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陕西人在俄罗斯边上造出一个“中国村”,与世隔绝却不寂寞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靠近俄罗斯的中亚地区,有个特别的村落。这里地属中亚,却生活着一群样貌似中国人的人,黑头发黄皮肤,而且还说着中国的陕西话。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他们是历史上从东边迁徙到这里来的,在苏联时期被政府命名为“东干人”的中国大清朝民。主要聚居在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处,在俄罗斯也有零星散布。

    而因为是以历史上的陕西人为主,所以就叫做“陕西村”了。这个部落已经在这里立足生存繁衍有100多年了。

    01

    清朝末年,中国西北陕甘宁地区,时局动荡战乱不安,人身安全无法保障,加之官府苛捐杂税,荒灾连年。

    树挪死人挪活。为了生存,一些回民开始谋求结伴迁徙,渴望寻找到一个安身立命之地。虽然他们也不知道去到哪里,但是不管哪里总是要挪动一下的。

    19世纪70年代,这些人们开始出发远行,他们选择了西行。本就生活困难的他们,吃不饱穿不暖,在高纬度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一步一回头地穿行在风雪中。

    环境十分恶劣,有时候必须要手拉手才不至于走丢失。而一不小心就会滑落到冰雪山岩中,甚至丢掉命。1万人的队伍在走出天山的之后,就剩下3000人了。

    02

    这样的路途经过了几个月,季节已经轮换更迭。终于他们到了一片看起来温暖,也有山有水的地方。几个领头的决定就暂先在这里安扎下来。如果好就在这里生活下去,如果不好就修整一下继续出发。

    等到他们把从家乡带来的种子播下去的时候,发现这里的土壤肥沃,很快就长出了芽。而且水质很好。水稻长出来后颗粒饱满,蔬菜长起来嫩绿新鲜,他们太高兴了。这就是他们向往的生活之地啊。

    本就勤劳善良的族群,在这片新鲜的土地上,他们更加勤劳了。他们种植放牧,增产增收。经过几代人的改善生存和繁衍,被称为东干族的他们已经发展到十几万,也逐渐扩充出去了很大的范围。

    由于人口的增多,政府也不能不管了,由于他们不仅来了劳动力,本身就是对于当地的利好,而且还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技术,政府就给了他们很宽松的政策,自由流动,自由产业,免税等。

    直到1942年,苏联政府给他们了一个命名,叫做“东干族”。算是有法律依据存在的一个少数民族了。之后,在哈萨、吉尔、乌兹等都有这个民族的部分聚居人。

    他们逐渐地学习了俄语,更大范围地融入了当地。作为外交语言使用,方便与外族人打交道。当然,在自己的村落里还是讲西北话。

    他们的住房因为都是自建,也自然都是西北民宅的样貌。房前挂棒子,屋里晾辣椒。而如果坐下来吃饭,那就是拉面或者是肉夹馍。

    03

    随着时代的发展,没有忘记家乡的东干人,家乡也没有忘记他们。现在这种联络和交流已经成为双向的互动。我国政府多次派出代表团去探亲。给他们讲述清王朝之后的新中国,他们甚至都不知道大清已经灭亡。很多人都表示要回来看看。

    在他们这个族群中,有一个组织就是东干协会。负责人叫做达乌罗夫·胡塞,他从小就对自己的身份觉得有点怪异,那就是他的家人和外面的人总是不一样。说话不一样,长的不一样。后来才从父辈们的口中得知自己的祖先来历。因此也一直有一个回到故乡看一看的愿望。

    这个愿望还真的实现了。1994年,达乌罗夫·胡塞出现在了西安。而此时已经是他们祖辈顶风冒雪的百年之后,横亘的天山,茫茫的大漠如何能阻隔同宗同祖的血脉。

    如今,东干人成为了中国和中亚文化交流的绝好桥梁,新丝绸之路上他们风景这边独好。

    单字解释: 陕 西 人 在 俄 罗 斯 边 上 造 出 一 个 中 国 村 与 世 隔 绝 却 不 寂 寞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