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因刘邦猜忌这两个人,所以导致汉朝不安宁了几百年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周王室衰微后,戎狄不断骚扰,甚至在周幽王为搏褒姒一笑后,戎狄直接与申侯联手灭掉了西周。

    到了春秋时期,戎狄也经常来中原骚扰,后在秦晋两国联合抗击下,戎狄终于安静了,并散落到了各处,分成了许多部落,如义渠、乌氏、大荔等,并向晋国上贡。

    战国时期,随着戎狄的不断壮大,他们又开始不断地侵扰中原,燕赵之地深受其害,秦国还是在宣太后付出美色后才得以打败义渠国,后来秦始皇为抵抗他们还修建了长城。

    同时,戎狄有了新的名字,那就是“匈奴”,这是中原人表示鄙夷的称呼,代表了他们野蛮无礼。

    其实匈奴也算得上是炎黄子孙,夏朝灭亡后,夏桀的儿子淳维带着族人去北方草原生活,成为了匈奴的一支。

    秦始皇死后不久,匈奴的土地上诞生了“千古一单于”——冒顿。

    冒顿的父亲偏爱小儿子,这让冒顿心怀不满,再加上他本身性格就残忍,于是他上演了一场“鸣镝”秀,将父亲等人全部杀害,自己成为了单于。

    冒顿的野心让他不满于做一名单于,他又先后打败东湖和月氏成为了草原霸主,然后他的目光就瞄准了中原。

    他趁着楚汉相争时收复了一些被秦朝夺取的失地,可是他要往中原进攻的时候就犯了难,这时候秦始皇的智慧就显现出来了,因为匈奴被万里长城给挡住了。

    如此看来,草原的千古一单于还是比不过中原的秦始皇,情急之下,冒顿到处寻找突破口,终于他选定了马邑这个理单于王庭较近的地方。

    马邑的地理位置优越,冒顿还是很有眼光的,可这并不代表他就有能力占领马邑,就在这时,刘邦犯了一个错误。

    冒顿经常派人袭击各个要塞,此时的刘邦应该很警觉才对,可他并没有,一是因为他刚打败项羽等人,国力不强,百废待兴,根本顾不上匈奴。

    二是因为刘邦刚建立汉朝,他开始对一些异姓诸侯王有所怀疑了,这就非常致命了,因为韩王信的封国韩国与匈奴部落接壤,一开始,刘邦就是想借助匈奴的手来除掉韩王信,反正韩王信本就是韩国宗室的子孙,这也引不起韩王信的怀疑。

    可韩王信并不傻,为了保护自己也为了以后能打击到刘邦,他便上书请求将王都设置在马邑。

    为了能早点儿除掉韩王信,刘邦那里考虑那么多,直接答应了他的请求。

    冒顿一看机会来了,便要离间两人的关系,后来韩王信一气之下,直接背叛了刘邦投靠了匈奴,然后将马邑献给了冒顿,这下,长城再也没法挡住匈奴人了。

    韩王信的确很不仗义,但这也暴露了刘邦的一些问题,他的警惕性有些低了,马邑对于汉朝来说是多么关键的一个地方,必须要好好维护才行。

    那既然匈奴来犯了,刘邦也不是怂人,直接带领30万大军前去应战,双方都是御驾亲征,但冒顿还是有些惧怕刘邦的,武力解决不了,那就用智力,冒顿略施小计就将刘邦围困在了白登山。

    最后刘邦等人还是在陈平的游说下才解了围。

    后来冒顿还是经常去骚扰汉朝边境,刘邦认为光靠武力解决也不是办法,毕竟此时局势刚刚稳定,财力、物力都需要加强,于是他便向群臣询问意见。

    刘敬提议不如派公主前去和亲,这样就可不战而使匈奴屈服。

    此计一出,几乎所有的人都反对,但刘邦却同意了。

    可是和亲换来和平了吗?没有,双方一直矛盾不断,直到刘邦去世也没有解决匈奴。

    要知道,刘邦前去攻打匈奴的时候韩信还没有死,只是被贬为了淮阴侯,如果刘邦能派韩信前去攻打匈奴,结局可能会不一样。

    可是刘邦宁肯御驾亲征,并且与匈奴和亲也不肯任用韩信,足以见得他对韩信是多么的不信任。

    此后的日子里,汉朝与匈奴经常发生战争,但却造就了一批名将,也打出了汉朝的血性,并向世人展现出了当时汉朝的强大。

    单字解释: 因 刘 邦 猜 忌 这 两 个 人 所 以 导 致 汉 朝 不 安 宁 了 几 百 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