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0

见证清廷两次大“动作”的500年小庙 今隐藏于闹市“天君庙”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如果你行走在一条陌生的街道,两边商铺林立,街道上车水马龙,繁华之极,在商铺与商铺的缝隙间,突然发现一个门,进去后发现是个清静幽雅的古寺,而且还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古寺,这样的经历换做是您,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我此次在云南建水采风时,就偶遇了这样一座虽身处于繁华闹市,但却肃静清雅的古寺,这就是建水天君庙。

作为一个从不缺少人文古建的古城建水,天君庙几乎在旅者眼中完全被忽视,你甚至在很多介绍建水旅游的网站上,都找不到它的踪迹。主要不是这座古寺不出名,而是在这条街道上的“邻居”实力太强,如文庙、临安府蜀、朱家花园和学政考棚等。

然而谁曾想到,就是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古寺,却见证了旧中国历史上的两件大事,1903年的周云祥起义和1911年的临安起义。那么今天我将用镜头带领大家走进这座“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建水古寺天君庙。

云南建水明代时称为临安府,建水历史曾用名步头、巴甸等,建水作为滇东南重镇,中国东南门户所在,从来都是“风起云涌”之地,从反清复明将领李定国攻陷临安,到后来临安起义、周云祥起义等,古临安建水古城,明面是明、清时期滇南文化、宗教、整治、军事中心,暗里却是各种利益、权利集团的必争之地。

天君庙位于建水古城内,最为繁华的步行街临安路上,距临安学政考棚仅一墙之隔。天君庙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名火神庙,这里曾经是滇东南最著名的道观,是古代临安城“七寺八庙”之一,属于道教宫观。天君庙占地2700平方米,整体建筑呈中国传统的中轴线对称布局,进入天君庙进入院落之中回头看,一座高大的戏台坐落于山门之上,戏台面对的是文君庙的正殿火神殿,三清殿、观音殿位列其后,与山门戏台、火神殿置于一条中轴线排列。

两侧设施各种配房,均供着各式神话人物。最有意思的是,我走入院落之中,在火神殿前,突然发现一位和尚坐在旁边的椅子上,这不是道教场所吗?哪来的和尚?难道是“佛、道”合营?哎!不管和尚是不是来此客串,但是天君庙里的建筑是真的精美。

这里的大殿都采用榫卯结构,斗拱之上绘有精美的图案,雀替雕刻精美,虽经几百年仍然可以看到雕工的精湛。既然说到这里曾是两次起义的纪念地,在此绝对避而不谈。如果真的把两次起义的详情叙述全,那估计几万字也打不住,各位看官也没这闲工夫。在此我只能简短的概述一下这两次起义,看官们莫怪!

在建水古城里发生的第一次起义,时间定格在1903年,清光绪29年。这场起义是因当地群众和锡矿矿工,对于清廷丧权辱国,对洋人听之任之导致的运动,历史上称为“反清仇洋”起义,起义的领导者和发起者周云祥在朱家“户主”朱朝瑛的资助下,购买武器,组建了起义队伍,而天君庙就是当时起义军的誓师地。

当然最终这场起义受到了清廷的特殊“关注”,清政府派出50多个营和一万多团丁来此镇压,最终起义军全军覆没,周云祥也被处以极刑。虽然起义失败了,但是却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和清廷的卖国行径。

在建水发生的第二次起义发生在1911年,历史上称为“临安起义”。1911年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了建水城,对清政府早已不满的各界人士欢欣鼓舞,但当时建水还清廷的统治下,时任清政府驻建水新军75团的教练官赵又新,对清廷的腐败,对侵略着的掠夺早已深恶痛绝,于是召集志同道合的军官率部成立义军,决定于1911年11月1日起义。

义军和清廷新军,在建水及周边发生了激烈的战斗,义军伤亡严重,最后决定在临安,也就是现在建水古城内招募新兵,补充兵员,而天君庙就是当时招募新兵的一个场所。

一座500多年的古寺,承载的不仅仅是信仰的寄托,它亲历了战争、看遍了旧中国人民的苦难,还看到了中国人民从磨难中走到新生的过程,此时的这所建筑,不再是单单的一座建筑,而是一位历史的见证人。

单字解释: 见 证 清 廷 两 次 大 动 作 的 年 小 庙 今 隐 藏 于 闹 市 天 君 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