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陇中苦瘠甲天下”中的“苦瘠”真正指哪里?

    2023.06.18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陇中苦瘠甲于天下”,这是1876年,清朝重臣左宗棠写给光绪皇帝奏章中一句话,不仅“陇中”一词由此而来,“苦瘠甲天下”也为陇中人民的生活做了被盖棺定论。此后的一百多年里,陇中便成了贫穷、落后、瘠薄困难的代名词。而“陇中苦瘠甲于天下”也为官员士大夫、文人骚客们谈及陇中时所引用。那么,“苦瘠甲于天下”的陇中到底具体指哪里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将宁夏的固原地区、平凉静宁、会宁、天水的甘谷、武山、秦安等县和定西市全境一同列入陇中,其实,我们今天所说的陇中,是作为一个文化板块来讲的,指地域文化和地域经济,所以说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并不是确指。狭义地来说,是指今天的定西市全境和白银市的会宁县,也就是当时左宗棠当时所说的“陇中”。这并非是断章取义,也不是非要将贫穷落后、瘠薄困难强加在定西头上,以博怜悯和同情,而是就事论事。因为最近看到一些甘宁两省的文章里,写自然环境的艰苦恶劣时,都把自己列入陇中,甚至心有戚戚焉地说“陇中苦瘠甲于天下”。其实,这对自然来说有些不公,因为有些地方是大自然很厚爱的,因此,权当此文是为“陇中”这一地域词的正名吧。因为大自然除了对定西市的安定区和白银的会宁,对其他地方来说都不薄。

    暂且不说广义上六盘山麓的固原、静宁、以及天水的甘谷、秦安、武山等地,单就从定西市来说,说到定西市时,不得不把今天白银市的会宁县拉进来,因为自明清以来,会宁一直隶属巩昌府(今陇西县),时安定区也归陇西所属,于是,安定区、会宁、陇西等既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也是当时的中央王朝向西征伐的兵家要道。1876年,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前往新疆平叛。据1990年版《定西县志》载,1871年8月,左宗棠到甘肃平叛,取通会宁进驻安定城。1872年,左宗棠在安定刘家沟、石家坪、好地掌、青岚山、新套河、夏家营方等地安置陕西、河州回汉难民162人,无论回汉均发给粮食,并照所垦地亩给予籽种和农器,在安定期间,左宗棠大力提倡种树,境内栽活柳树共计10万多株,就是今天我们所称的“左公柳”。那么,1876年,左宗棠进军新疆平叛时,途径陇西进入会宁、安定区沿途,见到的便是“凋耗殊常,陇中尤甚。弥望黄蒿孤城,人间阒寂”。

    这种“凋耗殊常”的景象,为什么陇中尤甚?陇中又具体指什么地方,我们现在分析看看,不论是广义或狭义的陇中,安定区和会宁毗邻相连,同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墚峁纵横,沟壑交错,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资源极度匮乏。除了这两个地区,其它都有山有水,尽管不是全部,但也不是没有,而且不同程度地拥有矿藏资源。

    安定区和会宁则大不相同,就从定西市全境来看,除了那在夏天一半绿意一半黄山的黄坡秃峁之外,其它都是一无所有。首先,无矿产资源。地表黄土广布,少基岩,且黄土层身后,成矿地质构造很少,截至目前,都尚未发现有工业价值的矿藏。

    其次,生态环境恶劣。由于黄土丘陵沟壑的地理构造,历史以来植被破坏严重,加上干旱,生态环境恶性循环,干山枯岭,林草很难茁壮生长,基本是沟不见水,山不见草。

    第三,水资源缺乏。境内没有大的河流水域,即使占全区总流域面积99.5%的祖厉河,也只是一条干沟河,夏秋雨季时河水成灾,冬春季节,则是处于干裂状态,而地下水也是极其匮乏,即使寻得一点水源,打出来的水也是盐碱太重,入口则苦,浇地则伤了田地。

    第四,土地贫瘠。安定区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基本都是旱地,其中婆旱地占了将近一半,农民的生活基本是靠天吃饭,要是天不下雨,别说庄稼没有收成,就连人畜饮水都成了问题,因为天不下雨,水窖里集不上水。即就是当上好雨知时节的年景,坡旱地的产量也是有限,撑死也就亩产百十斤。

    而定西市的其它六县中通渭县地下资源比较丰富,近年来,温泉地热的开发利用,让通渭县的GDP有很大提升,其它陇西、渭源、彰县、岷县、临洮等县,境内有较丰富的水资源不说,还有地下矿藏,因为有水,所以也就有了遮阳山、二郎山、仁寿山等自然风景区。要么有水、有么有矿产资源,在陇中,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安定区除了黄土就是黄土,其它一无所有。

    综上所述,不论是当年左宗棠上书朝廷奏章中所说的“陇中苦瘠甲于天下”,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说的“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都是指安定区和会宁。所以,“陇中苦瘠甲于天下”,具体是指当时的安定区、会宁一带。因为在左宗棠上书皇帝之前,还没有文化概念一说,所谓的文化板块的概念是后来学者提出来的,因此,左宗棠所说的“陇中苦瘠甲于天下”的陇中,主要是指安定区和会宁全境。

    不过,经历了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安定区、会宁不仅兴修大量的沟坝梯田等水利工程,更采用地膜种植,使粮食亩产量提高到了800斤左右,而且,引洮工程一期工程的竣工,洮河水流进了山里人家,人畜饮水不再发愁。

    因此,应该正确认知左宗棠当时所说的“陇中苦瘠甲于天下”一句中的“陇中”,因为,对于安定区和会宁两个地区来说,说什么水资源、矿产资源、生态资源都离他们很遥远。所以,“陇中苦瘠甲于天下”是一句定向语,并不是泛指。

    单字解释: 陇 中 苦 瘠 甲 天 下 中 的 苦 瘠 真 正 指 哪 里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