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0

古代最著名的一个计谋,明知是陷阱却不得不跳,千年来无一人能解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说到中国古人的政治计谋,不能不感慨这些君主名臣,基本上没有一个是傻子,他们不仅阴谋耍得贼溜,玩阳谋也让敌人输得心服口服。著名的鸿门宴就是明知道前面是火坑,硬着头皮也要去赴约。而推恩令就是另一个不得不跳的陷阱了。

推恩令是指汉武帝为了减少诸侯的封地,削弱诸侯王势力范围的一项重要法令,主要内容是废除过去由诸侯王只能把封地和爵位传给嫡长子的情况,而要求诸侯王把封地平均分为几部分,用来传给自己的几个儿子。

如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实力也必然越来越弱,再无力对抗中央朝廷,维护自己的利益。按理说,推恩令并不是隐晦的计策。诸侯们也是自小就被当成政治家培养,并不缺乏基本的局势判断力,身边更不乏智谋之士,自然知道朝廷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为何汉武帝的推恩令,却仍能取得显著效果呢?

那咱们就得来捋捋汉朝的分封制的历史了。汉朝建国之初吸取了秦速亡的教训,实行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的地方官制。分封的诸侯除了皇族血脉,就是建国功臣,各个兵强马壮的。说的不好听点,诸侯真反起来,皇帝真不敢确定自己会不会丢了性命。就算皇帝有心削藩,也是有贼心没贼胆。

推恩令之所以卓有成效,乃是因袭文景时期的一系列弱藩、削藩政策。文帝时期,贾谊就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翻译过来就是增加诸侯的数量,而减少他们的实力,这就是推恩令的早期理论。可惜当时的诸侯非常强势,而汉文帝也是由藩王承继大统,皇位还不够稳固,才没有在天下推行,只是拿对中央集权威胁比较大的齐国、淮南国开刀。

汉景帝即位后,采用了御史大夫晁错的《削藩策》来削弱诸侯王势力,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这时吴王刘濞就联合其他六个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而后,梁国坚守和汉将周亚夫领军迎战,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地方割据势力再无与中央专制皇权抗衡的实力。

没了爪牙的老虎,只能任人宰割了。汉武帝登基后,朝臣主父偃上书武帝,建议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名义是上施德惠,实际上是剖分其国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这一建议既符合了汉武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因此立即为武帝所采纳。同年春正月,武帝颁布推恩令。

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也先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自此解决地方割据,为抗击外敌积攒国力。

和鸿门宴一个道理,推恩令下的诸侯也是被逼无奈,说到底国与国的较量就是拳头和拳头的比拼。打不过的诸侯国就只能明知是陷阱也不得不跳,何况是包着糖衣的炮弹。

参考资料:《史记》、《资治通鉴》

单字解释: 古 代 最 著 名 的 一 个 计 谋 明 知 是 陷 阱 却 不 得 不 跳 千 年 来 无 一 人 能 解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