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历史成语故事:兴师动众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兴师动众:原指发动大量军队,准备出兵。后引申无故动用人力物力,产生不好的影响,成为了贬义词。出自《吴子▪励士》

    吴起,战国初期著名军事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他早年从师于曾申门下学习儒术,后改学兵法。学有所成后,先到鲁国效力,曾帮助鲁军击败齐国,接着转投魏国,受到魏文侯的重用,任命他为西河太守,专一抵御秦国。

    一天,吴起回京述职,谈完正事后,魏文侯便问吴起:“你说如何才能让寡人的魏军战无不胜呢?是否要靠严刑峻法。”

    吴起躬身回道:“臣只是统兵主将,对严刑峻法并不太熟悉,但臣以用兵的角度看,只有做到主将发令,将佐听从调派;将军率部出征,士兵听从指挥;临到战场,将军率队冲锋,士兵不畏死,愿为国家死战。只有达到这三条,魏军便可保境杀敌,战无不胜。”

    魏文侯惊诧问道:“那如何才能实现这三条呢?”

    吴起说:“其实也很简单,大王肯选拔作战有功之人,重重奖赏;对那些无功之人,想法去激励他,鼓励他,他们便会争抢着去建功立业了。”

    说完,吴起便给魏文侯策划了一个建议。

    次日午时,魏文侯按吴起所教,在大厅摆了三排酒宴,将平时立过大功的文臣武将放在第一排,有过中等功劳的人放在第二排,第三排则自然是毫无功绩的人了。

    接着,魏文侯令侍从将好酒好菜都摆在第一排,第二排的酒菜便差了一些,而最后一排酒菜更差,就连酒具、菜盘都是一些民间百姓所用的。

    等酒宴过后,魏文侯又将第一排有功之人的妻儿眷属召来,请到太庙门外,一一给予奖赏。

    此后,魏国上下便以立功为荣,以无功为耻,人人皆在寻觅建功立业的机会。

    三年后,吴起在魏文侯的支持下,创建了史上著名的魏武卒,据说能参加魏武卒士兵,每人可分得百亩良田,而且立功后还有更多赏赐。

    当不知深浅的秦军侵犯魏国边界时,吴起便率这支兵马奋勇杀退秦军,接着又主动出击,历经大小七十二次征战,魏武卒陆续攻下函谷关,夺占了秦国黄河以西五百多里土地,逼得秦国边界压缩到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

    史载,魏武卒最勇猛的一次战争,是阴晋之战,魏军以五万兵力,完胜秦军五十万大军,堪称战争史上的一次奇迹。

    自此,吴起及其所率魏武卒独步天下,列国闻名丧胆。

    魏文侯得知战报是喜不自胜,他高兴地对吴起说:“这全是将军鼓动士兵出征的策略,方使魏国名扬诸侯啊!”

    然,吴起却谦虚地回答:“不,这是大王对有功将士奖赏的结果,士兵建功受赏,家人便会吃饱穿暖,他们也就愿意去打仗,而打仗也不会怕死,每每一到战场,士兵就像待死的囚犯一般,拼命杀向敌人,均能以一当百,所以才会最终打败敌人。”

    魏文侯听罢,不禁捋须哈哈大笑。

    单字解释: 历 史 成 语 故 事 兴 师 动 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