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峣关易守难攻,刘邦只有两万兵怎么破峣关进咸阳的?张良出了一计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峣关,故址在西安市蓝田县城南,因临山得名。自古以来都是关中通往南阳盆地的交通要隘,也是进入咸阳的咽喉要道,此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虽然此时的秦国已经到了黄泉末路,蒙恬已经不再服从秦国的指挥,大将章邯也投降了项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剩余的兵马数量还是远在刘邦之上。

    刘邦自从郡出兵开始,一直跌跌撞撞打到咸阳的咽喉——峣关,手下才只有两万兵马。西征之前有约定,谁先入关中,谁就是关中王,眼看到手的王位不能就这么算了。但怎么用两万人打败峣关的秦军,是个棘手的问题。

    此时,还好刘邦有张良张子房这个智囊在身边,不然,这趟西征可能就白跑了。

    《智囊全集》记载: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破秦军。

    也就是说刘邦想用自己的两万人强行攻打秦国的咽喉要地——峣关,张良劝谏说:“主公呀,现在秦军虽然到了末路,但是仍然很强大,不可以轻敌。”

    这一套布置下去,秦将果然上当被收买了,要和刘邦休战。并说要和刘邦一起攻打咸阳,刘邦听后非常高兴,欲答应秦将。

    此时,他的智囊张良又劝谏说:“这只是秦军将领的想法,我们毕竟是收买的秦军将领,并没有收买士兵,所以秦国士兵不一定会听从秦将一起攻打咸阳的命令。不如我们现在趁秦军防范松懈,带领军队进攻峣关。

    刘邦又听从张良的建议,带兵攻打关,峣关的秦军守将,本以为和刘邦已经议和了,大家都会相安无事,万没想到刘邦会在此时进攻,毫无防御的秦军仓乱间只好弃关逃跑,被刘邦大败。

    刘邦在关击败秦军后,带领人马进至秦国都城咸阳附近的蓝田。秦国朝廷在组织了最后的一丝力量后,和刘邦的军队在蓝田进行了决战,结果刘邦军大破秦军,秦国最后一道防线被打破。

    公元前207年10月,仅在位46天的子婴,眼看大势已去,便和妻子、儿子们用绳子绑着自己,坐上由白马拉着的车,穿上死者葬礼所穿的白色装束,携带玉玺、兵符等物,投降了刘邦。

    子婴投降后,刘邦很得意地进入了咸阳城,以“关中王”自居,开始享乐。还好,张良、樊哙等人的出来劝谏,刘邦才率军退到了灞上,再后来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颉利在阴山被李靖打败后,派使臣向唐太宗谢罪,表示愿意归附。而李靖则是建议唐太宗一面安抚颉利,一面精选一万精锐骑兵,趁其放松警惕时,突袭颉利。以上两个典故,和张良建议刘邦的谋略如出一辙,真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除此之外,《智囊全集》诡道篇里还收录了不少类似的历史典故,书中记载的古人的军事谋略,真是让人叹服,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一阅。

    单字解释: 峣 关 易 守 难 攻 刘 邦 只 有 两 万 兵 怎 么 破 峣 关 进 咸 阳 的 ? 张 良 出 了 一 计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