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司马懿73岁算高寿?他的弟弟活了93岁,跨越整个三国!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普遍都认为司马氏能够最后篡魏,靠的是司马懿熬死了曹家祖孙三代曹操、曹丕、曹叡。司马懿享年73岁,在三国时期确实算是高寿了,但是他的三弟司马孚更恐怖,从东汉到西晋,历仕魏国五代皇帝,活了93岁!

    司马家族从先秦一直延续到两汉,两汉时累世担任两千石的官职。司马懿、司马孚的父亲是司马防,司马防有八个儿子,因每人的字中都有“达”字,而且都比较有才,故时号司马八达。司马朗是老大、司马懿是老二、司马孚是老三,他们三人在曹操时代就受到征辟,开始做官。

    司马孚性格温厚廉让,以贞白自立,不与他人结怨。他还博涉经史,汉末动乱时,与兄弟在迁徙途中,仍不忘读书自学。陈留人殷武,海内闻名,曾获罪被流放,司马孚前去探望他,与他同住同食,被时人称颂。曹植清选官属,以司马孚为文学掾。曹植恃才放旷,司马孚总是诚恳地劝谏他,曹植开始并不接受意见,而后却能向他道歉。后来,司马孚又升为太子中庶子,辅佐曹丕。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司马孚劝谏太子曹丕节哀,与尚书和洽等整顿秩序,准备丧事,共同拥护曹丕继位,不久代汉称帝,是为魏文帝。当时,曹丕选拔侍中、常侍等官,多用左右亲近之人,司马孚进谏,于是曹丕更改人选。司马孚在曹丕时代也和辛毗观点相同,反对伐吴,主张休养生息。

    黄初七年(226年),魏文帝曹丕驾崩,魏明帝曹叡继位,欲启用司马孚,问身边的人:“司马孚有他兄长的风范吗?”身边的人回答说:“和他的兄长很相似。”曹叡说:“我有司马懿兄弟二人,还有什么可担心的?”于是任命司马孚为度支尚书。度支尚书,魏文帝曹丕时开始设置,掌管国家财政。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驾崩,齐王曹芳继位,曹爽、司马懿共同辅政。后来曹爽专权,李胜、何晏、邓飏等乱政,司马孚不管杂事,唯端正自己的行为避免被人陷害而已。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政变夺权,司马孚同司马师一起屯兵司马门,控制京师。曹爽一党被诛杀,司马孚因功进爵长社县侯,加侍中。

    司马孚在军事方面的成就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司马孚认为要擒敌获胜,应该先有准备,每次诸葛亮入侵关中地区,边境的士兵不能抵挡,需要调集中央军队奔赴战场,仓猝间总是来不及准备,应该预先选出步骑二万部队,分为两部,以作交战之用。二是在公元253年,司马孚督诸军二十万防御吴国诸葛恪的进攻。

    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不满司马昭专政,率宫人讨伐司马昭,于宫门处被杀。百官不敢奔赴,司马孚前往,首枕其股(将曹髦的头部枕于自己大腿上),失声痛哭说:“让陛下被杀是为臣的罪过。”上奏请求捉拿主谋者,正赶上太后下令以平民的礼节安葬曹髦,司马孚、司马昭同群公上表,请求改以王礼安葬,得到批准。

    司马孚性格十分谨慎,司马懿执政之际,他就有意避免过多地参与权政,而后司马氏几次废立皇帝,他也未参与谋划。司马师、司马昭因司马孚是长辈,也不敢逼迫他,后来进封他为长乐公。泰始元年(265年),西晋代魏,魏帝曹奂被贬为陈留王,迁往金墉城。司马孚前往拜辞,握着曹奂的手,泪流满面,不能自制,说:“臣到死的那天,也是纯粹的大魏之臣。”(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纯臣也)

    七年之后(272年),司马孚去世,享年九十三岁。临终前自述遗令:“有魏贞士河内温县司马孚,字叔达,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终始若一,当以素棺单椁,敛以时服。”司马孚的遗令践行了他当年对曹奂说的话——至死之日,固大魏之纯臣!因为司马孚的这一表现,历史上对他评价颇高,认为他是忠贞之士。

    不过也有人认为,司马孚根本就是个伪君子,说一套做一套。他说的这些话根本不费任何成本,实际上他参与了高平陵政变,西晋建立后他对于高官、厚爵也都没有推辞,甚至受封王位。不过,我还是愿意相信司马孚是一个忠贞之士的!你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交流讨论。

    参考:《三国志》、《晋书》

    单字解释: 司 马 懿 岁 算 高 寿 ? 他 的 弟 弟 活 了 岁 跨 越 整 个 三 国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