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1978年,国歌曾重新填词,如今知道的人不多了,你听过吗?

    2023.05.11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1978年,国歌曾重新填词,如今知道的人不多了,你听过吗?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国歌,是国家尊严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被人们反复传唱了50多年,是世界著名的国歌之一。但是,国歌的歌词也曾经历过一段修改,如今的年轻人知道这段历史的很少。

    《义勇军进行曲》,是著名戏剧家田汉于1935年2月创作的电影剧本《风云儿女》的主题歌,由人民音乐家聂耳谱曲。因其表达了千百万群众抗日救国的强烈愿望和中华民族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而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受到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它很快就传遍了中华大地,激励着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和抗日志士奔赴场,前仆后继,英勇杀敌,成为中国民抗日救国奋勇向前的号角、高亢激昂的战歌。

    1949年9月,随着解放战争在全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在我党的倡导下,在北平召开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在讨论国歌时,马叙伦提议用早已在群众中流传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许多委员表示赞成;有一部分委员虽然基本赞成,但认为需要对歌词进行些修改。

    他们认为,歌词在抗日战争产生过历史作用,有历史意义,而现在形势变了,要对歌词进行修改,有的委员说:“歌的曲子是好的,但歌词中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不妥,最好修改一下。”

    总理支持采用原歌词,不同意修改,他说,“这样才能鼓动感情。修改后,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感情。”

    最后,主席拍板,决定原歌词不改动,仍然保留“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可以起到唤起人们居安思危的作用。

    与会者一致表示赞成。

    但是,在后来的一段特殊时间里,当时的国歌只有曲没有词,只能演奏不能唱,这也是“史无前例”的怪事。

    为了填补国歌歌词的“空白”,1978年,决定由国家文化部牵头,成立了一个“国歌歌词征集办公室”,发出通知,向全国征集国歌新歌词。

    经过几个月的发动和征集,收到了大批新歌词词稿,并举行多次讨论会,终于写出一首新的国歌歌词。内容如下:

    但是,新歌词的内容虽然很“革命”,却不受群众的欢迎,许多人说“不对味”,不是那么回事。所以新歌词一直流传不开。

    实际上,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新歌词的时候,有的代表对用新歌词取代原歌词就有很大的保留意见。

    正如著名作家陈登科后来回忆时说,“当时,我就持有异议。首先是一个对国歌原歌词的感情问题。我们这一代人,在那个年代,就是唱着这支歌走进枪林弹雨、走上抗日救国战场的那时,一唱起这支歌,就想到中华民族的危亡,想起祖国的山河被践踏、人民被蹂踹的现实,就抑制不住那种誓为祖国人民献出热血、献出生命的激情。因此,我们对田汉同志的这首歌词怀有深厚的情感。至于对新歌词,我们在感情上就接受不了。那些内容也是硬凑的,空空洞洞,索然无味……”。

    1979年6月,大会讨论通过恢复《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又过了几十年,到了2004年6月,新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这样,已经传唱了近70年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的地位,被宪法正式确认。此举,充分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将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唱响更加豪迈的时代强音,有利于进一步维护国歌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单字解释: 年 国 歌 曾 重 新 填 词 如 今 知 道 的 人 不 多 了 你 听 过 吗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