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曹丕见两头牛打架,让曹植作诗,不能有牛字,成千古名典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汉献帝初平三年,曹植出生。

    曹丕是曹植同母同父的兄长,比他大6岁。

    《白虎通·三纲六纪》有云:“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

    建安十六年,曹操有意培养曹植,封其为平原侯。

    “司马门”事件后,曹植退出争权旋涡。

    曹丕作为嫡长子,自然成了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没想到曹丕即位后,首先杀了拥护曹植的丁氏兄弟。

    曹植“发服悲哭”,令曹丕十分不满。

    《太平广记》中记载,曹丕令曹植策马百步成诗一首,既要描写两牛争斗,又要求不能出现牛字。

    此举既是震慑曹植,更是以极刑威胁。

    那么,曹植如何化险为夷,作出流芳千古的诗作的呢?

    曹植与兄同游诗会血脉相承竟和谐

    东汉末年的动乱,对社会造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以文人为代表的群体,其生活发生巨变。

    汉末曹魏时期的曹氏家族,可谓能文者甚多。

    明代诗人、诗论家胡应麟曾说过:“诗未有三世传者,既传而且煊赫,仅曹氏、丕、睿耳。”

    在诗歌理论著作《诗薮》中,胡应麟谈及曹植,更是以用“天才绝出”、“自当独步”、“绝世无双”等词语称赞。

    曹丕和曹植同气连枝,出生恰逢战乱,之后一直跟随曹操征战四方。

    四方征战生活,让曹丕和曹植接触了更加广泛的现实生活,更亲历了许多事件。

    曹丕和曹植作为邺下文人集团的核心,公元208年至218年这十年间,一直与建安诸子朝夕相处、诗酒流连。

    兄弟两人经常结伴与建安诸子同游畅饮。

    曹丕在《与吴质书》中记录了出游的情景:“驰骋北场,旅食南馆。同乘并载,以游后园。”

    此时,曹丕不过二十出头,曹植也是血气方刚。

    兄弟二人对未来充满向往,对建功立业更是充满期待和幻想。

    曹操作为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对于与曹丕、曹植身边的文人可谓相当鄙夷。

    在曹操看来,书生不过迂腐之辈,只能舞文弄墨,不能有太大建树。

    可曹操忘了,儿子曹植在文学方面更是颇有造诣。

    南朝诗人谢灵运曾评价曹植:“我与曹子健分天下一石,他一人得八斗,我分一斗,两斗分天下人。”

    虽然曹植才华横溢,但他可谓成也文才,败也文才。

    《三国志·魏书·陈思王传》有云:“植既以才见异。”

    因酒误事

    建安二十年,关羽困住了曹仁。

    原本曹植奉命前去营救,却遭遇意外。

    原来,曹植因喝酒误事无法受命。

    《三国志·魏书》有云:“植因醉悔而罢之。”

    有人认为,曹植之所以因酒误事,皆归咎于曹丕。

    因为曹丕逼曹植饮酒,致使曹丕大醉不已无法出征。

    不过,也有史学家推测责任并不全在曹丕,而是曹植并未把握好分寸尺度。

    而曹植后又因酒擅闯司马门,不仅惹怒曹操,更丧失了争嗣的机会。

    之后,曹植只能承认失败,并甘愿为其兄长做臣民。

    曹丕继承大统惟恐曹植争权夺位

    曹丕成为继承人之后,曹植并未放弃入仕从政的理想。

    曹丕恐曹植争位,对其百般打压。

    不仅如此,曹丕还先下手为强,夺了二弟曹彰之兵权,逼四弟曹雄自缢。

    尤其对待曹彰,曹丕可谓赶尽杀绝。

    《世说新语·尤悔》中记载:“曹丕十分忌弟任城王,因曹睿手握重兵。卞太后宫中,文帝以毒置于诸枣蒂之中,任城王遂重度。”

    之后,卞太后更是警告曹丕:“你既然杀了我儿任城王,就不要再杀我东阿。”

    因曹植曾与曹丕争过太子之位,故对其十分痛恨。

    说到对曹植的打压和迫害手段,曹丕可谓花样繁多。

    比如,《吁嗟篇》中记载:“长去无根逝,宿夜无休闲。愿为林种草,秋野随风播。”

    曹植经常辗转多地,所迁之地多荒凉贫瘠,令其饱尝生活艰辛。

    除了在身体上摧残亲兄弟,曹丕还残酷地杀害了曹植的朋友,如丁仪等人。

    曹植对曹丕的感情,也逐渐从敬佩到恐惧。

    百步赋诗

    《太平广记》曾记载一事:曹丕给曹植出了一道难题,需要策马于百步之内成诗一首。

    不仅如此,曹丕还定下苛刻的条件,诗词需描写两牛争斗,但不准出现“牛”、“争斗”、“井”等字。

    此外,诗词必须是四十言。

    虽然曹植自小聪慧,年余十岁即可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尤其“善属文”,但在如此危险又苛刻的情况下成诗一首,难度可想而知。

