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西北忠犬——第二十六路军孙连仲军事集团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话说提到民国著名军阀冯玉祥及其手下的西北军将领们,由于其多次的反蒋又投蒋的改换阵营行为,而被网友们戏称为是“倒戈将军“,当然,冯玉祥手下也非全是此类将军,比如曾任第二十六路军总指挥的孙连仲,在投降蒋介石后就一心一意为其效命,因此其也多次被蒋介石委以重任。今天笔者就来讲讲,孙连仲及其所指挥的第二十六路军的兴亡史。

    电视剧《我的特一营》中的孙连仲

    孙连仲,字仿鲁,1893年出生于河北雄县的一户富户家庭,小时候家里曾养过骡马,雇过长工,相当于九十年代家里有小轿车、有保姆的富裕人家。因为对读书没兴趣,又不肯去种田,辛亥革命前夕,孙连仲便跑到清朝组织的新军第20镇去当兵,他当兵时的第一个领导就是冯玉祥。民国建立后,冯玉祥陆续当上备补军二营营长、北洋第7师14旅旅长、第16混成旅旅长,孙连仲也跟着一路由班长一路升到营长。

    孙连仲因为长得身材高大体格壮,为人老实又识几个字,所以很为冯玉祥喜欢。第16混成旅的十三个被冯玉祥喜欢的营长后来公开结义,发誓要集体效忠冯玉祥,因此被时人戏称为是冯玉祥的“十三太保”,而其中就有才20多岁的孙连仲。虽说没有上过正规军校,但冯玉祥很信任孙连仲,甚至把最为重要的炮兵团交给他指挥。1924年,依靠苏联援助的野战炮,冯玉祥组建了一个炮兵旅,孙连仲毫无悬念地当上了炮兵旅长兼机炮教导团团长。

    1925年,冯玉祥与奉军在平津一带开战,孙连仲也终于有了领兵打仗的机会,奉命骑兵第2师,不过似乎表现不佳。这次作战失利后,冯军主力撤往西北地区,孙连仲又改任第14军12师师长,虽然这个师是由原冯军主力第2师的部分干部带领新兵组成,但因为之后打的驰援陕西、北伐河南、甘肃平叛战役都是顺风仗,因此倒也屡战屡胜。为了奖励孙连仲,于是1928年冯玉祥便封其为青海省主席。

    在1928年下旬的全国军队缩编中,孙连仲的第14军原拟被缩编为第31师,后因为冯玉祥与蒋介石谈崩,孙连仲部也就放弃了蒋军的番号,改称反蒋军第2方面军5路军8军,由孙连仲出任总指挥兼军长,下辖第12、13、15师,三个师长分别为高树勋、董振堂和李松崑。作为冯军主力预备队,1930年夏孙连仲曾率第8军解毫县之围,之后他虽握有优势兵力,却没有乘虚迂回宿县达到威胁徐州的目的,因此可以说他确实毫无大将之才。

    8军师长高树勋、董振堂

    正当冯、阎军与蒋军在中原前线胶着之时,张学良开始出兵包抄冯、阎军后路,导致冯、阎军不得不仓促从前线撤退,一时陷入大乱。混乱中,冯玉祥跑去了山西,把部队的指挥权丢给第二方面军总司令鹿钟麟,蒋介石见这个有名无实的总司令已无法掌握手下各路人马,也就懒得再理他,转而直接同冯军各路将领联系收编事宜。

    孙连仲带着第5路军退到河南新乡一带,又收容了冯玉祥的手枪卫队旅及两个骑兵旅,清点了一下手头尚有4万余人。由于联系不到冯玉祥和鹿钟麟,孙连仲掐指一算觉得冯大帅的统帅生涯算是到头了,便经过去的结拜兄弟、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找人牵线,接受了蒋军的收编。其部被改编为第二十六路军,仍由孙连仲任总指挥,下辖第25、27两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第4师,由高树勋、孙连仲和关树人分别担任师长。

    韩复榘帮助孙连仲,当然不是念及孙连仲的旧日兄弟之前,而是打算利用他们干掉割据胶东的第21师刘珍年部,孙连仲为了求得一处立足之地,也乐得去打刘珍年。但蒋介石对韩、孙的合作还是非常警惕的,怕他们搞在一起更难对付了,便一纸调令把第二十六路军调去江西对付红一方面军。为了笼络孙连仲,蒋介石还封其为江西省清乡督办,画大饼说,要把原先省主席鲁涤平的军队、陈诚的第18军都交给他指挥,可让孙连仲非常受宠若惊。

