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马寅初:计划生育之父娶13岁小妾,2个老婆生过8个娃,活到100岁

    2023.04.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我国的人口大国的身份毋庸置疑,曾几何时,人口的红利确实带来了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多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首先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其实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

    这尤其体现在福利制度,教育,医疗,卫生等,人口增多使得我国有充足的的劳动力,很多外国企业来我们这里办厂,促进我们经济的发展。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工成本的上升,外国工厂又瞄准东南亚地区,而我们现在面临的则是就业压力,住房压力等,985哲学硕士送外卖,甚至应聘道士都不要。并且环境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控制人口确实非常必要,这就必须要谈到我们的计划生育部门,以及第一个提出计划生育的人。

    马寅初是我国的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早年间他非常勤奋刻苦,曾经求学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但是毅然决然拒绝美国的诱惑,选择回到当时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的中国。之后任职北京大学教授,丝毫不畏惧军阀,经常发表论文抨击时政,而五四运动时期也是先进学生极为推崇的代表。

    但是他也并不是总能相安无事,1940年就因为多次得罪校长,被逮捕入狱,在狱中也依然敢表达对现在国家物价飞涨,以及四大家族敛财事实地抨击,在学生和我党的支持下,1942年他出狱了,但是仍然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监视,人身不得自由。

    其实马寅初一直对我党之事非常支持,1949年建国后,在总理的邀请下,任命为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并且是1954年一大的常务委员。在参与人口普查时,他就敏锐发现我国人口增速实在太快,人口增长率甚至能到20%。其实这点主要还是好多人响应国家号召,人多力量大,多生孩子为国家搞生产。

    当所有专家感叹人多确实力量大的时候,马寅初非常敏锐发现,如果照着这个势头继续下去,很有可能将是一场灾难。首先他认为当时的国民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实更多的人还是吃不饱饭的状态,生太多孩子无疑是增加家庭负担。

    再者就是人口增多,其实素质也需要跟上,可是那个时候教育还没有普及,这无疑又是动荡的隐患。可是当马寅初提出:大家还是不要继续生孩子了,保持合理的人口数量很重要,很多人似乎也理解,可是从他嘴中说出来,显然就有些不屑。

    因为马寅初自己一妻一妾,生了8个孩子,却教育其他人计划生育,确实难以令人信服。马寅初毕竟生活在旧时代,我们古代一夫多妻的制度还是非常盛行的,尤其是对于一些有身份的人,所以男人三妻四妾似乎也是身份权力的体现。

    比如赌王何鸿燊,有很多人疑惑他为何有4房老婆,11个女儿,6个儿子,关系错综复杂。但是何鸿燊是1921年出生,而马寅初则更早,乃是1882年。

    在1901年的时候,马寅初娶了第一位妻子,在旧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有文化的少之又少。马寅初的妻子正是这样的人,在家里父母的张罗之下,二人喜结连理,但是马寅初毕竟非常有学识,尽管妻子非常贤惠,可是两人还是没有共同话题。

    日子一天天过去,他的妻子怀孕了,可惜这个长子不幸早夭。马寅初非常惋惜,但是他也很顾忌妻子的感受,反而比平常更加疼爱妻子,就这样他们陆续又有了三个女儿,马寅初深知自己的妻子实在付出太多了。

    可能还是由于长子早夭的伤痛没有愈合,又或者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就这样他选择求学。首先来到了天津,之后前往美国。在外求学的十几年时间里,马寅初虽然最初并没有续弦的打算,仍然和妻子保持密切的书信往来。

    1915年马寅初回国,他的妻子非常自责没有给家里生下男丁,传宗接代,其实马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还是非常重视延续香火的,于是他的妻子给马寅初介绍了王忠贞。

    王忠贞比马寅初小了22岁,两人一见钟情,可是马寅初还是非常在乎妻子的感受,直到那时也是没有续弦的打算,但是他的发妻,一个传统的女人却坚持撮合二人,就这样1917年两人正式结婚,这年马寅初35岁,他的小妾13岁。

    到了1925年王忠贞就生下了第一个男孩,马寅初非常高兴,他的发妻也是如此,1926年又生下第二个男孩。不仅马寅初和王忠贞非常恩爱,王忠贞和马寅初的发妻也是相处十分融洽。其实如此来看马寅初确实有一妻一妾,而且也确实是生了8个孩子,这也难怪一些人提出质疑。

    但是我们也要明白马寅初提出计划生育的背景。1957年的时候,他在最高国务会议当中表达计划生育的主张,当时我们的国民经济属于计划经济,马寅初认为我们把经济进行计划性,目标进行计划,为何人口就不计划呢?主席对于他的建议也进行了一定的思考,但是这个政策在当时看来确实不合适。

    然后到了特殊时期,由于马寅初的倔强脾气,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而总理也不例外,总理是邀请他出山的重要人物,二人更多的像是老朋友。总理:“寅初,你还是要改改你的脾气,你要从大局出发。”马寅初知道总理的好意,但是面对他认为的敌人,他甚至仍然敢发出5万字的论文,证明自己没有错。

    在特殊年代马寅初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当然也受到一些批判,可是马寅初坚持本心。也许是承受不住压力,辞去北京大学校长的职位,在家赋闲期间,根据对农业的理解,撰写100万字的《农书》,但是被人查出来,这本书也被销毁了。

    长期的这种愤懑的情绪,也是导致他发病的重要原因,1972年患直肠癌,手术非常成功但也导致下肢瘫痪,终日与轮椅为伴。

    而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一部分人也意识到计划生育的重要性,甚至对马老的思想进行重新审视。1970年总理号召人们:要注意计划生育。甚至还表示:人口都节制不了,还谈什么建设国家。所以1973年我们提出了晚、稀、少三字方针。到了1978年计划生育小组在会议上正式倡导人们:最好生一个,最多生两个。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我党向全体党员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但是我们要知道其实这个时候计划生育还是没有真正的推广开来,因为广大的农村地区一直保留着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的观念。比如黄宏和宋丹丹主演的小品《超生游击队》可以说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1984年我们的七号文件重点指出农村地区,严惩生育不良的干部。到了上世纪90年代对于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更为重视,2001年才真正的形成法律,贯彻落实。那么什么时候废除的呢?截止目前也没有撤销计生委的决定,但是对于生育政策做了调整。

    总结

    所以有人提出计划生育之父非马寅初莫属,毕竟他可是在上世纪50年代就做出了相关报告,但是他的这一言论显然有些超前,与当时的思想背道而驰,但是随着人口压力的增大,他的思想重新被审视。其实很多人片面的认为马寅初娶了一妻一妾生了8个子女,似乎对于他提出计划生育的言论感到不可思议。

    但是事实证明他的思想是对的,人口的增多我们确实享受到了一部分红利,但是人口的过度增长也使得我们面临一些问题。马老年轻时求学,中年时为国操劳,暮年身患疾病,与敌人作斗争,1982年因病去世,享年100岁,想必看到计划生育思想由最初的不被看好到后面一点点落实,也会有些许欣慰吧。

    参考资料

    马小红、《中国人口政策60年》

    《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

    单字解释: 马 寅 初 计 划 生 育 之 父 娶 岁 小 妾 个 老 婆 生 过 个 娃 活 到 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