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荆州是不是孙权借给刘备的?为何会说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前言

    如果要说三国时期哪个地区的知名度最高,恐怕很多人都会说是荆州。曹操自荆州而走了华容道,刘备自荆州而成势,刘备又因关羽失荆州而发动夷陵之战,最后促成了三国之间的微妙平衡。都说刘备是从孙权手中借走的荆州,然后借了又不想还,才导致孙刘联盟的瓦解,让曹魏坐收渔人之利。

    荆州既然如此重要,孙权为何会借给刘备?那不是给自己增加一个强敌吗?刘备素以信义著称,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刘备的信义“著于四海”,既然如此,刘备会做有借不还的这种不讲信义的事情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刘备画像

    一、荆州是如何成为香饽饽的?

    1、荆州的由来

    汉朝时期的荆州并非是现在的湖北荆州,而是类似于现在的省级区划。传说上古时期,大禹为了更好地统筹治水事宜,结合自己多年走南闯北的经验,以长江和黄河为东西方向的两大基准,然后按这两条大河的南北向支流划分出了九州,其中便有汉水之南的荆州。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城邦国越来越多,九州的概念逐渐淡化。

    夏商周三朝皆不能有效号令九州,好不容易等到秦朝实现了大一统,可秦朝搞的是郡县制,依然没有“州”的影子,直到汉朝建立之后,汉武帝为了增强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力,借鉴大禹的做法,将司隶以外的地方分为十三州,其中包括荆州。汉武帝给每个州任命一名刺史,负责监察辖区内的各诸侯国及各级地方官员,各州刺史归御史大夫管理。此时的荆州还称不上是行政区,只是像唐朝“道”一般的监察区。

    大禹分九州

    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之后,为了进一步增强各州刺史的监察力度,将西汉时期的流动监察改为固定监察,每个州设一个固定治所,让刺史专心在地方上办公,荆州的治所被安排在汉寿县(今湖南常德),关羽后来被封的汉寿亭侯正是来源于此。东汉末年,张角等人掀起了黄巾之乱,众多豪杰趁势而起。当时的朝廷已非昔日,实力大不如前,无法有效应对形势。有鉴于此,汉灵帝下诏让各州郡自行募兵,以图快速恢复安定。

    此政策如同饮鸩止渴,张角虽说被灭了,可地方上哪些手里有兵的人怎么办?即使是刘备这样的织席贩履之辈都手里有兵。有感于更大的危机即将来临,时任太常的刘焉建议汉灵帝效仿舜帝在各种任命州牧的做法,改刺史为州牧,赋予州牧军政大权。汉灵帝也想不到更好的办法了,于是采纳了刘焉的建议,逐步将州变成了行政区。

    东汉十三州

    2、荆州的资源

    汉灵帝最初只是任命了3个州牧,像荆州这种看似比较安稳的地方还是用的刺史制度。当时的荆州刺史是出身于琅玡王氏的王叡,这个人自视很高,一到荆州就把治所迁到江陵,接着平定了南阳郡的赵慈之乱,被朝廷封为侯爵。后来长沙郡爆发区星之乱,朝廷让他和长沙太守孙坚合力平乱,可他压根就瞧不上出身一般的孙坚,时不时就讥讽人家,搞得孙坚是一肚子气没地撒。

    等到汉灵帝去世后,董卓祸乱朝廷,以袁绍等人为首的各路诸侯纷纷摩拳擦掌,准备讨伐董卓,王叡自不愿在此事上落于人后,可他也知道自己和下面各郡太守的关系不太好,担心自己率军离开荆州后,后路被断,于是准备拿和他关系最差的武陵太守曹寅开刀,以儆他人,可惜消息不慎走漏,他被曹寅矫诏唆使孙坚给除掉了,刘表因此奉朝廷之令接任荆州刺史之职。

    初期的反董势力

    刘表初到荆州之时,荆州一片乱象,四处都是宗贼。聪明的刘表通过重用蒯氏兄弟和蔡瑁等荆州本土世家子弟,很快便稳定了荆州秩序,此后他将治所迁到了襄阳。刘表治荆州,奉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只要别人不惹他,他就不主动惹别人,他让黄祖守荆州的东大门,自己守北大门,粉碎了袁术对荆州的图谋。当时的荆州坐拥七郡之地,辖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两湖全境及河南南部部分地区。

    相对于群雄逐鹿的中原地区来说,荆州显得很是和谐,不少中原地区的士人和平民选择到荆州避乱,比如诸葛亮、伊籍、祢衡、赵俨、王粲、石韬、徐庶和邯郸淳等人。据相关史料所载,荆州当时的人口总数在600多万左右,比袁绍占据的冀州还多,相当于曹操占据的兖州和陶谦占据的徐州之和。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人口是综合实力发展的关键性资源。荆州不仅人口最多,质量也高。

    荆州七郡

    二、刘备和孙权在荆州的交集

    1、孙刘曹三分荆州

    董卓被王允给除掉后,王允又被董卓部下给除掉了,战力彪悍的西凉军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经过激烈的内部整合之后,西凉军主要由李傕和郭汜控制。西凉军深知关东诸侯对他们是没有一点好感,好在他们手上掌控着汉献帝,多少还能让关东诸侯有点顾忌。他们为了向刘表示好,将刘表从荆州刺史改为荆州牧。可惜有董卓的西凉军和没董卓的西凉军是天壤之别。

