都要对国君恭恭敬敬的。因此,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能够对国君谏言的臣子,都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牺牲精神的。而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这么一个以两次直而出名的臣子,他就是当时楚国的鬻(又叫粥拳、粥权)

    鬻拳侍奉的是楚文王,他曾经在楚文王打了败仗,不得不回到自己的城池中修养的时候,拒绝给楚文王开启城门,甚至还让他打赢了一场战役才能回到自己的国家。

    在这之前,鬻拳也直谏过。

    公元前684年,息侯夫人和息侯在途径蔡国的时候,被蔡哀侯姬献舞的言语轻浮惹怒。息侯于是故意让楚文王讨伐自己,在楚文王正式出兵,与息国有军事协议的蔡国前来救援,息侯却直接倒戈,与楚国联合打了蔡国一个落花流水,蔡侯和姬献舞也成为了楚国的俘虏。楚文王在听到蔡侯大骂息侯的时候,一怒之下,就想要直接将蔡侯扔进煮沸的油锅里,将其烹杀。

    听说楚文王要烹杀蔡侯的鬻拳,当即就直谏,告诉楚文王如果蔡侯被烹杀后,会引来的各国讨伐,导致楚国处于劣势。

    鬻拳希望楚文王能平息情绪,并且和蔡国结下同盟。虽然鬻拳有理,但是楚文王坚持要杀了蔡侯泄愤。直到鬻拳拿出一把刀架在了楚文王的脖子上,并且威逼他不能烹杀蔡侯的时候,楚文王才不得不同意。

    鬻拳知道自己拿刀架在国君的脖子上有罪,就说“王虽赦免臣,臣何敢自赦?”,意思就是我并不能饶恕自己的罪责,于是就亲手砍掉了自己的脚。

    大惊的楚文王感叹于鬻拳的忠诚,于是就让他掌管楚国都城的城门。

    公元前676年,巴国突袭了楚国的权县。而权县的守将因为巴国军队来势凶猛,不得不弃城逃跑。巴国的军队拿下权县之后,就直逼楚国的都城。

    楚文王听说巴国的军队即将到达都城下,立即亲自领军前去迎战。但是,楚文王因为轻敌,在公元前675年被巴国军队打败,因此不得不返回都城重整旗鼓。

    但是掌管都城城门的鬻拳却根本不开城门迎楚文王进城,就因为楚文王在这一场战役中被打败,鬻拳告诉楚文王,只有打赢了一场战役,他才会将楚文王迎进都城,否则休想要进城。

    楚文王知道鬻拳果断、说一不二的性格,于是不得不再次离开,前往黄国。这个黄国并不是一个大国,因此,楚文王很快就打败了黄国的军队。但是,正当楚文王要返回都城的时候,却在路途上染上了病,最后在还没走到都城的时候,就在路上暴病而死了。

    后来,鬻拳帮助楚文王的儿子楚堵敖成功登基,并且将楚文王安葬好以后,自己也为了赎罪,又砍掉了自己的一只脚,最终自杀而死。

    鬻拳的种种行为,在我们看来,是有着“以下犯上”之嫌的,《左传》对鬻拳的评价是,“鬻拳可谓爱君矣,谏以自纳于刑,刑犹不忘纳君于善。”对于《左传》的这句评价,你认同吗?

    参考资料:《左传》

    单字解释: 国 君 打 了 败 仗 想 返 回 都 城 守 城 大 臣 却 拒 绝 开 城 门 你 打 赢 了 再 回 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