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于禁的人生悲喜剧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众所周知,于禁和张辽、乐进、张郃、徐晃四人,同为曹操的“五子良将”,但是,于禁的地位明显要高出其他四人,是曹操的股肱亲信,对其他部队是有监督权的。而于禁能达到这一地位,全是他自己凭借着个人能力逐渐积累起来的。

    于禁在鲍信讨伐黄巾军时,被招募入军队的,随后,鲍信迎曹操为兖州牧之后,于禁就成为了曹操的部下。于禁有能力和本事,能独当一面,而曹操也能知人善任,因此,对于禁也就委以重任,让他单独统兵。于禁攻克了广威,曹操就大大方方地任命他为陷陈都尉,其后,在曹操与吕布征战的岁月里,于禁的诸多表现都让曹操赞赏不已。

    当然了,最让曹操对于禁刮目相看是宛城之变中,于禁表现出的古名将风度,张绣降而复叛,突然向曹操的阵营发起攻击,当天夜里,曹操军大乱,自相践踏者,不计其数,在这场战斗中,曹操的长子曹昂和爱将典韦均死于乱军之中,而就在这种混乱的情况下,于禁却能够约束部下,有秩序地徐徐撤退,撤退途中,发现有青州兵趁乱打劫民众,于禁还好整以暇地对这些乱军进行了惩治。

    青州兵是从黄巾军阵营投降到曹营的,因为这些人能征善战,所以,曹操平日里对他们很宽容,因而,这支部队的军纪就非常差。被于禁惩治过的青州兵心有不甘,于是就倒打一耙,逃回曹营向曹操打小报告,诬告于禁也造反,于禁的部下大惊,纷纷劝于禁:“青州兵恶人先告状,向主公诬告我们,我们必须尽快赶回曹营自辩!”然而,于禁却坚持以大局为重:“现在贼兵就在后面追来,很快就到了,当下第一件要做的就是布防抗敌,至于曹公,他是明智的人,正是谣言止于智者,怕什么?”

    果然,于禁的做法让曹操大加赞赏:“敌人夜半来攻,我军是何等地狼狈,于禁能在混乱中肃整军队,追讨抢掠的乱军,安营筑寨地坚守,即使是古之名将,也不过如此啊!”于是,曹操录于禁前后功,封其为益寿亭侯。可以说,于禁在这场变乱中,所表现出来的人品和能力,那绝对是一流的,于禁也因此成为了曹操的心腹爱将。

    官渡之战之后,曹操还让于禁夺取了朱灵的兵权,成为了朱灵的上司,于禁也不负曹操的重望,克勤克俭,忠于职守,威震一方。

    昌豨是于禁的好朋友,一时头脑发热,举兵反叛了曹操,于禁奉命讨伐之,把昌豨团团围困,昌豨在无计可施之下,就心存侥幸,对于禁说:“咱们俩是好朋友,你能不能替我向曹公求情,饶过我这一次!”老实说,这时以于禁在曹操心中的地位,只要他向曹操说情,昌豨未必会死,退一步说,即使于禁不徇私情,只要他把昌豨上交给曹操处置,也只能说于禁是按规矩办事,而曹操或许看在于禁的面子上,会饶昌豨一命,别人也不能说什么,可是于禁,却直接把昌豨处死了,于禁是这样给部下解释的:“曹公早有命令,在大军包围后才投降的人,罪不容恕,而遵行和执行法令,是侍奉君上的气节,昌豨虽然是我的旧朋友,但我岂可以因此而失节!”话虽如此说,在昌豨行刑当天,于禁还是哭了一场,亲自到刑场与昌豨诀别。

    曹操后来听说了这件事,感叹道:“昌豨不向我投降,而投奔于禁,那是自寻死路啊!”从此,曹操更加器重于禁了。东海平定以后,曹操上表汉献帝表功于禁,于禁由此拜为虎威将军。不久,于禁又被迁为左将军,假节钺,封邑五百户,封荫子、列侯,由此,于禁成了曹操帐下唯一假节钺的将军,而这一荣誉,只有曹魏后期的曹休、曹真和司马懿一家三口专权时才有。

