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1949年开国大典上,实况转播的两位播音员是谁?后来怎样了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1949年开国大典上,实况转播的两位播音员是谁?后来怎样了

    在新中国广播事业发展史中,转播开国大典实况,是一件让人引以自豪、不能忘怀的大事。

    1949年8月,开国大典的报道工作开始启动,这是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和天安门广场上进行实况转播,场地大、观众多,难度非常大,技术人员克服了广场扩音和检阅车驶出广场无音响的技术难题;同时,编辑人员在集体讨论、反复推敲、领导审阅、多次修改之后最终确定了实况广播稿。

    《开国大典实况广播》的播音员最后确定为丁一岚和齐越。

    丁一岚,在天津三八女子中学就读时,接受教师中的中共地下党员的思想影响,经过艰难跋涉到了延安。在延安学习一年,于1938年赴华北敌站区做妇女工作,后到晋察冀日报社工作。

    1945年日本投降时,丁一岚参加了报社组织的宣传队,上街宣传抗战胜利的喜讯和朱总司令发布的进军敌站区接受日伪投降的命令,她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声音又清脆响亮,宣读宣传材料时,读得口齿清楚,字正腔圆,效果很好,备受称赞。不久后,丁一岚被调到播音工作岗位上,先在张家口,后又到平山的新华广播电台当播音员,此后几十年都在广播系统工作。后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直到离休。

    齐越,又名齐斌儒,笔名遥拉,河北高阳人。1942年——1946年在西北大学外文系读书。1946年参加革命,曾在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和新华社总社任编辑,1947年开始成为新华广播电台第一位男播音员,播过许多重要文告和重大新闻。1949年任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播音员。以后曾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艺术指导、北京广播学院教授等。

    10月1日实况转播当天,由于参加观礼的人太多,为了保证播出质量,原来竖立在城楼走廊最西端的话筒被移到城楼西侧的平台上。

    下午2点55分,北京台开始播音。

    3点整,《开国大典实况广播》准时开始。

    丁一岚和齐越站在话筒前,认真地交替朗读实况广播稿,把眼前的动人情景报告给海内外的亿万听众。

    晚上9点25分,实况广播结束,整个直播持续了六个半小时。参与实况转播的每个人精神都高度紧张,生怕出现丝毫差错。

    正是有了所有人员的全情投入和艰苦付出,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内外的听众才从广播中聆听到了毛主席庄严豪迈的声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才听到了朱德总司令检阅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部队和盛大热烈的群众游行实况,才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开国大典现场激情欢腾的宏伟场面。

    《开国大典实况广播》播出的首要要求是不要出错,安全播出。

    尽管从开始就位到转播结束,丁一岚和齐越在话筒前足足站了7个小时,不喝、不吃、不上厕所,体力消耗非常大,但是他们顶住了压力,注意力高度集中,精力没有丝毫分散,从头到尾做到了一字不错,圆满完成了播出任务。

    在30万人的现场,在没有回授、听不见自己的声音的情况下,两位播音员做到了始终庄重、热情,他们精神抖擞、激情澎湃、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把现场的动人情景传达给了现场以及收音机前海内外的亿万听众,更把全国人民心中的喜悦和自豪传递给了全世界,体现出了大国风度和气派。

    尽管当时丁一岚和齐越并没有意识到,但从播出那一刻开始,除了电台传播的内容之外,播音员的声音已经开始成为国家形象的代表和标志。

    单字解释: 年 开 国 大 典 上 实 况 转 播 的 两 位 播 音 员 是 谁 ? 后 来 怎 样 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