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大臣挑此物贺寿慈禧,李莲英:你不怕杀头?对方乖乖掏10万银子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大臣挑此物贺寿慈禧,李莲英:你不怕杀头?对方乖乖掏10万银子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是慈禧的“六十大寿”,曾以工部左侍郎的身份入值军机处,并兼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兵部、刑部尚书的山东济宁人孙毓汶觉得这是一个“东山再起”的好机会——不久以前,孙在总理名国事务大臣任上,曾因附和李鸿章签订并批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被弹劾,丢掉了“乌纱帽”。于是,孙毓汶不惜重金,请人打制了一架西洋自鸣钟,准备作为一份寿礼,献给西太后。

    这架自鸣钟有几个不同凡响之处,其一,整个钟身系用纯金打制,其二,不仅有自动报时功能,而且报时时有美妙的音乐,在音乐声中,钟顶附带的小阁楼里会先后走出四个小机械人,每个小人手上都举着一个字,依次为”万、寿、无、疆“。

    这个本来俗不可耐的黄金座钟因为有了这个新奇的玩意极有可能“艳压群芳”,在众多的寿礼中一举夺魁,李莲英是在场面上混过来的,又深如西大后晚年的脾气秉性,因此,不由在心里打起了鬼主意。他想,这份厚礼足可以使孙毓汶官复原职,但若是不“宰”他一刀。自己是不太“善”了。可是怎么个“宰”法呢?

    此时,孙毓汶正亲自给他演示,那四个小机械人也刚好走出三个,依次为”万、寿、无““有了,”李莲英在心里暗叫,“这不就是个很好的由头吗!”于是,他驱走左右,故意装出一副推心置腹的神情,神秘兮兮地对孙毓汶说:“孙大人,你我不是外人,有些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孙毓汶是个有名的“官混子”,对于官场上的事是门儿清,一见李莲英与他套近乎,忙不选地说:“李公公,请讲,请讲!”

    “那我可就直说了,”李莲英把身子往前凑了凑,“我先要请教孙大人,这架自鸣钟上的小机械是否万无一失?””公公的意思是?

    “孙大人,您用四个小人举四个字,祝太后‘万寿无疆’,这个想法很好,而且还很有新意,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李莲英转了一句文,“但是,不知您想过没有,万一那四个小人只出来三个,有一个卡在了里边,而且卡住的那个手里正好举着“疆”字,那么,你精心设计的祝寿语不就变成‘万寿无’了吗?“万寿无’这可是大不敬的罪名,要被砍头的啊!”

    孙毓汶一听,吓得直冒冷汗。是啊,虽然他事先不知亲手调试了多少次,但谁敢百分之百地担保那四个小人不出一点毛病呢?自己费尽心机,本来是为了取悦于西太后,俏若马屁拍到了马腿上,那岂不是“赔了钱财又丢前程”吗?于是他虚心地向李莲英求教:“下官愚钝,请李公公明示!”“难啊!难!”李莲英故意装出一副十分为难的样子。“只要有办法,公公出个主意,需要什么我去弄!”“要办这件事起码也得十万两银子!”

    “只要公公能保我平安,又能叫太后开心,别说是十万两银子,就是十五万、二十万,下官也舍得!”孙毓汶一见李莲英口气有了松动,忙用话把它夯实,要知道,此时的李莲英可是慈禧太后的“高参”,他的一句话,一个暗示都可能“生死人而肉白骨”一决定人的生死,更不用说帮人平步青云了。所以孙毓汶明知道李莲英是向他敲竹杠,但也不插破这层“窗户纸”,相反,他倒有几分欢喜,他以为,只有认为是可靠的人,李莲英才肯于公然要钱。再者,倘若李莲英此时不帮他的忙,反倒说他的坏话,那他不但复官无望,而且不惜重金打制的这架自鸣钟也会劳而无功

    李莲英li见孙航汝已被自己號住了,决定把“网”收紧,他知道,像孙毓汶这种人虽然嘴上慷慨,但骨子里却是十分吝啬的,要让他一下子“吐”出太多的钱来,他会狗急跳墙的。于是,他开口说道:“咱们也不是外人,我还是那句话,孙大人您出十万两银子,我为你把这件事摆平!”孙毓汶马上派人回家取了十张银票(每张票值一万两)并亲手把银票交给了李莲英。

    把银票收好之后,李莲英给孙毓汶出了一条锦囊妙计:把四个小机械人手的”万寿无疆“,换成四个“寿”字,这样,无论是卡在哪里,映入观者眼帘的都会是“寿”字,三个“寿”也好,四个“寿”也好,反正都是“寿”字,足可保万无一失了。这一条“计谋”敲了孙毓汶的十万两银子,李莲英可算是身不动、膀不摇,生财有道。

    单字解释: 大 臣 挑 此 物 贺 寿 慈 禧 李 莲 英 你 不 怕 杀 头 ? 对 方 乖 乖 掏 万 银 子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