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飞将军李广的悲剧人生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人的诗句道出了西汉名将李广对匈奴的的威慑。李广自成年历经与匈奴人大小七十余战,立功可数,更未封侯,四十多年工资未涨,六十多岁时最后一次对匈奴作战,竟然憋屈自刎,着实令人唏嘘。

    一、初战建功

    李广是陕西成纪人,原籍槐里,祖上李信是秦朝名将。出生在军人世家的李广,身高臂长,自小接受骑射训练,弓马纯熟,武艺高强。

    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成年后的李广自备武器马匹申请随军参战,凭借着出色的骑射技艺,李广斩获敌人首级多,被授予汉中郎之职。因为作战勇猛,他多次随文帝出战,一路上冲锋陷阱、所向披靡,遇敌杀敌,遇兽杀兽。汉文帝也不由得惊叹“广如果生在高皇帝时,封个万户侯那是轻而易举的,可惜你生不逢时!”李广的堂弟李蔡也被授予郎官,他俩都是武骑常侍,享受每年八百石的俸禄。

    俩兄弟开局都很好。

    二、治军为人

    李广臂长如猿,尤其擅长射箭,不善言辞,常沉默少言。无事时便与人比赛射箭,在地上画上军阵,以射中目标多少来饮酒取乐,他这个爱好终生保持,至死不改。

    汉景帝即位后李广升为骑郎将,景帝三年(前154年),发生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刘姓王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的叛乱,李广以骁骑都尉之职跟随太尉周亚夫参加平叛战争。在战斗中李广抢获叛军旗帜,在昌邑城下立下大功。极有眼光的梁王刘武想拉拢这员猛将为己所用,私自授予李广将军印绶,想不到李广居然接受了。平息叛乱后,中央政府论功行赏,没有给予李广任何奖赏。

    前129年,李广因被俘贬为庶人闲居在家,经常和灌婴侯的孙子屏野在蓝田山中射猎。有次晚上他到田地间同别人夜饮,回来经过霸陵亭扣关通行。霸陵尉喝醉了酒,呵斥他们。李广的随从连忙贴近霸陵尉,低声说道“这是故李将军”。卫尉红着眼半睁半眯,高声道:“甭说是故李将军,就是今将军也不准在夜间通行。”李广气得吹胡子瞪眼,却也无计可施,只得宿于亭外,老半天都没能平息。

    不多久,李广被诏令拜为右北平太守,协助韩安国">韩安国守护右北平。于是李广申请调霸陵尉一同赴任,霸陵尉一到右北平,李广就将其斩首。

    李广为官清廉,每每获得赏赐都分给部下,即使享受每年两千石的俸禄长达四十多年,仍然家无余财,出征时与将士同吃同行。队伍遇到缺粮断水的情况,找到水源,不是所有士兵都喝到了水,他不会靠近水源;不是所有士兵都吃到了饭食,他不会动碗筷;对部下宽缓平易,士兵们都乐意听他指挥。

    孝武帝即位时,李广、程不识都是戍边的名将,李广调职为未央宫的卫尉(卫队的头),负责皇帝的安全,程不识为长乐宫卫尉。未央宫卫尉不是谁都可以担任的,除了本领更要对皇帝忠诚,说明李广曾受到汉武帝宠幸。这两名太守治军方法迥然不同。李广率军出征,行军不讲究编队、阵列,在水草丰茂之地安营扎寨,夜间也不击刁斗(打更报平安),幕府(军部)的文书簿册也极简单,只是他会远远地布置侦查哨兵,所以他的队伍不曾遇到危险。程不识的治军与之相反,以严格著称,部队也没有遇到过危险。程不识曾说:“李广治军极简单,就怕敌人突然袭击无法组织部队。然而他的士卒都很快乐,愿意为他效命;我治军纪律严明,军务繁琐些,可是敌人要想偷袭我却不大容易。”事实上,匈奴更畏惧李广的谋略,而士卒苦于程不识治军过于严苛。在汉景帝时,程不识将军多次直言劝谏景帝,官职升迁为太中大夫。

