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对手,在真实的历史上都是怎样的形象?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桥段,就是诸葛亮''舌战群儒''。诸葛亮到江东劝说孙权抵抗曹操,受到江东投降派的刁难。诸葛亮和这些投降派进行辩论,把这些人物全部辩倒。在''舌战群儒''的桥段中,这些人物当然都成为了诸葛亮的背景板。不过这只不过是文学创作而已。下面小编就来简单聊一聊这些被诸葛亮辩倒的江东人物,原本的历史形象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并无''舌战群儒''一事,只有诸葛亮与孙权的solo

    《三国演义》名义上是尊刘贬曹,其实不如说是贬刘尊诸葛。《三国演义》给诸葛亮增加了大量的凸显人物个性的桥段,有的是明显不靠谱的野史,比如《条亮五事》;有的从别人头上移花接木,比如刘备打的''博望坡之战''和《三国志平话》中给周瑜安排的''草船借箭'';还有就是''舌战群儒''这样的原创的桥段。

    其实在《三国志平话》中已经有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原型。诸葛亮带着刘备书信向孙权求援,张昭、吴危等江东人物认为应该守江自保,劝阻孙权出兵救刘备。诸葛亮与张昭、吴危相争,甚至亲自动手斩杀曹操到江东的使者,当真是文武双全。《三国演义》中对这段内容又进一步完善,省略诸葛亮杀人的情节,更凸显了诸葛亮的智将风范。

    首先需要申明,历史上并无诸葛亮''舌战群儒''一事,不过确实有舌战的经历,就是与孙权的solo。诸葛亮向孙权求援,稍稍激了孙权一下,又和孙权阐明双方的优劣,得到孙权的认可。历史上诸葛亮与孙权的话术也很精彩,但毕竟达不到''舌战群儒''中磅礴的气势和从容的姿态。

    说回''舌战群儒''一事,诸葛亮舌战的第一个对手就是江东重臣张昭,也是花费了大量的笔墨着重描写;而后分别是虞翻、步骘、薛综、陆绩、严畯、程秉。这些人物都败在诸葛亮的手中,最后由黄盖打破了舌战的过程。张昭、虞翻、步骘、薛综、陆绩、严畯、程秉这些人物在''舌战群儒''这个桥段中当然形象很单薄,纯粹是诸葛亮的背景板,但在历史上都是比较重要的人物,至少在《三国志》中都有个人立传。

    ''群儒''的真实的历史形象:江东集团的名士直臣

    张昭

    小说中张昭是江东第一谋士,历史上他也是江东集团初期最重要的柱石之臣。张昭本为徐州彭城人,避难到江东,被孙策辟为长史。孙策给张昭极高的权重和尊敬,''文武之事,一以委昭。''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身亡,更是将张昭指定为唯一的托孤大臣,给予他''君便自取之''的权力,与刘备托孤于诸葛亮极为相似。

    张昭没有辜负孙策的托付,帮助孙权稳定当时动荡的形势,树立孙权的权威。张昭虽然在军事上没有太多贡献,只有平定叛军贼寇这样的记录;在政治上却是孙权的股肱之臣,对孙权一些行为也有所匡矫。不过由于张昭在''赤壁之战''之前投降曹操的倾向,加上张昭对孙权表现出的一些强硬态度让孙权感到非常不爽,孙权对张昭颇有微词。以张昭之功劳威望,可以作为东吴的丞相。但是孙权先用孙邵后用顾雍,始终不愿意将相位交给张昭。

    虞翻

    虞翻也是孙策非常倚重的一个部下,被孙策评价为''吾萧何''。孙策去世的时候,虞翻还逼退了孙策从兄孙暠的叛乱。虞翻与张昭一样,也是一个骨鲠直臣,甚至有些狂放。他怼于禁、怼糜芳,甚至怼张昭、怼孙权,险些被孙权亲手杀死。最后孙权实在忍无可忍,把虞翻流放到交州,最后死在了南土。

    值得一提的是,虞翻这个人物的形象比较丰满,他善使长矛;可以日行二百里;还精通周易占卜。江东集团偷袭荆州,关羽兵败逃亡。孙权令虞翻占卜,得到''节''卦,变卦后为''临''卦。虞翻由此断定关羽不出两日必然断头。在《易经》中''节卦''与''临卦''都没有类似的爻辞,虞翻占卜的过程也没有记载。历来对此有多种解释,小编对《易经》了解不深,就不在这里解释了。

    步骘

    步骘避难江东,被孙权征辟。步骘对江东集团最显赫的贡献当属建安十六年(即公元211年)攻略交州一事。步骘率领军队进入交州,诱杀苍梧太守吴臣,控制交州北部,取得交州土皇帝士燮一族的臣服。在这个时候孙权虽然没有实际控制交州全境,但是也是对交州扩张的开始。

    在''夷陵之战''中,步骘率领一万军队出交,与蜀汉的马良在荆州南部对抗,保证陆逊的主力部队的后方的安全;孙权称帝后,步骘都督西陵重镇,后代陆逊为丞相,在东吴也算是位高权重。不过步骘的儿子步阐就倒霉了。他本来继承步骘的西陵督,但是因为受到东吴后主孙皓的征召而畏惧,因此投降西晋,引发了著名的''西陵之战''。

    薛综、陆绩、严畯、程秉

    相对于张昭、虞翻、步骘三人,薛综、陆绩、严畯、程秉四人的形象就稍微单薄一些,小编就放在一起说了。薛综原来避难交州,士燮向孙权臣服,薛综被孙权征召,士燮去世后,孙权加强对交州的控制,引起其子士徽的叛乱。与吕岱一起镇压交州叛乱,也算是真正控制了交州。

    陆绩是陆逊同族,父亲陆康是东汉末年庐江太守,被孙策打败。陆绩小的时候跟随陆康见袁术,临走的时候偷了三个橘子,托言给母亲吃,因此而成名。陆绩与虞翻的情况相似,也是因为刚直被贬谪为郁林太守。陆绩同样精通占卜,曾预测自己死期以及天下一统日期,临死前以''汉志士''自称。

    严畯避乱江东,由张昭推举给孙权。在鲁肃去世后,孙权本意是以严畯代替鲁肃的位置镇守陆口,但是严畯自认为没有军事才能,坚持拒绝这个位置,最后孙权才以吕蒙代替鲁肃。

    程秉避乱交州,本为士燮长史,后来被孙权征召。程秉初拜太子太傅,成为太子孙登的羽翼,后成为九卿之一的太常。

    小结

    在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中,东吴的存在感其实本来是很低的。曹魏是继承汉室正统地位,幅员辽阔实力强盛;蜀汉也曾被视为正统,且带有非常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容易受到人们的喜爱;东吴的存在感就比较薄弱。在各种三国衍生的小说、戏剧、平话中,又刻意凸显曹操、刘备,忽视江东集团的人物。比如本文所说的''舌战群儒''。在为诸葛亮的风采击节赞叹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被他击败的对手在历史上的真实形象,同样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

    参考文献:《三国志》、《三国志平话》、《三国演义》

    单字解释: 诸 葛 亮 舌 战 群 儒 的 对 手 在 真 实 的 历 史 上 都 是 怎 样 的 形 象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