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三国乱成一锅粥,为何却没有蛮夷入侵?你看看镇守边关的人都是谁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东汉末年是我国历史最惊才艳艳的一个时代,也是无数史学家为之侧目的历史。三国鼎立,互相攻伐,尔虞我诈,战乱频繁。但是很多人发现,三国时期即使中原再怎样争斗不休,却始终没有外族能够入侵,这是为何?其实原因很简单,看看镇守四方的是谁就懂了。

    纵观三国历史,每一位当权者对待外族都有不同的政策,比如刘虞的和平发展,公孙瓒的积极斗争,以及曹操的对抗匈奴,不得不说三国英雄虽然对内战乱不休,但是对外却能够做到同仇敌忾。而三国一百五十年的历史,每一位当权者都曾经积极的抵御过外族入侵。

    东汉西北深受鲜卑人和羌人的祸害,公元166年鲜卑人联合羌人叛乱,而朝廷派去平叛的将领则是汉末名将之一,号称“凉州三明”的张奂。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过这个人的名字,但是他却是有真才实学的汉末名将。在他的指挥下,先后平定了乌桓、东羌之乱,并且镇守凉州期间缓和了汉羌两族的矛盾,受到后世极高的评价。

    而张奂平叛的军中有一位军司马,他叫董卓。此时的董卓还没有位列人臣,因此没有巨大的野心。而他在西凉任职期间,数次大破匈奴,经常斩获数千,受到“凉州三明”之一段颖的赏识。史书记载,董卓不仅武艺超群,力大无穷,还不贪恋财物,每次得到赏赐都分给下属官吏和士兵,因此他在军中很受爱戴,而他镇守西凉期间,也没有外族胆敢侵犯。

    西北有张奂、段颖、董卓征收,东北却依旧有游牧民族作乱,而镇守大汉东北的则是英气勃勃的“白马将军”公孙瓒。公孙瓒出身低微,但是容貌秀丽,声音洪亮,因此受到太守赏识,娶了太守的女儿后成为一方诸侯。他曾经带着几十名骑兵外出巡逻,遇到数百鲜卑骑兵,眼看就被追上,于是他奋力一搏,转身向胡人杀去,最后反而冲散了胡人的阵型。而公孙瓒镇守辽东的十几年内,威震塞外,其麾下白马义从打得乌桓和鲜卑人不敢抬头。

    当然三国的主人公,曹操、刘备、孙权也都有出色的对外战绩,其中以曹操的对外战绩最为华丽。曹操统一河北之后,第一个目标就是占据辽东和北方的匈奴,公元207年,曹操带着虎豹骑北伐乌桓,于白狼山一战中,麾下大将张辽阵斩乌桓单于蹋顿。一举击败了乌桓,从此乌桓消失在了历史舞台,其族人或是融入汉族,或是融入鲜卑。

    蜀汉也有许多对外战争,诸葛亮平定五路大军时,其中就有西羌军队,他派遣马超带领精兵成功击退了西羌来犯的外族。随后南征云南,七擒孟获,将南蛮彻底归纳为蜀汉境内,安定了蜀国南方。这也是三国时期对外族最彻底的一次收纳融合,甚至诸葛亮死后南蛮还有许多人为其殉葬。

    孙吴面对的外族主要是山越,从周瑜到陆逊,每一任孙吴大都督都制定了抵抗山越的政策。而孙吴阵营中最擅长对抗山越的非贺齐莫属。他一生多次平定孙吴境内的山越叛乱,收编山越叛将,并且改编山越百姓为大汉子民。为孙权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大后方,也因此让东吴政权成为三国中苟且到最后的一个国家。

    纵观三国历史,有曹操、诸葛亮、董卓这样的抗边名人,也有张奂、贺齐、田豫这样没有名气却战绩赫赫的名将。正是因为有他们守住大汉的每一寸疆土,才能够抵御外族一百多年,做到“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成就。毕竟在东汉末年,社会风气尚武,即使是文官都会腰带三尺剑,看起来手无缚鸡之力的诸葛亮其实也是一位剑客。有着这样一颗尚武之心的国家,又怎会被外族入侵。

    单字解释: 三 国 乱 成 一 锅 粥 为 何 却 没 有 蛮 夷 入 侵 ? 你 看 看 镇 守 边 关 的 人 都 是 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