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三国曹操已经灭了孔融三族,为何后世各朝各代还有“衍圣公”?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很多人都以为孔融让梨的事情是真的,但正史中其实并没有发生过这件事情,这纯粹就是一个故事,在孔融去世多年后由人们根据孔融年少时的一件事情改编而来。

    原型事情发生在孔融16岁的时候,在当年,孔融哥哥的朋友张俭介入到了孔融的生命中。孔融哥哥的朋友张俭是东汉时期的一代名士,在朝野间有着很大的名声。

    当时张俭因为得罪了东汉大宦官,所以在大宦官的怒火爆发下,地方官府开始追捕起了张俭。为了逃命,张俭逃到了孔融家中,想让孔融的哥哥收留自己。不过好巧不巧,孔融的哥哥当时并不在家里,接待他的是16岁的孔融。

    在接待张俭的过程中,孔融并不知道张俭正在被追捕,那时候他只知道张俭无处可去,于是就帮自己哥哥做主把张俭收留在了自己家中几天。

    而让孔融无论如何想不到的是,自己好心收留张俭,没想到最后却给自己哥哥带来了杀身之祸。在这件事情后没多久,由于事情败露,孔融和自己的哥哥被官府给抓捕了起来。

    在当时,收留朝廷要犯是要判处死罪的,孔融知道收留张俭是自己的过错,所以他就主动包揽了一切罪行、不希望自己哥哥受到牵连。

    他哥哥的想法和他差不多,觉得张俭虽然不是自己所收留,但却是专门来投奔自己的,于是也主动揽下了一切罪行,想替代弟弟去迎接惩罚。

    而看着自己的两个儿子互相包揽罪行,他们的母亲也站了出来,说自己是这个家中的家长、自己也有着莫大的责任,因此要求官府把罪行定在自己身上。

    面对他们母子三人的“争罪”,当地官府也非常为难,只能把裁定权交给了朝廷,在朝廷的定夺下,孔融的哥哥最终独自接受到了惩罚、丢掉了性命。这件事情,就是孔融让梨故事的最初模本。

    虽然两件事情风马牛不相及,但是重点却是一样的,那就是格外突出了孔融的优秀品质,在现实历史中,他的品质其实要比故事中优秀许多,毕竟现实中他“让”的是一条性命,不是一个简单的梨子可以相比。

    孔融被诛三族

    在这件事情之后,孔融的名气陡然上升了许多,成为了众而皆知的名士。慢慢的,他也进入了官场中,先后担任过虎贲中郎将、北海相、青州刺史、将作大匠、太中大夫等重要官职。

    不过在当官之后,孔融却不怎么懂得克制自己的“嘴”。经常出言嘲讽当时执掌东汉朝廷大权的曹操,比如曹操的儿子娶寡妇,他嘲讽一下,曹操带兵出征,他又嘲讽一下,曹操为了节省粮食禁酒,他又言语夹枪带棒地直接写信反对。可以说,是彻彻底底得罪了曹操。

    而对于孔融的种种嘲讽言论,曹操刚开始是忍之又忍,没有因为一时气急对孔融下手。后来,是在实在气不过的情况下,他才找了个借口诛了孔融的三族、杀了孔融一家老小。

    孔融被诛三族不影响孔子嫡系后代

    接下来我们回归正题,了解一下这个提问的答案。在提问中有问到,说既然曹操诛了孔融三族,为什么后来还有衍圣公。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孔子后人中的嫡系在当年并没有受到波及。名声并不等于家族的传承地位,在孔子血脉流传到了孔融这一代时,其实孔融的家族早已经沦落为旁系多年,和嫡系之间隔了好几代人。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孔融闹出再大的事情,都影响不了嫡系血脉的人。不要说是诛三族了(三族一般指父母一代、自己一代、孩子一代),就算是诛九族,也影响不到嫡系一脉的人。

    而即便是嫡系一脉的人被杀光了,也影响不了诸如“衍圣公”之类职务的传承,毕竟在历史中也有着旁系血脉继承大统的案例,嫡系血脉死光了,大可以找一些相关血脉的人来继承封号、职务,毕竟历代统治者们看中的仅只是孔子的名头。

    单字解释: 三 国 曹 操 已 经 灭 了 孔 融 三 族 为 何 后 世 各 朝 各 代 还 有 衍 圣 公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