    三、胆勇过人

    景帝时,李广先任上郡太守,后来接连调职到陇西等五地做太守,都与匈奴全力作战,远近闻名。两军对阵时,他常把敌人放到几十米远才发射弓箭,敌人应弦倒下,百发百中。因为这一点,他领兵作战多次遭受围困的窘境;射杀猛兽时常常受伤。典属国的公孙昆邪很担心失去这样的猛将,哭着对皇帝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可他自负其才多次与匈奴死战。我担心恐怕会失去这样的将才。”

    《史记》上记载了一件很神奇的事。李广任右北平太守时外出打猎,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风吹草低,草间隐约蹲卧一只猛虎,广遂拉满弓稳稳射去,到跟前才发现是一块巨石,箭簇尽没石中。再射,始终不能射入石头了。

    匈奴大兵入侵李广驻守的上郡,汉景帝派一名亲信宦官(中贵人)跟随李广学习统兵作战。有次,宦官带着几十骑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宦官欺负对方只有三个人,命令手下射击。三人还射,箭无虚发,宦官中了箭,手下几十人几乎被射杀殆尽。中贵人冒死逃回驻地,报告给李广。李广说“这一定是匈奴射雕者”,于是率领一百骑兵追赶那三个匈奴人,追了几十里,果然看见徒步的匈奴人。李广命令从两翼包抄,自己弯弓搭箭,射杀了其中两个,生擒一个。士兵检查他们的行装果然是射雕者,就把匈奴人捆绑好放在马上,准备打道回府。

    突然黑压压一片,几千匈奴骑兵出现在天际,发现了这百十号汉军,猛吃一惊,以为是汉军的诱敌之兵。匈奴骑兵飞奔上山,摆出迎敌的阵势。大军过处,黄尘飞扬。

    李广的手下惊惧极了,“将军撤吧”嚷嚷声一片。李广看着惊惧不安的随从,又望向阵型齐整的匈奴军阵,镇定地说:“如果我们撤退,匈奴人追杀过来,我们这百十号人,一阵箭雨就把我们都撂在这荒山野岭了;如果原地不动,他们会以为这是大军的诱饵,绝不敢轻易进攻。”于是下令“前进!”遂移军到匈奴阵地二里远的地方,又命令“下马解鞍!”

    随从担心地说“如果匈奴人向我们冲锋,那就危险了。”李广看向惊魂未定的手下,语气平缓带着坚决:“照常理,以少遇多走为上计,今天我们偏偏不走,让其确信咱们是诱敌之兵。”匈奴首领一直也在观察这百十号人,看到汉军慢慢靠近己方阵地,都下马解鞍,丝毫也不防备,更加确信原来的估计,于是勒住前军,进一步观察。

    一会儿,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驰向汉军,似乎能看清楚对方的神态。李广翻身上马,仅带十几名随从,奔向骑白马的将,搭箭拈弓,“嗖”一声,白马将应声落马。李广他们立即回到己方阵地,除去马鞍,松开马匹,士兵们随意躺卧着。

    残阳西坠,暮色来袭。

    汉军还是三三两两或躺或卧,没有一丝紧张害怕,匈奴人深以为怪,始终不敢进攻。半夜时分,皓月高悬,空气中弥漫着飒气,匈奴首领担心汉军真有埋伏,悄悄地引军撤退。

    天亮时候,李广才率军撤回营地。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发动了马邑之战,打算利用军臣单于贪婪财物的特点,假装献出马邑(今陕西朔州)借机围歼匈奴主力,李广以骁骑将军属护国将军韩安国">韩安国节制。后来被单于察觉,汉军都没有功劳。后四年,匈奴侵犯上谷(今河北怀来),李广以卫尉身份任将军,从雁门关出发北击匈奴,遭遇数倍于己的匈奴兵,所部被消灭殆尽,李广死战,负伤被俘。匈奴人用绳网兜住李广放置在两匹马中间,兜行十几里。李广清醒过来,佯死不动,斜眼看到旁边一个匈奴青年骑一匹宝马,忽然腾地跳起来,跃上马背,抓过他的弓箭,把胡儿推下马去,策马飞奔,向南疾驰。匈奴几百人疯狂追赶,这情景犹如头雁领着雁群,破空而飞。李广搭箭,觑准迫近的番将,接连几箭,逼退追骑,疾行几十里,遇到溃散的汉军,回至雁门关。