    1931年5月,第二十六路军抵达江西参加第二次围剿,结果高树勋的第27师81旅在中村战斗中被红一方面军击溃,团长王广田被俘。其实这次战斗高树勋本来不会败得这么惨,都是因为第二十六路军总参谋长赵博生强行让他撤退导致的。赵博生是冯军中的一名左派将领,深受地下党员刘伯坚影响,冯军失败时曾带着一帮志同道合的弟兄要去陕西单干,但最后还是回到孙连仲那边,因为业务能力强、深受官兵拥戴而被任命为总参谋长。

    起义将领赵博生、季振同

    由于第二十六路军大多是北方人,在江西水土不服,每天都有几十人染病去世,全军士气低落,孙连仲见状也非常烦心,便以看牙医为名义跑去抚州休养了,一同离开的还有刚吃了败仗的高树勋,全军工作便只剩赵博生和第25师师长李松崑负责。论能力,李松崑其实远在第25师73旅旅长董振堂之下,但因为他老实听话,孙连仲才觉得留他当家没问题,这就引起了董振堂的嫉妒,并嚷嚷着不想干了要回家看看母亲。

    孙连仲本着师长可以离岗、但旅长不能离岗的想法,发电报给赵博生要他解除董振堂的职务,赵博生把这份密电分享给董振堂,从而成功拉其入伙。另一方面冯玉祥又传密信给第74旅旅长季振同,要他利用苏区把部队拉回来,就这样,两伙人不谋而合,决定组织起义加入红军。1931年11月,为了夺取蒋军送来的2万套棉衣,赵博生又决定把起义时间推到12月。

    1931年12月14日,赵博生、季振同、董振堂等人以吃饭为名义把第二十六路军团以上军官请来后全部扣下,并宣布率全军两个师六个旅十七个团起义参加红军,只有没有去吃饭的李松崑翻墙逃跑,顺便带走了驻宁都郊区的一个团。孙连仲闻讯大惊失色,只好跑回来将部队残余官兵与骑4师一个旅整编为新的第25、27师,总计只有十个不满编的团,骑4师的另一个旅则改编为独立第44旅。

    由于赵博生起义带走的是第二十六路军主力部队,所以该部战斗力也大大下降,在第四次围剿中又两次被红一方面军击溃。蒋军南昌行营主任何应钦认为第25师师长高树勋是故意打败仗,下令对他通缉,迫使高树勋化装离开部队逃亡北平。孙连仲又把剩下的部队整编了一下,手头只剩下第27师和独44旅共七个团(合编为第42军)的兵力,算算才不到两年,第二十六路军就损失了三分之二以上的兵力。

    27师师长冯安邦、31师师长池城峰

    为了不被蒋军吞并,孙连仲便把第27师师长职位让给连襟冯安邦,自己专门走蒋军上层的活动。蒋介石曾批示,可以让孙连仲去当福建省主席,让孙连仲及其部下们一度喜出望外,但不久蒋介石又批示说去当省主席只能带一个团去,孙连仲想了想,还是专心去打红军。正巧驻大别山的第30军(原第二十二路军)发生内斗,围剿红军也不是很积极,蒋介石便决定把这个军补充给孙连仲,毕竟他们两帮人都是西北军,有共同语言。

    第30军军长张印湘知道去孙连仲那里肯定会被架空,便拒绝去第42军当军长,结果被蒋介石下令抓了起来,继任军长彭振山表面上服软,实际也以各种理由为借口拖着不动,孙连仲便趁他请假回家时跑到第30军驻地,说服各旅旅长一起动身出发。彭振山听说后想去找蒋介石告状,结果蒋介石见都没见他就把他关了起来,最后张印湘和彭振山都被蒋介石枪毙了。

    第30军原号称西北军铁军,战斗力强装备好,孙连仲抓到这支力量当然非常高兴,自任军长兼第30师师长,任命亲信池城峰为第31师师长,原第30军系统的中高级将领自然都乖乖靠边站了。1935年红二、六军团反攻湘西时,蒋介石曾命第二十六路军前去堵截,孙连仲考虑到第30军还不是很稳定,便把该军留在二线整训,自己亲率第42军去参战,幸好红军方面也没有为难他,虚晃一招后即向外线突围去了。

