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袁世凯的声誉不怎么样,为何“袁大头”却屹立不倒?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袁世凯的声誉不怎么样,为何“袁大头”却屹立不倒?

    喜欢袁大头的朋友,相信都知道“袁大头”,就是印着窃国大盗袁世凯头像面值一元的银元。

    1912年4月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北洋政府鉴于当时铸币、纸币十分复杂,流通的中外货币在百种以上,规格不一,流通混乱,折算烦琐,各地商业交往很不方便,于是便决定铸发“国币”。袁世凯为了提高自己的统治地位,趁机把他的头像铸于币面,“袁大头”之名由此而来。

    1914年2月7日,袁世凯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国币条例》及《国币条例施行细则》,规定国币种类有银币4种(壹圆、半圆、贰角、壹角)、镍币一种(五分)、铜币五种(二分、一分、五厘、二厘、一厘)。正面镌袁世凯侧面头像及发行年号,背面铸嘉禾纹饰与币值。《国币条例》公布同年,先在天津造币厂铸造这种壹圆银币,后在南京、广东、武昌等造币厂陆续铸造。

    袁大总统时的面值一元“袁大头”的购买力大约是一斗半大米。一斗大米是10升,一升大米大约两斤半,也就是大概能买30来斤大米,相当于现在五六十元钱的购买力。

    虽然袁世凯的“皇帝”没当了几天,但是“袁大头”的影响力却是相当广泛和深远的,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很多地区还有“袁大头”流通。在1949年到1951年间,为了满足进军西藏的需要,也曾铸造过“袁大头”。

    “袁大头”之所以有这么好的影响,关键是因为它的成色和铸造质量非常之好。“袁大头”系列以壹圆银币为主币,总重量为库平七钱二分(26.86克),含纯银六钱四分八厘(23.9024808克),以银九铜一(后改为银89铜11)铸造,含量非常标准。所以行家鉴定“袁大头”很简单,称一下分量是不是标准,再捏着中间吹一下,听听有没有银质的悠扬颤音,如果是铅、铜等杂质比例高了,就吹不出那种好听的声音。

    这在中国的历朝历代是比较罕见的。当时的统治者大多会通过垄断货币造成通货膨胀,进而侵吞国民财富。最突出的当属“太平天国”时期,他们占了几个省,掌握了造币权,一个铜板就印“当五佰”、“当壹仟”。而袁世凯造币倒真是有板有眼,直到他狼狈倒台,也从来没有听说“袁大头”有成色分量不足的事情。所以袁世凯虽然狼狈倒台,“袁大头”的声誉却屹立不倒。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公开宣布停铸“袁大头”,改用孙中山先生的头像铸造银元,这种银元比“袁大头”略小,因为上面有孙中山的头像,所以称为“孙小头”。虽然孙中山是革命的先行者,但是“袁大头”在整个民国期间一直无阻碍流通,而且百姓对“袁大头”更买账,当时一个“袁大头”能买一斗半米,而一个“孙小头”只能买一斗米。

    袁世凯属于那种“理念不着调,但做事很靠谱”的那种人,很短的时间就把国家经济治理的井井有条,而且从他铸币这个细节来看,他也不是一个贪婪的人,到他驾崩之时也依然守着执政者责任心的底线,当然,他是“窃国大盗”已盖棺定论,但他维护币值稳定这点是值得肯定的。

    单字解释: 袁 世 凯 的 声 誉 不 怎 么 样 为 何 袁 大 头 却 屹 立 不 倒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