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中国最正宗的汉族人,只说古代方言,专家:听不懂,但是很好听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中国最正宗的汉族人,只说古代方言,专家:听不懂,但是很好听

    汉人云,“轻土多利,重土多迟;清水音小,浊水音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地域广,历史久,方言多。

    章太炎在《检论·方言》中依据历史文化分全国方言为九种,赵元任也分为九区:北方官话区、上江官话区、下江官话区、吴方言、皖方言、闽方言、潮汕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后加之湘语和赣语区,成为十一区。

    五十年代中期以后,国内流行的是汉语八大方言区的划分: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南方言和闽北方言,后据方言调查的实际,将闽南闽北合为一区,即七大方言区。

    这其中,以北方方言使用的范围最广,使用人数最多,接近73%的汉族人在使用北方方言,但这并不表示它是最古老的方言。

    最古老的方言当属客家方言,客家方言是客家人的母语。客家是中原汉民南迁形成的一个分支。由于战乱与天灾,他们举族迁徙,历经艰辛,辗转来到闽粤赣边的广袤山区,与原住民相互交流,融合成为一个吃苦耐劳、团结进取的特殊族群。

    客家在闽粤赣边形成后,又向海内外播迁,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湖广填四川”“下南洋”两次移民潮,使客家人遍布各地,繁衍甚众,迄今已分布于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客家语在南宋时期已经初步形成,在保留着唐荣时期官话的同时,又与南方民族的少数语言融合。

    客家方言是客家“自家人”的认知基础,同说一种语言自然会给人们带来一种亲切感。客家人称家乡话为“阿姆话”。这是客家后代对自己所说的家乡话的形象称呼。

    在日常生活中,海内外的客家老前辈总是以“宁卖祖宗田,唔卖祖宗言;宁卖祖宗坑,唔卖祖宗声”这句口头禅教导后代,这是颇有深意的。

    “祖宗田”是指祖宗留下的产业,“祖宗言”则包括祖宗使用的语言、祖宗的教诲和祖宗的文化传统等方方面面。客家人世代不忘的是“祖宗言”。

    “祖宗田”是身外之物,是有形的资产,是搬不动带不走的,对于历经离乱、辗转迁徙的人们来说没有多大意义。而“祖宗言”则是无形的资产,可以随身携带。客家先民正是怀揣“祖宗言”,铁脚板走四方,继而安身立命。

    不管如何,客家人是从中原迁徙出来的汉族人,根在中原,祖是炎黄。他们所讲的客家话是正宗的汉族语言,而不是什么“南蛮”的少数民族语言。

    单字解释: 中 国 最 正 宗 的 汉 族 人 只 说 古 代 方 言 专 家 听 不 懂 但 是 很 好 听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