    曹植策马缓缓前行,想着刚才眼前之景象:两只牛在争斗,其中一直落败之后,竟然坠井而亡。

    未到百步,曹植心中已有想法。

    随后,他便做下这首名垂文史的经典之作:“头上戴横骨头,行至凼士头。二敌不俱,肉卧土窟。弗力不如,盛意不泄。”

    不到百步,曹植仅用寥寥几句,就将两头皆有本领的牛,相互争斗时互不相让的情景描绘出来。

    其实,其中一头牛落败并非实力不济,而是对其饱含深情并未竭尽所能。

    曹植不仅按照兄长的要求,完成《两牛争斗》的诗词,还在剩余时间里,写下了更加广为流传的《煮豆诗》。

    南朝刘义庆编著的《世说新语·文学》有云:“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后来,曹丕听到曹植将两人比作同一根上的植物时,终于心生惭色。

    《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也描写了相同的情节: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

    不过,罗贯中在创作三国小说时,融合了《世说新语》和《太平广角》的内容,将曹丕和曹植同游遇两牛争斗,改成了殿上悬挂的一幅两牛争斗水墨画。

    曹植作《两牛争斗》和《七步诗》之后,原本想对其痛下杀手的曹丕潸然泪下,只将曹植贬为安乡侯,饶其性命。

    经过《三国演义》的演绎,曹丕阴险狡诈的形象跃然纸上。

    人们都对曹植心生怜悯之情。

    其实,曹丕之所以对亲兄弟如此残忍,也是两人因继承王位造成的关系恶化。

    虽然曹植凭借才华化解了危机,但依然无法逃过被压制的命运。

    曹丕死后,曹植以为自己的政治生涯能够有所转机,没想到曹丕之子曹叡即位之后,依然没有为曹植提供任何机会。

    曹植化险为夷自此壮志未酬

    虽然曹植已经文学方面名满天下,却依然没有放弃其政治理想。

    曹丕临死前,曹植终于学会了谦卑、奉承,还作《写灌均上事令》以表自己严格自律。

    后来,曹植更是写了大量称颂曹丕的文章。

    黄初六年,魏文帝东巡,“幸植宫”。

    之后,曹丕与曹植重归于好,曹丕不仅对曹植赏赐颇丰,还增邑五百户。

    仅一年后,魏文帝驾崩,其子曹叡即位。

    曹植见兄长离世,心中埋藏依旧的政治抱负又被激发起来。

    不过,曹叡与其父曹丕一样,仍然对曹植有所忌惮,自然不会给他任何机会施展政治愿望。

    两任皇帝的打击和忽视,令曹植悲愤难平。

    他在《求自试表》中不禁悲叹:“虽然自己如犬马一般诚心实意,依然无法感动曹叡。”

    即使不惑之年的曹植如此谦卑,曹叡依然不为所动。

    相比从前,他的政治头脑和见解更加深刻,尤其对侄子重用异姓而疏远同姓人的政策深感忧虑。

    后来,曹植再上奏侄子曹叡:“惟陛下察之!今反公族疏而异姓亲,臣窃惑焉!”

    虽然曹植对当时形势一针见血,但曹叡依然自以为是,对曹植的警告充耳不闻。

    最终,壮志未酬的曹植于不惑之年早逝。

    曹植一直以天才诗人被世人称道。

    后来,凭借过人的才华,曹植解救自己于危难。

    少年曹植生于乱世,长在军营,跟随曹操征战南北。

    在曹操的影响下,曹植也将成为一名优秀的政治家作为人生目标。

    曹操在世时,曹植深受宠爱,更一度进入继任者候选名单。

    而他也相当拥护其父曹操,并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曹操笼络人才、安抚人心,初显政治家见识。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曹丕在政治纷争中继位。

    曹植虽然未减其政治热情,但也很快转变了身份,接连创作《魏德论》和《庆文帝受禅表》为兄长助威。

    不过,曹丕一直对曹植心存忌惮。

    尤其是曹操曾在自己与曹植之间犹豫过,曹丕自然时刻警惕来自曹植的威胁。

    黄初二年,曹植再次因酒“悖慢”,差一点没命。

    后来,曹丕更是时刻给曹植制造难题:以百步赋诗,好在曹植轻松化解。

    虽然后期两人曾重归于好,但曹丕依然没有放松警惕。

    即使其长子曹叡即位后,也一直疏远这位才华横溢的叔叔。

    曹植心中有难酬的政治抱负,自然无法洒脱转身著书立说。

    长期被压抑、愤懑折磨的曹植,于四十一岁英年早逝,再也无法实现其胸中抱负。

    参考文献:

    《魏志》

    《世说新语》

    《太平广记》

    单字解释: 曹 丕 见 两 头 牛 打 架 让 曹 植 作 诗 不 能 有 牛 字 成 千 古 名 典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