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他担任副总理20多年,一生清贫,六个子女无人为官,低调生活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他担任副总理20多年,一生清贫,六个子女却无人为官,低调生活

    谭喜起,1902年生于湖南省攸县一个普通工人家庭,9岁时入读私塾,2年后在书纸店当学徒,并广泛阅读了进步书籍,接受了革命思想。20岁时,他接触了一位小学教员,在其影响下,懂得革命道理,并努力学习文化知识。1925年,谭喜起参加革命,次年入党。入党时,他本想改名为“谭虎”以明志,介绍人觉得不妥,就说,“云从龙,风从虎,虎啸生风撼山林”,以为“震林”好。谭喜起大喜,于是改名为“谭震林”,并跟随一生。

    谭震林是工人出身,在整个革命生涯中,他都保持革命本色,谦虚诚恳,艰苦奋斗,为群众谋福利。

    1932年,谭震林任福建省军区司令,参加了井冈山根据地的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作战,指挥部队取得水西渡、上杭等战斗的胜利。

    中央红军长征后,谭震林留在间西任军政委员会军事部部长,与邓子恢等一起,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了3年艰苦卓绝的敌后斗争,保持了拥有10万人口的革命根据地。

    为了解决贫困群众的生活问题,他带领红军游击队打土豪、惩恶霸,获得的粮食分给当地贫苦农民。

    有一次部队无钱买米盐,他就将自己仅有的8元钱拿出,给战士们买米吃。

    抗战爆发后,谭震林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副司令员,开辟了皖南革命根据地。

    在他的带动和倡导下,住在群众家的机关、部队战士,只要一有空闲,就帮群众扫地、抹桌以及从事各种劳动。

    农忙时节,战士们一边抵御抵御敌人的侵袭,一边抽出时间替农民插秧、收割。每当队伍调动,战士们必将所借的门板、条凳归还群众,并将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正因为如此,在战斗中,群众踊跃抬担架、送弹药、送茶饭等。

    解放战争时期,谭震林在历次战斗中同样发扬联系群众、依靠群众的优良传统,先后参与指挥了苏中、莱芜、孟良崮、胶东、济南等战役,并成为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参与淮海战役的组织指挥。

    尤其在渡江战役打响时,他发动群众配合游击队,剪断国民党军政电话线,在敌军军事目标附近烧火堆,指引我军炮击轰炸,当地群众还献出渔船和家中大门木板供军队作浮桥,军民同心确保了百万雄师在繁昌顺利登陆,推动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新中国成立以后,谭震林当了副总理,分管整个农林口的工作,他一心为群众谋福利,却从来不邀功请赏,不居功自傲。

    1961年春,谭老家来了几位家乡的客人,他们对谭老说:“我们没有什么好东西送给首长,只是带了一桶油、一袋米,这是我们老区人民的一点心意。”

    谭老听后问:“这是你们掏腰包买的?”

    客人连忙解释说:“这是我们老区人民的一点心意。”

    谭老生气地说:“同志,你们这可不是好习惯,这点心意是老区人民的血汗呐!拿公家的东西送礼,我看这就是慷国家之慨!”

    还有一件事特别让人感动。

    1957年初夏,谭老离家27年后第一次回攸县,带着一个班子搞民主办社试点工作,办公长达40多天时间,却从没有宴请过两个弟弟家的男女老少,只是工作结束后返京的前一天,通知他们按时到汽车站见面辞别。

    见面时,他吩咐工作人员买了些包子,就算款待,还一边吃边对侄儿侄女说:“今天委屈你们了,就吃几个包子。不是伯父我不愿花钱,而是艰苦奋斗这个传统不能丢,不能以为我现在当官了,就可以大吃大喝,我们国家还很穷。等国家富有了,再请你们吃好一点。”

    谭老不仅经常教育晚辈要艰苦奋斗,自己也从来是这样做的,日子过得很紧。

    1983年谭老去世后,子女们为他更换衣服时发现,父亲的衣橱里,所有的内衣无不是打过补丁的。

    此外,他教育晚辈“路,靠自己走”,不要靠照顾而是靠自己的努力,走自己的成败之路,六个子女深受教诲,没有依靠父亲的关系也都成为了高级知识分子、技术人才。谭震林担任国务院副总理近20年,却始终保持忠诚、清醒,子女无一人从政,令人佩服!

    单字解释: 他 担 任 副 总 理 多 年 一 生 清 贫 六 个 子 女 无 人 为 官 低 调 生 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