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古代皇帝为何自称“朕”?专家:把“朕”拆开看就明白了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古代皇帝为何自称"朕"?专家:把"朕"拆开看就明白了

    秦朝,奴隶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的起点,统一六国的秦始皇也自称为"始皇帝",就字面意思而言则是最初始的皇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从社会制度至君臣称谓上都做了很大的改变,就秦始皇对自身的称谓,也从之前周天子的"寡人""不毂"改为了"朕",那么这个"朕"又有何特殊意义呢?

    首先我们简单提一下一国之君的称谓。在夏朝时期,君王的称谓还是"后",比如"后启"这些。夏朝之后的商朝的渐渐演变成了"帝",比如纣王“帝辛”。

    但是被称为"帝"的君王不多,因为认为"帝"是指天上的神仙,即使是君王称自称为"帝"也是被认定为不尊重神灵。

    皇帝的自称从"寡人""不毂""孤""吾"等等都是有的,自称是"孤""寡人"的皇帝较为多,在古代认为"孤"以及"寡人"是指品德寡德之人,也可以认为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意思,而并非现在翻译的孤寡之人。

    "朕"这个字代表皇帝自称,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为了彰显自身的尊贵而后取得,一般皇帝自称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那么这个"朕"必然是有其特殊意义的。专家们认为,“朕”字以前并不是这么写的,拆开来看就是"月"与"灷"。

    月在古代的文字中通"舟","灷"通的是"火",舟的意思就是现在的船只,而“灷”就是火种的意思,所以"朕"这个字在当时的意思是“船只中的火种”。

    在先秦时期,"舟"本身就代表了统治者。《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而火种在古代就是更为重要的存在,火种不仅仅带来的是光明,也使得古人能够吃上热乎乎的食物,并且火种可以去驱赶野兽。相传古时候掌管火种的都是首领,所以说火种在那时也代表着权利地位。

    综上所述,秦始皇自称为"朕"也是有理有据,其实也就是代表着自己是权利的顶峰,无人能及的意思,秦始皇自称为"朕"也仅仅只有他一人能这样称谓,若有他人这样自称的话就会被认定为是大不敬之罪。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后世的的皇帝也延续了秦始皇的自称,但其实在秦始皇之后,很少会有皇帝口头自称是"朕"。现在不少影视作品中可以听到皇帝从头到尾都自称自己为"朕",按照历史来说并非如此,在古代大部分皇帝自称还是像"寡人""吾"这些比较多,其实"朕"大都是出现在诏书上。

    其实在皇帝眼里,不管是什么样的称谓,都必须是独一无二的,并且不允许被随意使用。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古代对于礼制这一块是相当的重视。

    虽然现在崇尚的是人人平等,但在古代有像"朕"这样的自称也不足为奇,毕竟在那个时期各个职业的人都有着自己的谦称。

    单字解释: 古 代 皇 帝 为 何 自 称 朕 ? 专 家 把 朕 拆 开 看 就 明 白 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