    就在曹操趁着西凉军内乱,迎汉献帝于许昌之际,西凉军的张济所部因军中粮食短缺而进攻荆州北边的南阳郡。要说当时的荆州军战力还是在线的,刘表还未怎么发力,张济就被荆州守军给灭了。刘表心想冤家宜解不宜结,送到嘴边的势力总不能让他们跑了,于是让人给张绣送去了好酒好肉,将张绣所部招收到自己的麾下,并让他们为自己戍守宛城。谁知张绣最后投降了曹操,让曹操势力顺利进入荆州。

    曹操南征期间的荆州形势图

    刘表不得已又将落魄的刘备安置到新野,继续借他人之力为自己守好北大门。精明一世的刘表到死都没想明白,万事得靠自己得道理。官渡之战后,曹操一跃成为诸侯最强者,视线从北边的袁绍转向了南边的刘表。刘表深知自己和刘备都不是曹操的对手,每日忧惧不已,终因病而逝。刘表去世后,曹操果然发动了南征,刘表之子刘琮在蔡瑁等人的建议下率众投降了曹操。

    可刘表的另外一个儿子刘琦却在江夏郡联合从新野南逃的刘备势力积极抗曹。曹操只得将进军方向从南改为东,荆南四郡趁机自立。偏居江东的孙权担心曹操取荆州后,顺江而下灭了自己,于是联刘抗曹,使曹操败退。刘备趁着周瑜和曹仁在南郡对峙期间,让关羽绝北道,自己收了荆南四郡。由此,曹操占荆北南阳郡及南郡一部分,孙权占了南郡大部分和江夏郡一部分,刘备占了江夏郡大部分和荆南四郡。

    刘备实力占便宜

    2、孙刘两家在荆州的冲突

    孙刘两家联合抗曹,出力最多的是孙权,并非刘备,可刘备得到的好处远多于孙权,这叫孙权如何能接受?孙权派人向刘备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希望刘备识趣地给自己让出一些利益。刘备好不容易有了点创业的基础,自然不愿意轻易让利的。孙权心想软得不行,就来硬的,让镇守在南郡的周瑜整军备战,不是打曹操,而是打刘备。

    早在此事之前,周瑜就给孙权搞了一个江东版的“隆中对”,以江东之力,打退曹操后,夺取荆州,然后溯江而上,攻取益州,最后从从长江上游到下游构筑起一个完整的长江防线,以此来和曹操争锋。可惜如此才能卓著之周瑜还没来得及和刘备掰手腕就去世了。江东人才虽多,能接替周瑜之位的人屈指可数,孙权选择了一向稳重的鲁肃。鲁肃是坚定的“联刘抗曹”派。他倾向于借助刘备的力量来抗衡曹操,好让江东坐收渔人之利。

    孙权”借“南郡给刘备后的荆州形势

    鲁肃认为他们所占据的南郡大部是一个四战之地,北有曹操,南有刘备,攻守都是难事,倒不如借给刘备,既能巩固孙刘联盟,又可让刘备直面曹操的压力。孙权原本是不同意的,可架不住鲁肃三番五次地说,最后还是同意了。关于这个事,《三国志》中有明确记载,“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也就是说,南郡并非刘备强行借的,而是孙权心甘情愿借的。刘备在拿到南郡后,继续往前推进“隆中对”战略,由南郡入益州。

    孙权看着刘备不和曹操杠,跑到益州去拓展势力,心气又不顺了,派人向刘备索回之前送给刘备的南郡之地。刘备不允,孙权便派吕蒙袭取了长沙、桂阳和零陵三郡。刘备闻讯赶紧率军东返荆州,就在双方准备大战之时,曹操率军进攻汉中。刘备苦于没有资本两线作战,于是主动让利,与孙权以湘水划界,刘备占西边的南郡、零陵和武陵三郡,孙权占东边的江夏、长沙和桂阳三郡。

    湘水划界

    结语

    荆州是东汉末年的大州,是每个诸侯都想得到的地方。刘备、孙权和曹操都想彻底掌控荆州,可一直到关羽失荆州,都只能维持三家鼎立于荆州的态势。曹操南征期间,刘备是占了孙权的便宜,没出什么力,却摘了不少桃子。刘备入益州之前,孙权将南郡给了刘备,这从道义上来说,又是给了刘备一份大大的人情。

    孙权索要自己已经送出去的东西在道义上是说不过去的,刘备通过湘水划界承认了孙权从自己手里拿走的2个郡,相当于还了孙权昔日的人情,两不相欠。然而荆州终究是那个让人心心念念的荆州,关羽攻打南阳郡,吕蒙攻断关羽后路,攻打南郡,关羽因此大意失荆州。乱世之中,哪有什么真正的道义可言,一切都是逐利而已!

    参考文献:

    《三国志》

    《三国史记》

    《三国志集解》

    单字解释: 荆 州 是 不 是 孙 权 借 给 刘 备 的 ? 为 何 会 说 刘 备 借 荆 州 有 借 无 还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