    湘鄂两省的战事停歇后,第二十六路军也得到了一段时间的休整,曾被调去苏北参加导淮工程,但留在后方的总部特种旅和炮兵团则都被蒋军吞并,官兵都被遣散。此时全军共辖两个军三个师又一个独立旅,孙连仲知道军队是自己的本钱,便把部队抓得很紧,亲自兼任两个军的军长,为了防止手下人被拉拢,他又在部队内部成立名为“友社”的秘密组织,其嫡系将领田镇南、池城峰、冯安邦和张华棠等都是该组织的核心成员。

    台儿庄战役中的孙连仲、田镇南(中)和池城峰(右)

    全面抗战爆发后,第30、42军(路军番号已被裁撤)奉命北上参战,在娘子关与日军作战月余,虽说最终还是被打败了,但好歹也拼了一下,故事后孙连仲得以接替刘峙担任第2集团军司令。在著名的台儿庄保卫战中,孙连仲把非自己嫡系的第31师丢在城内,结果在师长池城峰的指挥下,该师置之死地而后生,居然顽强守住了城区并将日军击退。池城峰打出名气后,蒋介石曾阴谋想让其取代孙连仲,幸好池城峰经人劝说,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武汉会战失利后,第42军军长冯安邦在撤退途中遭日军飞机轰炸阵亡,孙连仲把三个师又一个旅全部编入第30军,自己则跑到重庆,又是请吃饭又是送礼,表示想弄个战区司令和省主席的官当当。蒋介石也不好拒绝这位台儿庄战役的大功臣,便封他作第五战区副司令,同时又把原为西北军的第55、68军调入第二集团军。虽然孙连仲曾绞尽脑汁想吞下这个两个军,但两个军长刘汝明、曹福林也都把部队看得很紧,不给他留一点机会。

    就任第五战区副司令后,第二集团军司令部转移到南阳,主要负责豫南方面战事,驻扎在豫南的还有蒋军嫡系汤恩伯部,两拨人马为了争夺地盘和兵源,免不了要互相较劲起来。论派系关系,孙连仲自然斗不过汤恩伯,只好投靠了军政部长陈诚,陈诚还把亲信孔令恂派来当集团军副司令。1943年,陈诚又帮忙把孙连仲抬上第六战区总司令的宝座,但能跟着孙连仲调过去的也只有他的嫡系部队第30军。

    在抗战的最后两年,第30军一直负责鄂西前线的守备任务,倒也没打什么大仗。全面抗战胜利后,第30军由三个师缩编为两个师(第27、30师),另调入第67师补充,并跟随已被调为第十一战区司令的孙连仲前往河北沦陷区接收地盘。结果在1945年10月的邯郸战役中,第30军部及第27、30师遭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全歼,第30师师长王震被俘,其残部退往后方被整编为整30师,并被胡宗南军事集团吞并,从此脱离孙连仲指挥。

    黄樵松、戴炳南

    在胡宗南指挥下,之后整30师(后恢复第30军称号)一直在陕北战场作战,第67师后又被调走。1948年7月,为支援困守太原的阎锡山,第27师及第30师89团被空运至太原,第30军军长黄樵松暗中联系解放军想起义,结果被第27师师长戴炳南告发,黄樵松后被捕牺牲,戴炳南则在太原解放后被俘,第30师剩余部队则在陕西凤翔以北姚家沟地区被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全歼,军长鲁崇义跑路后还是半年后在四川成都起义。

    最后说下孙连仲的结局,在失去了唯一的嫡系部队第30军后,身为第十一战区司令和河北省主席的他彻底成了光杆司令,完全指挥不动名下的各派系部队。由于身边的几个随从因为地下党嫌疑而被逮捕,蒋介石终于对孙连仲失去信任,把他调到南京当了有名无实的首都卫戍司令。不管孙连仲是不是真的考虑过要起义,至少在蒋介石眼皮子底下他基本没有了机会,因此只能被送往台岛,最后直到1990年才去世,终年97岁,也算是安度晚年了。

    单字解释: 西 北 忠 犬 — — 第 二 十 六 路 军 孙 连 仲 军 事 集 团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