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长安陷落之际,吕布有个举动令人敬佩,可惜被后人遗忘

    2024.04.09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回,发生在李傕、郭汜兵犯长安之际,相关人物分别为吕布、郭汜和王允。原文如下:

    吕布勒兵到山下,李傕引军搦战。布忿怒冲杀过去,傕退走上山。山上矢石如雨,布军不能进。忽报郭汜在阵后杀来,布急回战。只闻鼓声大震,汜军已退。布方欲收军,锣声响处,傕军又来。未及对敌,背后郭汜又领军杀到。及至吕布来时,却又擂鼓收军去了。激得吕布怒气填胸。一连如此几日,欲战不得,欲止不得。正在恼怒,忽然飞马报来,说张济、樊稠两路军马,竟犯长安,京城危急。

    布急领军回,背后李傕、郭汜杀来。布无心恋战,只顾奔走,折了好些人马。比及到长安城下……董卓余党李蒙、王方在城中为贼内应,偷开城门,四路贼军一齐拥入。吕布左冲右突,拦挡不住,引数百骑往青琐门外,呼王允曰:“势急矣!请司徒上马,同出关去,别图良策。”允曰:“若蒙社稷之灵,得安国家,吾之愿也;若不获已,则允奉身以死。临难苟免,吾不为也。为我谢关东诸公,努力以国家为念!”吕布再三相劝,王允只是不肯去。不一时,各门火焰竟天,吕布只得弃却家小,引百余骑飞奔出关,投袁术去了。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李傕、郭汜纠集董卓旧部十万余众兵犯长安,吕布出城迎战,遭遇李、郭等人的强力阻击,叛军其他人马趁机攻击长安。吕布无奈,只好退入城中防守。没过几天,董卓余党李蒙、王方等人与李傕里应外合,打开城门,长安城终于失陷。吕布请求王允离开长安,但遭到王允拒绝。最终,吕布逃入中原,王允一家被叛军诛杀,汉末朝廷落入李傕、郭汜之手。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李傕对付吕布时采用的防御策略,叫做“矢石如雨”,意为箭和石头像雨点一样落下,比喻防御非常顽强。

    小说中描述的这段李傕、郭汜兵犯长安的故事情节,是作者根据真实的历史改变而成。《三国志•董卓传》载:“比傕等还,辅已败,众无所依,欲各散归。既无赦书,而闻长安中欲尽诛凉州人,忧恐不知所为。用贾诩策,遂将其众而西,所在收兵,比至长安,众十余万,与卓故部曲樊稠、李蒙、王方等合围长安城。十日城陷,与布战城中,布败走。”《三国志•贾诩传》亦称:“卓败,辅又死,众恐惧,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欲解散,间行归乡里。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众以为然。傕乃西攻长安。”

    至于说到吕布在长安之战中表现,可谓可圈可点。《三国志•吕布传》注引《英雄记》载:“郭汜在城北。布开城门,将兵就汜……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骑遂前救汜,汜、布遂各两罢。”这场战斗也是汉末三国时期为数不多的单挑之一。

    除了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之外,吕布在长安城破之时还有一个感人举动。《三国志•董卓传》注引《汉纪》载:“布兵败,驻马青琐门外,谓允曰:‘公可以去。’允曰:‘安国家,吾之上愿也,若不获,则奉身以死。朝廷幼主恃我而已,临难苟免,吾不为也。努力谢关东诸公,以国家为念。’”《三国志•吕布传》注引《英雄记》载,吕布妻子曾经对吕布说过这样的话:“妾昔在长安,已为将军所弃,赖得庞舒私藏妾身耳。”这说明为了保住王允的命,吕布亲自前往青琐门,劝说王允离开长安,此举也使得吕布失去了回到家中救出妻子的最佳时间。最终,王允不肯离开,全家被杀,而吕布也无法赶往家中救妻而仓皇离开长安。

    世人大都认为吕布是个唯利是图之辈,但从长安城陷落之际的吕布表现来看,其实他是个深明大义、忠于朝廷之人。也正因为如此,后来汉献帝东归之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吕布。只可惜吕布斗不过曹操和刘备,是一个失败者,他在长安城下的这次可圈可点的举动,也被大多数人所遗忘。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单字解释: 长 安 陷 落 之 际 吕 布 有 个 举 动 令 人 敬 佩 可 惜 被 后 人 遗 忘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