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韩信的生死之交萧何,看到他的遗体,却冷冰冰地说了四个字,让后人诟病至今。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说起兵圣韩信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能屈能伸,亦能胯下受辱,如此厉害的一个人,最终却被吕雄一妇孺斩杀,想想甚是可笑。然而韩信的生死之交萧何,看到他的遗体却冷冰冰地说了四个字,让后人诟病至今。

    究竟是哪四个字会有如此大的威力呢?事情还要从头说起。

    秦朝末年,由于秦二世的暴虐统治,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许多人站起来反抗,打算建立一个新的王朝。自陈胜、吴广之变后,陆续有项羽和刘邦开始起事。

    出生在多事之秋的韩信,本是名门贵族,却因自幼丧父家道中落。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

    他胸怀大志不甘于耕种农田,又没有经商的本钱,只能每日游手好闲,经常到朋友家中蹭饭。

    中国人讲究:“救急不救贫”。时间一长,很多人都看不起他来。就连同村的屠夫也瞧不起他来,屠夫羞辱韩信:“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佩戴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

    又当众继续羞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

    很多人认为韩信会杀掉屠夫,然而他却趴在地上从屠夫的胯下爬过。满大街的人嘲笑他是个名副其实的胆小鬼。

    经此一事,韩信立志定要闯出一番作为。他随即投奔项羽,谁知根正苗红的项羽本就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他从心底里看不起,仅背着一把破剑来投靠他的韩信。不管韩信怎么努力,都不入项羽的法眼。

    在兵法上二人的谋略大不相同,韩信注重以谋定乾坤,而项羽侧重以势夺人。所以,不管韩信提出多好的策略,都会被项羽一一否定。韩信一气之下,与敌为友,投奔了刘邦。

    韩信转投刘邦后,做了一个看守仓库的芝麻官。在他当值时,不仅仓库东西被丢,还私下和士兵唠叨,现在的职位对他来说就是大材小用。

    这一唠叨不要紧,直接触犯了律法。同他在一起的十四名士兵皆被推上了断头台。韩信眼睁睁看着十三名将士倒在了血泊之中。他仰天大笑冲着滕公夏侯婴大声喊到:“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负责监斩的夏侯婴感觉此人非同一般,简单询问却发现,韩信是可造之才,便把他举荐给了萧何。

    萧何和韩信本是老乡,两人又相谈甚欢。萧何便多次把韩信推荐给了刘邦。

    刚开始,刘邦只是让韩信担任治粟都尉(负责粮饷)。他感觉韩信并不像萧何说的那么有才能,便将此事搁置起来了。

    刘邦从长安迁到南郑的时候,有数十名将士逃跑。韩信感觉自己在这里没有什么前途,也趁机逃走了。萧何了解韩信的才能,便先斩后奏带领士兵将韩信抓了回来。

    刘邦实在想不明白,萧何为什么放着其他逃跑的将士不追,单单把韩信带了回来。

    韩信对刘邦说:“如果你只想做汉中王,他自然是无足轻重的小蝼蚁,如果你想做天下霸主的话,此人可担大任,他对项羽的了解无人能及”。韩信从此被刘邦封为大将,这才有了“韩信拜将”这一典故。

    从此以后,韩信先后灭魏,徇赵,威燕,定齐。待齐国安定,他又遣人给刘邦写信:“”齐国易变,喜怒不形于色,其南方紧邻楚国,若不立一代君王,以治理天下。

    此时,刘邦正被项羽围困于荥阳,看到韩信的来信瞬间大怒。你非但不解救我于危难之中,却趁机让我封地封王,着实有些气人。此时,张良、陈平劝说刘邦,封韩信齐王一致对抗楚国才是明智之选。

    《鹖冠子·环流》中写道:“物极则反,命曰环流。”韩信灭楚国被封为王,便有小人开始揭秘韩信有谋反之心。刘邦听后,便把韩信带回洛阳,降为没有实权的淮阴侯。

    做一个清闲的淮阴侯本,以此度日本也是一件乐事。然而好景不长,韩信家族中有人犯错,被韩信关押,这个人的弟弟便托关系找到吕后,告发韩信有谋反之意。

    俗话说事不过三,韩信接连被人打小报告,说他有谋反之心。即便是假的慢慢也就变成真的了。

    于是,吕后和萧何设计,把韩信骗到长乐宫,将其杀害。这样一代名将,居然戏剧性地死在了一个妇孺手中,想想也属实可笑。

    志同道合的萧何看到去世的韩信,没有一点儿怜悯之心,却冷冰冰地说出了四个字“为国除奸”。让后人诟病至今。

    那么问题又来了,当初萧何和韩信关系那么好,为什么却在此时,改变立场和吕后设计杀害了韩信呢?古代讲究,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萧何忠于刘邦,担心刘邦的后代控制不了韩信。其次也是为了自保。

    单字解释: 韩 信 的 生 死 之 交 萧 何 看 到 他 的 遗 体 却 冷 冰 冰 地 说 了 四 个 字 让 后 人 诟 病 至 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