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历史老照片合影:透过国人服饰变迁看民族救亡路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历史老照片,难得有的是从清朝慈禧时代开始,它带着厚重的沧桑,像一部另类的史书,见证着历史风云突变,诉说着道不尽的人事更迭!我们一起来看看由满清末期,到民主救亡时代,老照片合影里的服饰变迁。

    历史老照片合影:满清末期的慈禧时代

    ▲老照片:雪景中摆拍的慈禧太后

    ▲老照片:慈禧太后和她的后宫佳丽们

    慈禧太后,晚清的政治风云人物,满清政权的实际掌控者,也算得上是我国历史上继武则天之后的第二女强人,可惜她所处的历史时代没有武则天那么幸运,不是类似于李世民“贞观之治”之后的繁荣盛世,而是一个被西方诸多列强觊觎的摇摇欲坠的旧中国。

    历史老照片合影:满清末期的政治外交

    ▲老照片:李鸿章访问英国时与英国首相的合影

    看看服饰的鲜明对比,他们服饰存在的巨大差异,长辫、长袍,在西方人眼里,其实这是代表了落后不开化的中国封建社会满清守旧政权。

    历史老照片合影:寻求救国的“洋务运动”时代

    ▲老照片:中国历史上第一批留美幼童

    这一批拖着长长的辫子,身穿缎袍的孩子们,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也是大文豪马克·吐温的朋友们,他们曾受到美国总统格兰特的接见。据不完全统计,到1880年,这些留美幼童中有50多人进入美国的大学学习,其中22人进入耶鲁大学,8名进入麻省理工学院,3名进入哥伦比亚大学,1人进入哈佛大学。

    ▲老照片:美国各大运动赛场上脱去长袍的他们表现十分夺目

    中国人在外国人眼里,一直被视为“东亚病夫”,然而,送到美国的中国首批的留学幼童们,他们在体育的表现上实际并不差。尤其是,以中国留学生为主组织的耶鲁大学划船队,曾多次在比赛中击败哈佛大学队。另外,由詹天佑等人组织的棒球队,在多次比赛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老照片:1936年,留美幼童最后一次聚会。

    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改变清政府落后的社会面貌,洋务派提倡“科教兴国”。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发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由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支持下,清政府分批派遣了120名10岁到16岁的幼童赴美国留学。原计划,这批幼童留学15年,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9年后他们中途撤回。以失败告终。其中的酸甜苦辣十分耐人寻味。像我国杰出的爱国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正出自于这些孩童中间。

    历史老照片合影:满清末期与新时代在服饰上格格不入的官员们

    ▲老照片:1899年,山东巡抚袁世凯与德国官员的合影

    ▲老照片:山东巡抚周馥与英国驻威海卫军官合影

    ▲老照片: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上农工商大臣溥伦的参会留影

    ▲老照片:载洵(光绪弟弟)在海外考察

    时担任海军大臣的光绪弟弟载洵,他在海外考察回国后,切身体会到满族衣冠与时代的落伍,他对光绪的另一个弟弟载涛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非剪发易服,不足振起全国之精神。”

    历史老照片合影:20世纪初满清军队的洋化服饰

    ▲老照片:清末陆军贵胄学堂同学与王公大臣合影

    20世纪初,随着大家思想的逐步开化,满清军队的服饰已经开始了不小的变化,所谓不破不立,从老照片可以看出,除了官员的服饰保持原样外,这时候的军队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变,他们剪去辫子,穿上了洋服。这已经是满清政府追随时代迫不得已所做出的改变。然而,服饰可以改变,却改变不了危如累卵的大清即将衰亡的国运。

    历史老照片合影:辛亥革命后的“剪辫易服”

    ▲老照片:1912年1月,孙中山和总统府职员合影。

    在以孙中山为领导的寻求民主解放的辛亥革命取得胜利后,封建君主制度彻底结束,民主共和理念深入人心,这时候,孙中山颁发了一道又一道移风易俗令,晓示全国剪辫易服:“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污之染,作新国之民。”这也正是“新文化运动”酝酿的开端!

    历史老照片合影:日内瓦会议上的中国身影从此中国人民在国际舞台有了分量

    ▲老照片:周恩来抵达日内瓦

    ▲老照片: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

    ▲老照片:周恩来总理在日内瓦会议上

    可以看出,在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人服饰的变化已与世界接轨。这也昭示着新中国的大国崛起时代,周恩来总理以大国总理的气度受邀参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了国际问题。由此看到了在处理国际问题当中,新中国的分量。这也是中国人民从此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获得世界尊重的历史开端。

    『文/淳帧通安,笔名宏罗,本文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留言、探讨,感恩关注!』

    单字解释: 历 史 老 照 片 合 影 透 过 国 人 服 饰 变 迁 看 民 族 救 亡 路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