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湖北发现秦古简,揭开陈胜吴广起义阴谋,《史记》都不敢说的真相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两句话恐怕没有人是不知道的,这两句话出于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的领头人陈胜之口。更是作为陈胜吴广起义的慷慨口号,被司马迁写入史记之中。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意为陈胜吴广行至大泽乡,大雨挡路,怕误期触犯刑法,故而揭竿而起,造了反。

    但事实确实如此吗?随着湖北记载秦朝法律《睡虎地秦简》的出土,一方面展示了书法中籀文,一方面又揭秘了一桩史实。简中记载到,征兵逾期3到5天,会受到“谇”“谇”,意思就是责骂,因此逾期三到五天只会受到责骂而不会“法皆斩”。

    那么为什么要说“法皆斩”呢?

    恐怕始作俑者就是陈胜,陈胜虽为农民,但是他心比天高,并且应该还是一个略有文化的人,不然不可能说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种话来。但是秦朝政权巩固,虽苛政猛于虎,却是依法治国,不可能出现违背法律,做出“法皆斩”的行为。因此陈胜想要出人头地,就必须要造反,他利用农民没有文化,不识秦律的缺点,鼓动农民起义,以成全他的鸿鹄之志。

    而所谓“法皆斩”恐怕就是司马迁道听途说而来的,因此我们认为,在读史之时还是要旁征博引,才能看到更真实的史实,那对于陈胜吴广起义,大家又是怎么看的呢?欢迎评论!

    单字解释: 湖 北 发 现 秦 古 简 揭 开 陈 胜 吴 广 起 义 阴 谋 史 记 都 不 敢 说 的 真 相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