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黄克诚大将的“打烂仗论”,其实很有远见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黄克诚大将,是有名的近视眼,在战争年代就是高度近视,就是打仗也离不开眼镜,甚至有“黄瞎子”绰号。但是,他却是很有远见的人,抗战胜利后出兵东北,就是他首先提出来的。

    其实,在历史上,黄克诚大将还有很多有远见的思想和见解。

    比如,他的“打烂仗”思想。

    1958年7月24日,彭德怀召开小型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彭德怀先讲了国内外的形势,说:中东形势有三种可能,一是扩大成大战;二英美不撤军,也不打伊拉克;三是英美撤军,看来第二种可能性大一些。我们的战备,以第二种可能着眼,对第一种可能做准备,争取第三种可能的局面出现。然后,他讲述了外国国防建设、作战方针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意见。

    在张爱萍副总参谋长发言后,总参谋长黄克诚发言。针对中东形势以及蒋介石日益在东南沿海挑衅的局势,他说:“同意对形势的分析,主要是思想准备,要准备打到1架飞机、1辆汽车也没有。如果不准备打烂仗,就不敢打!要准备上延安,如果想和敌人一样算飞机、算物资就不能打了。3000架飞机是打不了好久的,思想上一定要准备打烂仗。当然不打烂更好,争取烂一半,不准备打烂仗,就没有勇气,就不敢打。”

    他说:“目前要国家拿出很多武器、很多物资是困难的。要过两三年才能解决军队的一些装备问题。但如果停止工业建设,都搞战争准备,建设就会受大影响。到1961年后就好些了,主要不是钱的问题,是工业基础和科技水平问题。接收旅大苏军装备用了10多亿元,如用来建军工厂,可建几个飞机、坦克厂,但从政治上考虑,这笔钱又不能不花,经济上是不合算的。目前国家的钱和物资要放在工业和科研方面,今年军队1000辆汽车,我看不打仗,可不要。如打仗就全部抓来,连合作社的也要抓来。现地方上要车很急。”

    最后他说:“我的想法,战争准备,主要是思想准备,不花钱的准备,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搞更多物资的准备。”

    黄克诚的思想获得了其他大军区司令员陈锡联、杨得志、黄永胜、秦基伟的支持。他们先后发言,赞同黄克诚准备“打烂仗”的思想,但力争少烂一点。

    黄克诚的“打烂仗”思想,其实就是不怕打仗,思想上准备,加紧搞工业建设。但是,庐山会议后,黄克诚的说法却被歪曲为不抓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打烂仗”论,加以批判。几十年后,彭德怀的秘书王焰回忆这次会议,感慨地说:“黄的讲话很有意义,历史证明黄的主张是有远见的。”

    确实是如此,黄克诚的“打烂仗”思想,实质上就是立足于打烂仗的准备,先把有限的资金和财力放于国家建设。事实上,在以后的几十年中,虽然周边形势有些波动,但是,大的战争没有发生。黄克诚的思想是完全正确的。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十大元帅: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一书记述了彭德怀主持这次会议的经过以及黄克诚“打烂仗”思想的远见性。该书为该社的年度畅销书,曾名列中国军事畅销书热卖榜第一名。

    单字解释: 黄 克 诚 大 将 的 打 烂 仗 论 其 实 很 有 远 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