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这位国军名将起义后,第二天就不幸病逝,部下成为开国中将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这位国军名将起义后,第二天就不幸病逝,部下成为开国中将

    在庄严肃穆的华东革命烈士陵园,长眠着一位东北军抗日将领,他就是中共特别党员、东北军中赫赫有名的少壮派、国民革命军第111师师长常恩多将军。戎马生涯二十载,常恩多将军为抗日复土,走过了一条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之路。

    常恩多,字获三,满族,1896年9月3日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县东四乡东三台子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五岁时母亲去世,九岁丧父,和继母、妹妹相依为命,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童年的悲凉和辛酸,使他饱尝了人间的不平,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埋下了疾恶如仇的火种。

    1919年,他怀着立志救国的雄心,随招兵的军官去黑龙江省参加了奉军。1922年,考入陆军东北讲武堂,毕业后,他从东北军底层升至57军111师师长,一向主张抗日。1935年,经红军总参谋长叶剑英的说服,萌生加入中共之意。当年12月,向张学良提出“兵谏蒋介石”的建议,是西安事变中的激进派。

    张学良在南京被扣押后,常恩多异常激愤,立即派人与红军前方总指挥部彭老总、任弼时、徐海东秘密联系,准备投奔红军;但红军负责人从大局考虑,力劝常恩多暂时留在东北军中。

    “七七事变”之后,常恩多率111师开赴江苏任戒严司令,在100公里的江岸上布防。此后,率部参加了扬州保卫战、台儿庄会战等战役。

    111师,当时习称为“百十一师”,将士骁勇善战,被民众誉为“常胜军”。

    1938年冬,周公秘密指示常恩多:“要争取有利时机,帮助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常恩多遵命,率师部直属部队和662团,从苏北沐阳出发,开赴鲁南。不久,经中共山东分局批准,常恩多成为特别党员。

    1939年初春,常恩多率师部机关、直属队和662团开赴山东莒县大于庄一带驻防,先后攻克了大店、碑廓两个镇的敌伪据点。其中的大店镇,后来便成为八路军115师司令部、山东分局、战工会、山东纵队等机关的常驻地。

    皖南事变前后,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到达巅峰,而此时的常恩多因为长期的劳累,病情越来越严重,他自知痊愈无望,对抗日报国不能做更多的贡献,深以为憾。

    1942年8月1日,军医处正式宣布,常恩多的病停止治疗,于是酝酿已久的武装起义只好提前爆发。第二天,病重的常恩多躺在床上,勉强写出他一生最后的三十五个字:“务要追随郭维诚,贯彻张汉公(张学良)主张,以达到杀敌锄奸之大欲。本师官兵须知。常恩多……八·二。”

    8月8日,常恩多命令部队移到抗日根据地莒南县王家坊前村,把三千多人的部队交给了党和人民。第二天凌晨,他含笑溘逝,终年47岁。当时出于斗争形式的需要,中共山东分局决定暂时密不发丧,直到第二年7月17日才在莒南县朱芦村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111师官兵到达根据地后,受到党政军民的热烈欢迎,曾一度改为“东北抗日挺进军”,后经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的批准,仍称第111师,为新111师,推举的新师长为常恩多的爱将万毅。

    万毅,和常恩多一样,早年曾在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堂,后来成为中共特别党员,“七七事变”后,任57军112师第72团上校团长,也是东北军中最年轻的一位团长,曾参加南京保卫战,在激战中全团战殁,只身幸免。1940年初,任57军111师333旅代旅长。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

    单字解释: 这 位 国 军 名 将 起 义 后 第 二 天 就 不 幸 病 逝 部 下 成 为 开 国 中 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