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0

他深受百姓爱戴,却被一成语黑了2000多年,连小学一年级都学过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提到“叶公好龙”这个成语,相信许多人对这个耳熟能详的成语并不陌生。

就连一年级的孩子,都知道这个成语的含义——借用这位“叶公”的事迹,来讽刺那些言行不一的伪君子。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叶公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其为人举止和品行与成语中的截然不同。

那么,真实的叶公究竟是怎样一个形象?他又为何会被后世所编排,乃至被万人嘲讽?

出身名门的贵族少年

叶公,原名沈诸梁,之所以得名为“叶公”,是因为其就任的地域,正好是古叶邑。

其父沈尹戌是楚国赫赫有名的战将,在吴楚之战曾多次击退敌人,受到楚王的重用。

沈诸梁自小便受到父亲的熏陶,只希望有朝一日能与父亲一样为国尽忠、为民效劳。

这位出身士族的少年,并不像其他世家子弟那般只知道吃喝玩乐,而是选择挑灯夜战、苦读经书,颇有破釜沉舟的意思。

旁人常常劝诫沈诸梁不用这般努力,光是凭借其父的战功,便可为他在朝中谋一官职,又何必这般煞费苦心地苦读钻研。

每当听到此话,沈诸梁便会义正词严地驳斥道: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我本是世家大族出身,拥有比旁人更加优渥的条件,也因此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

如若连我都无法做到一个良好的表率,那么底下的人又当如何?”

这也是为何在之后年纪轻轻的沈诸梁,会受到楚昭王如此重用的原因。

心系百姓的能臣武将

既能治国理政,平定天下;又能四处征战,平息战乱。

这是千百年来无数人的理想,可是能够完成的人不过是凤毛麟角。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沈诸梁便是名副其实的文武兼备的治世能臣。

在凭借个人的才学获得皇帝的赏识后,这位24岁的年轻人,便被楚昭王分封到今南省平顶山一带。

在其刚刚到来之时,这里可谓是一片荒芜。

河南所处的地势并不优越,因为水源稀少导致土地龟裂,百姓也因此根本无法耕作,只能过着饥肠辘辘的悲苦生活。

看到眼前这般满目疮痍的景象,沈诸梁不但没有埋怨自己身为贵族,反而要接受这么一个烂摊子,反而心如刀割。

他质问自己为何来得如此之晚,让更多无辜的百姓遭逢如此大难。

他也暗下决心,只要在这里一天,就绝不会让这无妄天灾继续侵扰百姓。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修筑水利运动就此开展。

沈诸梁以身作则,在这场工作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先是勾勒出水坝的蓝图,计划在平顶山附近修筑两道水坝以供蓄水,防止之后出现无水可用的困局。

这两道水坝也是后世大名鼎鼎的东西二陂,其不仅发挥了储蓄水源的重要作用。

同样也阻挡了上游汹涌而下的洪流,避免了洪灾的爆发。

在规划好大致的计划后,沈诸梁又主动拨款,向百姓们许诺,只要积极参加此项水坝修筑的工作,便可以获得丰厚的佣金。

不仅如此,沈诸梁还为前来工作的百姓,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此举不但获得了百姓的信任,同样也凝聚了民心,使得这份工程以极快的速度进展着。

仅仅不到一年,修筑水坝的工作便大功告成。

时至今日,东西二坡依旧在此地屹立,默默地散发余晖。

当地的人民也仍旧铭记沈诸梁的恩德,为其树立的生祠至今香火不断。

沈诸梁在治国理政上,不但是把好手,在军事方面同样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在公元前479这一年,手握楚国军权的战将白公胜不满皇帝的平庸,决心颠覆皇权,再造楚国。

收到消息的沈诸梁立刻整军备战,意图拿下这个“不忠不孝”的不义之臣。

在初闻这一消息时,白公胜哈哈大笑。

在他看来,这个沈诸梁或许在治事上是一把好手,不过在军事方面肯定是自己略胜一筹。

然而,当沈诸梁带着军队亲自来到白公胜的面前,看着眼前这支军纪严明、兵强马壮的军队,白公胜便意识到自己绝无胜算,只能乖乖投降。

由此可见,沈诸梁在民生方面不但表现出众,在军事领域同样是出类拔萃的存在。

海纳百川的包容之人

而且,沈诸梁最难能可贵的一点便是,他从未贪图权力,是一位真正为国为民的廉洁官吏。

在475年,年逾古稀的沈诸梁,意识到自己年事已高,也是该将身下的位置让给年轻人了。

无论是百姓亦或是其他官员,面对沈诸梁的请辞,居然不约而同地请他留下。

原因无他,只因沈诸梁的清正廉洁是有目共睹的。

面对他人的挽留,沈诸梁也只是哈哈一笑。

表示这天下应该是年轻人的天下,自己已经无力承担工作,以后的楚国就要靠这群年轻人了。

退休之后的沈诸梁也没有无所事事,而是将自己早年间所总结出的水利图,全部绘于墙壁之上。

仔细琢磨进一步改进的可能,这或许也是“叶公好龙”的最初蓝本。

然而,当沈诸梁这一行为,被一些道德败坏的人知晓后,整件事情的经过,便被他们完全颠倒黑白。

这些嫉恨沈诸梁功绩的人四处造谣,抹黑沈诸梁在墙壁上所画的并非治水图,而是传说中的龙。

而且这件事越传越广,内容也越来越离谱。

甚至有人称,沈诸梁表面上爱龙,实际上当龙真的来到他的面前时,他反而被吓得惊慌失措。

尽管这一说法在我们看来,不过是无稽之谈,纯属是那些人造谣生事。

然而古人可不懂如今的科学,猎奇的故事才是最能博得眼球的存在,因此,我们如今所熟悉的“叶公好龙”就此诞生。

其实,沈诸梁早已听闻有人在背后抹黑自己,不过这位历经过大风大浪的智者只是哈哈一笑,并不当一回事。

他坚信清者自清,自己的功绩,还是留给后人评判吧!

沈诸梁的真实历史形象,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警示。

这提醒我们在评价他人时,切莫只凭借他人的只言片语,或是未经调查便对一个人妄下评判。

只有完整地了解这个人的经历过往,才能明白他的真实为人。

单字解释: 他 深 受 百 姓 爱 戴 却 被 一 成 语 黑 了 多 年 连 小 学 一 年 级 都 学 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