    这可能就是飞将军的来历吧。

    执法官吏认为李广部损失太大,自己又被敌人俘虏,依照军法,当被斩首。李广出巨资赎回性命,被贬为庶人。

    元朔六年(前123年),李广任后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北出定襄进击匈奴。此前后两年的反击战史称漠南战役。这一战,诸将领中有很多斩获敌人首级达到规定数量,因军功封侯,可是李广军无功。元朔八年夏,西汉为彻底消除河西匈奴军的威胁,发起第二次河西之战。霍去病率领大军主力,李广等牵制匈奴左贤王使其不能向西增援。李广任郎中令率领四千骑军,博望侯张骞率一万骑兵从右北平出发,分道进军。李广部逶迤向北,一路进军,与博望侯部距离渐次拉大,北进约几百里突然遭遇左贤王四万精兵,把李广这四千兵马层层包围,军士都惊恐万分。为了稳定军心,李广派儿子李敢冲击匈奴军阵。李敢率领几十骑,战马嘶鸣,杀声震天,如一阵疾风冲向匈奴军。剑戟撞击,火星迸溅,行处腾起一股黄云。不大会儿,李敢率军从匈奴军阵右边冲出,几十骑完好无损,向李广报告“匈奴人没啥了不起的”。军中的恐惧才渐渐消散。

    李广指挥兵马摆成环形阵地,四面向外。匈奴大军围拢上来,箭如雨下。汉军与之对射,一阵疾风暴雨,死伤过半。箭将用尽,兵无惧色。李广急令军士搭箭勿射,自己抽箭拉满大黄弓瞄准左贤王的一个副将,随着“嗖”的一声,一个副将应声落马。李广射杀几名副将后,匈奴的攻势才稍微放松些。

    金日垂西,暮烟渐起。人马呼呼直喘,蚊虫嗡嗡盘桓。

    汉军与重重围住的匈奴兵远远对视,将士们面无人色,渍满尘土的面孔上唯有两只眸子闪烁分明。看那李广,神色自若,目光如炬:“兄弟们打起精神来,匈奴人虽然众多,但也精疲力尽了,现在比拼的是谁更有耐力。”听到主帅的鼓励,将士们重又振作起来,愈加佩服李广的非凡勇气。

    第二天敌我双方继续激战,汉军愈且减少。这时包围圈外面腾起大片黄尘,汉军铺天盖地而来。左贤王鸣金收兵,匈奴人缓缓退去。李广四千人马几乎殆尽,虽然拖住了左贤王,完成了配合任务,但几乎全军覆没,损失惨重,所以朝廷认为李广功过相当,不赏不罚。

    我们得说句公道话,完成配合主力的任务,即无过。损失重大也要看敌方的情况,如果敌方伤亡远大于己方,即为有功。天子就是这样不讲道理。可惜誓要封侯的李广也只能悻悻了。

    再说说和李广同时入职的李蔡,虽然堂兄弟的人品、才能远在李广之下,可他官运顺通,一路升迁。汉景帝时,李蔡累积军功享受每年两千石的俸禄。孝武帝时做到代相。元朔五年,随卫青出征立下大功,封为安乐侯,后升为丞相,位列三公。李广官至九卿,一直没有赐爵封邑,而他的属下及军士却有不少封侯的。

    四、命运乖张

    郁闷的李广不禁怀疑起自己来,他曾和善于望气的方士王朔交流过,说:“与匈奴的大小战役我全都参加过,每每冲锋在前,奋力作战。各部将尉以下的军官,才能平庸,以军功封侯的不下几十人。为什么我——?难道是我的面相没有封侯的福,还是我命该如此?”

