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司马懿:三国最强忍者,笑到最后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国归晋,曹操,刘备,孙权这些枭雄都没有等到这一天,一个跨越了三代人的臣子司马家登上了历史舞台。

    司马家的掌门人隐忍二、三十年,终于站到了权力的巅峰。

    他就是司马懿,外号“冢虎”,这个外号很符合他的性格。

    东吴的陆逊,也是一位不骄,不争,不违的忍者,最后他不愿意违背自己的本心,出言立储之事,被孙权猜忌,抑郁而亡,终究被辜负了。

    很多人都说司马氏的胜利就是司马懿活得长,熬死了太多英雄,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吧,司马懿一生的大智慧都浓缩在等、装、忍三字之中。

    《鬼谷子》有言,“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道,在隐与匿。”

    司马懿一生都在为了求生,不得不入仕,效忠曹魏,和谋定而动。

    求生,出山入仕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北方此时还在袁、曹的势力范围内,袁在北方还占据着优势。

    司马懿出生在河内大族,父亲司马防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他是家中次子,家里八个儿子,被称为八达,名声在外。

    “博学洽闻,伏膺儒教”这是世人对司马懿的评价。

    当时擅于品评人物的名士崔琰、杨俊都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一方面他本人很有才华,另一方面知晓儒学,形象很正面,曹操是一个知人善任的主公,这样的人才怎么会不延揽?

    曹操听到他的名声希望他出来做官,此刻曹、袁势力还不明确,司马懿此时还是观望,等待。

    建安六年,曹操征召司马懿出来做官,他便借口自己有风痹症,一直装病躺在床上,妻子张春华">张春华还陪他演戏。曹操甚者派刺客去的刺探真假的,直接用刀刺过去,他依然一动不动,就像是像真染上风痹一般。

    建安十三年,北方已经在曹丞相的控制之下,曹操再次征召他入仕,并说司马懿如果继续装病,那就毫无价值,直接杀了。

    司马懿不得已出来做官,可他出来做官,第一件差事就是被曹操派去喂马。

    一个满腹经纶的文人,出来做官居然是个弼马温,司马懿并没有做这个官表现出不满。

    曹操是一个猜疑心很重的人,司马懿一直不急于表现自己,他依然藏巧守拙,从不主动出谋献策,而是默默地观察揣摩朝堂局势走向,他是司空府的秘书长。

    曹操一直觉得司马懿是一个有狼顾之象的人,心里一直有顾忌。

    司马懿一直都是勤勤恳恳地做好工作,服从领导分配,之后被派去陪曹丕读书。

    就像《菜根谭》所说:“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司马懿一直处在被主公猜忌的情况下,他一直低调就是为求生。

    求生,效忠曹魏

    司马懿做过曹操的秘书,对这个主公的心思还是很了解,曹操一直是个传统的人,对于长子还是有期望的,并且曹操也不甘于做一个汉丞相,希望自立为王。

    司马懿看清这些问题,自然也要效忠曹魏,还要让主公知道他的心思,他并不会直白地向曹操去表功,而是在陪伴曹丕读书时表露出来,对曹魏表现出极度的忠诚,曹丕这个人文人气质比较重,一直在父亲面前保全司马懿。

    韬光养晦,不动声色。就是司马懿一直在做的。

    曹操晚年,继承人未定,所有的臣子这时就是要站队,曹丕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此刻他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依然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锋芒毕露遭人嫉,张扬不羁易树敌。

    杨修就是一个例子,他才华横溢,一直过于高调,在储君争夺中,被主公曹操直接干掉。

    建安二十四年,司马懿升任左庶子,开始辅佐曹丕。

    曹操在去世前,在病床上对司马懿还是不放心,问了他一个问题:“我死后,你要如何?”

    这哪里是问题,就是在诛心,如果说错了就是直接诛杀。

    司马懿整理好思绪回答道:“服侍曹丕,让他成为你一样的人。”

    曹操追问:”然后呢?“

    司马懿没有犹豫地说:”去服侍您“

    曹操又说,很多人都说你野心勃勃,你作何解释?”

    司马懿说:”臣一路走来只有师长和朋友,没有敌人。“

    曹操仰面叹气,对司马懿说,“你好自为之,像我只要做周文王。”

    司马懿磕头谢恩,一身的冷汗。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即位。

    作为曹丕的幕后有功谋士,终于可以走到台前,他深得曹丕的器重,是他的心腹。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司马懿第一次领兵权,上战场迎战东吴的诸葛恪,东吴人的军事素质不高,司马懿一下子就搞定了,显示出他杰出的军事才华。

    虽然风光无限,但看多了他人沉浮,司马懿深知伴君如伴虎,韬光养晦才是为人臣子的上策。

    公元225年,曹丕南巡,升任司马懿为抚军大将领兵五千,留守许昌,主持国政。

    司马懿的谦让内敛,赢得了朝臣的赞许,曹睿的信任,他不动声色地开启了三朝元老的进阶之路。

    曹丕去世之前给曹睿留下四个顾命大臣,司马懿就是其中之一。

    曾国藩说:“为君藏锋,可以及远;为臣藏锋,可以至大。”

    用在司马懿身上很合适。

    求生,谋定而动

    问鼎藏器:待时而动,后发制人

    做人也好,做事也罢,退一步不是懦弱,而是为了寻找时机一飞冲天。

    司马懿在每一个关键时刻,以退为进,咬牙渡过。

    他与诸葛亮有多次对决,他都是以退为进,诸葛丞相也助力司马懿更上一个新台阶,在军事上魏国再也离不开司马懿。

    公元234年,蜀国举全国之力向魏国进行了第五次进攻,曹魏连连失利,司马懿挡住诸葛亮向东进发的路,在那里和蜀军进行消耗战,诸葛亮每天都在阵前叫战,可是司马懿就是不出来应战。持续数百天,蜀军粮草发生了问题。

    诸葛亮给司马懿送了一套巾帼女装,魏军将领都愤怒了,但是司马懿的做法是接受了女装并告诉来者,他收了。

    最终,五丈原对决,诸葛亮遗憾地耗死在那里,自此蜀国不再是大患了,司马懿再立新功,诸葛家族为他的军事地位再添新砖。

    曹睿去世,年少的曹芳继位,这时顾命大臣曹爽是排在第一,司马懿在第二,但是曹爽的功劳和威望都不如三朝元老司马懿,就引发了朝廷的政治斗争。

    司马懿选择了退让,开始装病,养精蓄锐准备铲除曹爽,曹爽年轻气盛,政治经验欠缺,一下子被权力冲昏了头脑,没有意识到危险即将到来。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司马懿没有选择了,只有放手一搏。

    曹魏政权是与颍川门阀达成一致才存在的,曹爽等人要打破这种联盟,因此门阀选择支持大族出生的司马懿。

    高平陵之变,司马氏上台,司马懿说:“你们看到我挥剑只用了一天,但是磨剑却用了20年。”

    结论

    司马光评论:司马懿,少聪达,多大略。

    人在乱世,处于弱势,是原罪,此刻不是琢磨弯道超车,首要是求生。

    司马懿一生都在求生,隐忍为了更好地活着。

    他是三国最强忍者,笑到了最后。

    人生在世,有所藏,才能有所露,藏是入世之法,是进阶之道,更是破局之招。

    单字解释: 司 马 懿 三 国 最 强 忍 者 笑 到 最 后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