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0

    意定则心安,神得而行正,鬼谷子讲述如何不被人利用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很多时候我们明明知道自己赞成什么,也了解自己真正反对什么,可是到了关键时候,却好像自己已经无法主宰自己了,完全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如果你始终如一地做好自己,当然应该很难得;如果也像我说的那样,请注意调节好身心,不要再次身不由己。

    鬼谷子说:心神不安定而游离在外,奸邪之徒便会趁机而入,自己就会被别人的阴谋迷惑,说话也不会经过仔细思考。

    战国时,李斯本来是楚国人,跟着荀子学习帝王治理天下的学问。学业完成之后,他估量只有到秦国才有建功立业的希望,就去那里做了秦相吕不韦的舍人,可以找机会接近秦王,后来终于与秦王搭上话,秦王也很赏识他,就让他做了上卿。(有理想,而且头脑清楚,方向感强,很关键)

    这时候恰好有位韩人以修筑渠道为名,来到秦国做间谍,不久被发觉。大臣们就请求秦王驱赶外国的客卿,李斯就写了一份上述,义正辞严地为自己辩解。秦王觉得有理,又进一步提拔了他,直到秦王统一了天下,李斯也当了丞相。(为了理想不轻易认输,据理力争,不糊涂)

    要说这一段时间李斯虽然吃了不少苦,也得罪了很多人,但仕途还是比较顺利,心情也不错,小日子过得蒸蒸日上。可是好景不长,秦始皇很快地就死在巡游的路上,他的小儿子胡亥与赵高图谋篡位。而长子扶苏因多次直言劝谏皇帝,始皇派他到上郡监督军队,蒙恬任将军。

    胡亥与赵高勾结后又担心丞相李斯反对,赵高就找到李斯说:“您自己估计一下,和蒙恬相比,谁有本事?谁的功劳更高?谁更谋略深远而不失误?天下百姓更拥戴谁?与长子扶苏的关系谁更好?”(赵高虽然是小人,也是有手段,先乱了李斯的方寸)

    李斯把这话琢磨了半天,终于感到事关重大,思前想后,自己与扶苏关系不好,又是从楚国过来的,如果扶苏上台,一定会让蒙恬当丞相,而且不会放过自己。那么自己的一家老小不仅好日子到头了,甚至还可能性命不保。于是李斯即使很讨厌赵高,还是不得不仰天长叹,挥泪任由他摆布。(果真如鬼谷子所说的,心不定,情更迷)

    胡亥当上皇帝后整日不理政事,全部交给赵高,而且各种苛捐杂税、以及残酷的刑法让百姓们民不聊生,各地英豪揭竿而起,李斯却无法见到皇帝。李斯很是害怕,又把爵位俸禄看得很重,不知如何是好,就曲意阿顺二世的心意,二世和赵高就更加肆无忌惮。(李斯之所以被利用,很显然是有所求,而且是志在必得,巩固丞相的位置,保全家人的荣华富贵)

    于是李斯面对赵高的咄咄紧逼,他不仅不敢有丝毫反抗,最后反而助纣为虐。可是忍让和屈服没有让李斯保住自己的爵位和财富,最后还是被歹毒的赵高给暗算了。

    赵高捏造罪证将李斯投下大牢,李斯不服要上诉,赵高就命令人毒打他,直到他不敢再说话,最后李斯在咸阳街市上被腰斩,三族也被处死。

    鬼谷子说:意虑定则心遂安,心遂安则所行不错,神自得矣。

    仔细分析李斯的一生功过,我们发现他意识清楚时敢作敢为,先是背井离乡从楚国来到秦国求前程;接着又吃了豹子胆,对大臣们给秦始皇提出的驱逐客卿的请求进行批驳。但后来对赵高的诡计却不敢揭露,更不敢反对。

    为何同一个人,前后态度截然不同?鬼谷子其实已经给出答案了,因为之前一无所有,心里安定,不畏困难;之后李斯顾忌的事情多了,前怕狼后怕虎,方寸大乱,言行也不能自控。

    所以我们总结李斯的教训,要不被人利用,首先要设法看清事情的真相,端正自己态度,不该做的事情不勉强做,不该拿的更不要拿。

    其次,我们要思考祸福的本源,明察盛衰的始末,在事情萌芽就开始准备对策,在危难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就避开它,这是最大的智慧。

    最后要注意的是,鬼谷子说心遂安则所行不错,神自得,这是在他那个时代提出的观点。如今虽然还是有道理,但也要辩证地看,既不能麻木不仁,凡事无动于衷,也不能急躁冒进,只有踏踏实实,不骄不躁,不贪图非分的身外之物,才能真正做到既心安,也不消极。

    单字解释: 意 定 则 心 安 神 得 而 行 正 鬼 谷 子 讲 述 如 何 不 被 人 利 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