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国学大师季羡林是山东临清人,精通12国语言,还会古老的吐火罗文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1400多年前,隋炀帝杨广开挖大运河,连通中国南北的水运大动脉形成,山东临清成为了一座运河城市。到了明代,临清曾与苏杭齐名。

    清中叶以后,南北海运兴起,津浦铁路通车,大运河的交通大动脉功能弱化,因运河而繁盛几百年的临清水退船隐,不复往日辉煌。闹市的喧嚣在古城渐渐沉寂,但翰墨书香却始终飘散在一处处幽静的院落。

    在古运河畔,临清人建起一座纪念馆,来寄托一代大师季羡林的思念,馆里的收藏记录着他辉煌的一生。

    1911年,季羡林在这里出生,他从小看着运河上来来往往的船只,接受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信息。受此影响,他的眼界极为开阔,对世界始终保持着好奇心。少年时代,他一边学习传统文化,一边开始学习英语,接触西方文化。

    读中学时,季羡林遇到了一位非常有耐心的英文教师郑又桥。他上课时,交给季羡林一个特别的学习方法。中国人初学英语的时候,容易犯一个毛病,就是拿汉语的思维来堆英语单词,把它堆成句子。季羡林因为刚学,他也难免走这个路子。但郑老师不简单地说哪一点做得不对,而他把季羡林的英文作文,用英语的思维重写一遍,拿来给他看。季羡林一看,恍然大悟。

    得益于从小的练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学术方法,始终贯穿着季羡林的一生。长大成人后,他求学于国外,精通多国语言,能阅读俄文、法文,尤其精于古老的吐火罗文。季羡林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终成一代大师。而他海纳百川的治学精神,与运河包容万物的特质,也是一脉相承的。

    季羡林先生的学生谈到,学了一门外语,就等于打开了一扇窗户,能看到窗户外面很美妙的风景。他一开,就开了若干扇的窗户,所以他的视野就比一般的学者要广得多。

    对于家乡,季羡林充满着感情,他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家乡,“文人学子,达官贵人,贩夫走卒,赶考举子,只要从南方进京,几乎无不通过临清。遥想当年舟舶星聚,帆影云展,廛闬扑地,歌吹沸天,车水马龙,商贾联翩,景象何等繁华动人”。

    单字解释: 国 学 大 师 季 羡 林 是 山 东 临 清 人 精 通 国 语 言 还 会 古 老 的 吐 火 罗 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