    然而,就在于禁荣获假节钺后不久,他的事业陡然就从巅峰跌入了谷底,这一年,是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猛攻樊城,镇守樊城的曹仁告了急,于禁率领七军前往救援,屯军樊城之外,与城内的曹军呈掎角之势。择地而营,势营而战,正是于禁的拿手好戏,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八月份是雨季,暴雨连下了十几天,汉水暴涨,七军营地被大水分割成一块又一块,无论是兵还是将,全都恐慌不已,来不及带上铠甲和兵器,纷纷争先恐后地向高地涌去,各自逃生。

    而关羽的荆州军是以水军为主,这对于关羽来说简直是如鱼得水,于是,关羽趁机就向曹军发起攻击,这一场战斗下来,曹军的粮草辎重损失殆尽,而兵将半数以上都没有带兵器,因此只有被挨打的份了。曹仁的部将庞德奋战不退,最后在水中被关羽所擒,庞德立而不跪,招而不降,最终壮烈而死。而这时的于禁异常清楚,自己的将士已经失去了抵抗能力,如果自己顽抗下去,只能白白送死,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做了一个艰难的抉择——向关羽投降。史书记载:

    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

    于禁这一投降,曹军的三万生命得到了保全:

    羽以舟兵尽生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惟城未拔。

    然而,于禁这一投降,对于他自己却是万劫不复,永远都翻不了身了。

    其实,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投降每天都在发生,不管是士兵还是将领,许多人都有投降的经历,就连关羽也是有投降的经历,他早年曾经投降过曹操,因此,关羽没有为难于禁。随后,吕蒙白衣渡江,关羽大意失荆州,于禁从荆州获释到了东吴。于禁到了东吴后,一代枭雄孙权处处礼遇于禁:“请其相见,约并马出行”,孙权的这一举动,充分展现了一个王者该有的气度。

    然而,于禁却没有想到,在董卓乱政,暴虐天下之时,四方群雄并起,天下能征善战之士择主而事,朝秦暮楚之事见怪不怪,天下三分已定,他又俨然成为曹操麾下的头号大将,可是,他为挽救三万将士性命投降了关羽,但在三万将士性命保住之后,没有自裁以谢魏公,那么,他的一世英名已经尽付流水了。

    曹操惊闻于禁投降关羽,哀叹良久,幽幽说了一句:

    “吾知禁三十年,何以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

    当年无耻地背叛了王朗,投入东吴的虞翻看见于禁和孙权并肩齐驱,也变脸呵斥:

    “尔降虏,何敢与吾君齐马首乎!”

    说着,就要拿马鞭抽打于禁,幸好孙权在旁边呵止了虞翻的动作。而虞翻对于禁的羞辱还不止这一回,有一天,孙权在楼船上和群臣宴饮,于禁听到乐曲声回想起自己此前在曹营的待遇,不觉潸然泪下,虞翻见于禁如此模样,就斥责他:

    “汝欲以伪求免邪?”

    这种侮辱对于于禁这样成名的人物来说,那绝对是不可接受的,不过,于禁还是幻想过可以重回曹魏,因此,忍辱偷生。只可惜,那个视于禁为股肱之臣的曹操却死了,不久,曹丕篡位称帝,随后,孙权上表称臣,于禁借此得以归国。

    从初降蜀汉,到再降孙吴,短短三年时间,于禁须发皆白,形容消瘦,其内心所受折磨可想而知。曹丕对于禁的遭遇表示深切地慰问,任命他为安远将军。改日,于禁去拜谒曹操的陵墓时,曹丕暗中命人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服之图,高挂于陵墓旁,于禁看见此画,如遭雷击,内心世界的最后一道防线轰然倒塌,很快,便羞愧得病死去。

    而亲手导演了这场恶作剧的曹丕,意犹未尽,继续恶作剧地给于禁的谥号为“厉侯”,这是一个十足的恶谥,因为“厉”在谥号中的解释是:杀戮无辜曰厉;暴虐无亲曰厉;愎狠无礼曰厉;扶邪违正曰厉;长舌阶祸曰厉。

    我个人认为,曹丕做得太过分了,正如后世所评价的那样:

    世无百战百胜将军,禁逢霖雨,败于关某,不为耻也。

    于禁没能辨明形势,以死谢罪,终遭蜀汉、孙吴、曹魏三国臣民唾弃,屈辱辞世!

    单字解释: 于 禁 的 人 生 悲 喜 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