    王朔说:“将军回想一下,有没有特别遗憾的事?”李广回道“我当陇西太守时曾经诱降过反叛的八百羌人,用欺骗手段一天之内把他们全杀了,这是我至今最遗憾的事”。王朔说“祸莫大于杀已降,这就是将军不得封侯的原因了。”

    经常时运不济自然会归因于命运,不服命运的人偏要作最后一搏。

    再后二年,公元前119年,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举征讨匈奴,李广多次请求出征,武帝觉得李广太老了没有同意,许久才准许他的请求,让他担任前将军参加此役。此战史称漠北之战,彻底清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

    大军出了边塞,卫青通过抓获的俘虏知道了单于驻扎的地方,命令李广军和右将军赵食其合军一处,从东路出发,自领精兵快速推进。东路稍微绕远些,沿途缺少水草,这种地形不利于大军行进。李广急切地请求大将军:“我部为前军,您却命令我从东路进军,能和单于作战是我数十年最大的愿望,我请求先和单于决一死战。”武帝曾暗中告诫卫青,李广年老时运不济,要避免让他和单于作战,以免误事。卫青也想让新失侯位的公孙敖参加战斗,只好让李广去东路。李广知道这个原因,就坚决请求担任前军,大将军不听,派长史送命令到李广幕府(军部),要求按照军令执行。

    李广带着恨意,也不辞别大将军,与右将军合军从东路出发。军队没有向导,又迷了路,自然落后于大将军。卫青大军向单于发起猛烈攻击,杀敌一万九千多,单于遁逃。卫青只好率军南回,路上遇到前将军、右将军,李广见过大将军返回军中。大将军派长史送来干粮、酒水安慰李广,并问他们迷路的情形。李广沉默不语。大将军又派长史急责李广幕府当面报告迷路的详情,李广说“下属无罪,是我自己迷了路,我自会如实上奏”。

    来到幕府,李广激愤地对属下说:“我与匈奴人七十余战,未尝后退过。此役从东路绕远行军,偏偏迷了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属下们看着饱经风霜的主帅长髯抖动,一时无语。

    李广又愤然道“老夫六十有余,如何再去面对那些鼓唇弄舌的刀笔吏。”遂抽出随身佩剑,自刎而亡。军士大夫放声痛哭,百姓闻知,熟悉和不熟悉的都垂泪怀悼。右将军赵食其依法应当判为死罪,出巨资被贬为平民。

    五、后续篇

    李广有三个儿子,当户、椒、敢,当户和椒都先于李广辞世,李敢以校尉之职跟随骠骑将军霍去病征战匈奴左贤王,立功甚大,赐爵关内侯,升迁为郎中令。李广终生追求的赐爵封侯儿子为之圆了梦。父亲含恨问天、自刎身亡时刻刺激着儿子:不是卫青,父亲怎能辞世!于是李敢击伤了大将军,卫青却把这件事遮掩起来。然而卫青的外甥——年轻气盛的霍去病怎能咽下这口气,趁着李敢陪同皇帝在甘泉宫打猎的机会,射杀了李敢。皇帝又为霍去病遮掩,说李敢是被鹿撞死的,平息了这件事。此后一年多,霍去病竟然因病去世。

    李当户有遗腹子李陵,箭术高超,于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秋率领五千精壮步兵配合李广利">李广利作战,顺利完成牵制任务该撤军时,却被匈奴八万大军包围。李陵指挥五千步兵与匈奴激战八天,箭尽粮绝、外无救兵,无奈投降了匈奴。后来又把李陵的母亲妻子儿女全部处以死刑。此后,李氏一族身败名裂。李家的遭遇难道应验了“为将三世,其后必败”的不祥之语?

    李广从军四十余年,以胆勇、谋略闻世,深受士卒爱戴,终其一生未能封侯,自然有诸多原因。年轻的卫青、霍去病难道没有胆识谋略?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李将军的人生经历能否诠释这句俗语,亲爱的读者你觉得呢?

    司马迁用“其身正,不令而行”来评价李广为人,又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能以小喻大,说他美名远扬。

    单字解释: 飞 将 军 李 广 的 悲 剧 人 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