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与欧洲大航海时代类似,推动开辟丝绸之路的,是汉朝的无业游民!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公元1492年,哥伦布带领87名船员从西拔牙巴罗斯港出发,进入了一片未知的区域,最终开启了欧洲大航海时代。公元前139年,张骞带领100多名随从从大汉都城长安出发,开启了他的“凿空”之旅,最终开拓了丝绸之路。

    大多数人都知道大航海时代的探索者中,无业游民甚至罪犯所占比例很高,相似的一幕同样在千年前的汉朝出现——辅助开辟丝绸之路的,也是以无业游民为主,并且汉武帝对他们实施了一种“恶性循环”的政策,最终逼着这些人成为中国历史进程的无名推动者。

    张骞西行

    匈奴民族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秦朝末汉初时成为雄踞中原以北的强大势力,秦始皇曾经派蒙恬镇守边疆,并修建长城加强防御。汉高祖刘邦曾经率32万骑步兵亲征匈奴,结果被围白登,刘邦、吕后、文景从此忍辱负重,与匈奴和亲。而汉武帝即位之后则一反旧制,准备对匈奴用兵。在匈奴降兵口中,汉武帝得知大月氏与匈奴是世仇,并且正在四处寻找盟友,准备向匈奴复仇。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在汉武帝的授意下,率领100多位使臣,以匈奴人堂邑父为向导,一路西行。

    丝绸之路

    经历十三年的艰难险阻,当初踏上被司马迁称为“凿空”之旅的一百多人,只有张骞和堂邑父二人回到了长安城,但是他们带回来的却是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汉朝人开始知道“荒服”之外,仍有数不尽的文明。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带着数千巨万的金银、牛羊,第二次出使西域,与西域诸国巩固关系,而张骞开辟的这条道路,便是后世所称的“丝绸之路”。

    平民英雄

    张骞因功勋卓著而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获得了非常尊贵的地位。而曾经跟随他一起西行的使者也看着眼红了,他们争相在汉武帝面前陈述自己在西域的见闻,想着再次得到西行的机会。汉武帝对他们的积极态度是非常认可的,并且汉朝需要与敌人的敌人建立稳定的关系,但是他却面临一个问题——西域距长安万里之遥,安土重迁的百姓根本就不愿前往!于是汉武帝让这些有过经验的使者到民间募集随从,并且“毋问所从来,为具备人众遣之”,意思是只要有人愿意去“广其道”,就不管他们是什么出身。

    恶性循环

    没想到,推动开辟丝绸之路的,却是一种恶性循环——因为西域绝远,汉朝政府无法对这些使者实施有效的监督,他们往往都会侵吞带往西域的政府物资,并且频繁违背汉朝法令。面对这种现象,汉武帝只好给这些人治重罪,让他们在无家可归的情况下再次请求出使西域。而这些使者也只能在随后的行程中多揩点油,好回国赎罪。这种现象也被汉朝的无业游民甚至罪犯当成一个改头换面的契机,“故妄言无行之徒皆争效之,其使皆贫人子”。

    其始必丑

    也正是因为这些人的为所欲为,汉朝反而没能和西域的国家建立良好的双边关系,当时的情况是:“外国亦厌汉使,人人有言轻重,度汉兵远不能至,而禁其食物以苦汉使……楼兰、车师,小国当空道,攻劫汉使王恢等尤甚,而匈奴奇兵又时遮击之”,意思是西域的国家对汉朝使者非常厌恶,以至于根本就不卖给他们粮食,并且不时地出兵袭击他们。被逼无奈之下,这些开辟者在西域自相攻击,夺取生活必需品,而回国之后便开始对汉武帝撒谎说西域国家都非常富有,并且“兵弱易击”,以图用国家的力量解决个人恩怨。而汉武帝也相信了他们的话,派公孙贺、赵破奴率两万多骑兵,兵分两路,长途奔袭数千里,结果是“皆不见匈奴一人”。尽管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中国历史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最用,但其初始阶段则充满了丑恶与曲折,国史君(国史通论)认为,这也正应了庄子所说的“始生之物,其形必丑”吧。

    单字解释: 与 欧 洲 大 航 海 时 代 类 似 推 动 开 辟 丝 绸 之 路 的 是 汉 朝 的 无 业 游 民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