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毛主席学英语很努力,幽默地写便条给斯诺:“三块肉喂你马吃”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自1936年第一次访问延安后,1939年,斯诺再度来到延安。

    与上次不同的是,他为毛主席带来了一份礼物—《西行漫记》,里面详细记录了上一次访问延安时的所见所闻,对中国革命进行了赞扬和讴歌。

    毛主席看到斯诺的礼物后,非常高兴,当即派人回赠了一张便条,上面写着一句话:“三块肉喂你马吃。”斯诺看到后,很是纳闷,良久,才醒悟过来,原来这句话是英语“非常感谢”的汉语音译。

    明白过来的斯诺不由得被毛主席的幽默逗的哈哈大笑,他没想到毛主席居然还会一点英语。

    实际上,毛主席对于英语来说并不陌生,早在学生时代就接触了英语。

    1910年秋,毛主席第一次离开家乡韶山冲,去湘阴县的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这所学堂在当时来说是一所新式学堂,所开设的课程除了图画、自然科学音乐以外,还有英语。

    从东山高等小学堂毕业后,毛主席又来到长沙继续求学,先是进入了一所高等商业学校,但由于课程都是用英语教授的,这让英语基础差的他感到很吃力,于是就退了学。

    1913年,毛主席进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后被并入第一师范)读书。这所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小学教员,因此课程非常多,除了文学、历史、地理外,也有英语。但是由于学生时代的毛主席比较偏科,因此英语成绩并不是太好。

    1919年,“五四”运动运动爆发,这场运动使爱国学生们意识到,要想改变国家落后挨打的局面,必须要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由此而掀起了一股“留洋热”,在当时,出国留学的首选目标是法国。

    刚从师范学校毕业不久的毛主席也参与和领导了这一运动,并一直为此奔波、呼吁。

    当时甚至毛主席自己一度也想赴法勤工俭学,但是后来却因为外语底子差而未能成行,毛主席后来去了北京,在恩师杨昌济的安排下,他进了北大图书馆做了一名管理员。

    此时的毛主席,开始逐渐关注工人运动,他曾经借了一本有关国外劳工运动的书籍,由于都是英文,只好请杨开慧代为翻译。

    此时,毛主席开始意识到,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要学一些英语,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开始自学英语,每天读一篇英语小短文。

    1920年,毛主席和杨开慧结婚,此时的他已经投身革命,繁重的工作使得毛主席没有空闲时间继续自己的英语学习,自学计划也因此中断了一段时间,直到1929年。

    这一年的10月下旬,由于身体原因,毛主席来到福建省上杭县苏家坡养病,暂时空闲下来的他开始“重操旧业”—学习英语。

    据当时和毛主席住在一起的曾志后回忆说,毛主席不知从哪里搞到两本初中英语教材,每天坚持自学,用湖南口音大声朗读课文。

    就是在这样的自学中,毛主席逐渐学会了一些英语单词和短句子。后来,斯诺、史沫特莱等外籍人士先后到访延安,毛主席不耻下问的向他们请教英语问题。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回忆说,毛主席为了纠正自己的英语发音,先是向她的秘书学习普通话,后来也向她请教过英语问题,并学唱过英语歌曲。

    在史沫特莱在延安的这段日子里,在美式英语的熏陶下,毛主席逐渐掌握了一些英语日常对话和词汇。

    除了自学英语,毛主席还发明过一个著名的新英语单词—“paper-tiger”(纸老虎)。那是1946年的八月,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阴谋挑起内战,妄图消灭我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美国著名女记者斯特朗就此问题专程来到延安,采访了毛主席,在交谈中,毛主席豪迈的说出了一句名言—“美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

    由于“纸老虎”一词在英语中找不到对应词汇,翻译只好将其译为“稻草人”。对于这种译法,毛主席是不能接受的,他认为“稻草人”这个词表达不出他想要表达的意思。

    因为“稻草人”的主要用途是放在田里吓唬乌鸦和麻雀,但是“纸老虎”却是表面上看起来凶猛,其实外强中干的意思。

    为了意思准确,毛主席将单词“paper”(纸)和“tiger”(老虎)进行了组合,创造出了一个新单词。毛主席高兴的用浓重的湖南口音念到:“拍拍—太根儿”。

    这个新发明的单词后来随着毛主席的那句藐视敌人、豪情万丈的话传遍了整个世界。

    建国后,尽管公务繁忙,毛主席依然没有放松对英语的学习。他敏锐的意识到,英语是世界上通用语言之一,中国人要想走向世界,必须要掌握英语。

    1954年10月,新华社国际部的林克被调到毛主席身边担任国际事务秘书,同时负责向毛主席教授英语。

    此时的毛主席学习英语主要是为了工作,据工作人员回忆,毛主席经常阅读英文版的国内刊物,尽管读起来很吃力,但毛主席依然乐此不疲。

    外出视察时,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总是带着一个公文包,里面装的是英语书,一有空闲,毛主席就用来学习英语,甚至连饭前饭后的时间都利用起来。

    除了英文刊物,毛主席经常读的还有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等马列主义书籍,并在每一个单词下面都用铅笔标注了音标,而且这些书籍毛主席读了都不止一遍。

    单字解释: 毛 主 席 学 英 语 很 努 力 幽 默 地 写 便 条 给 斯 诺 三 块 肉 喂 你 马 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