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你们都以为刘禅傻?刘禅靠这7个字保住了性命,其实他并不傻!

    2022.06.24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阿斗真的是扶不起不起吗?这是大家都认为很正常的问题。这位蜀汉第二代的领袖并没有得到多少人的赞扬,不单单是亡国之君的代名词,也常常拿刘备摔孩子的事实,去证明刘禅的智商低下,当然也有些人拿蜀汉帝国版图的发展去评价阿斗的政绩。这些说法并非不是全盘有误,只是没有紧密的结合历史情境和事实的联系。

    刘禅并非无所作为。虽然刘禅没有像他父亲一般有所作为,但也能够接受他的辅臣诸葛亮的建议,并且逐步恢复国力,这样诸葛亮才能够北伐曹魏,而且前后总共五次。我们应当承认的是,诸葛亮北伐的正义性大多是小说作者赋予的。如果站在曹魏政权的角度,蜀汉北伐同样也是会出现劳民伤财的现象。即便如此努力,最终诸葛亮终究难敌天意,在五丈原军营病逝时仍然叹息。他没有能够在有生之年复兴汉室,实现出师表的诺言。

    诸葛亮走了,可以说以刘备为首的老一代军事策略家集团已经结束了,新生一代的蜀汉集团并没有杰出的人物,刘禅似乎也没有能力形成一个新的强有力的团体。诸葛亮逝世之前,他认为能够代替他践行北伐事业的那个人是姜维,但是刘禅并没有如其所愿,而是将军权交给了蒋琬。

    蒋琬一向认为北伐使得百姓受苦连天,而且连年没有成效,这样下去会使得国家积贫积弱;他还认为连年北伐不得成效,事实上是策略出现了问题。他认为当前应该停战,挂免战牌,好好休息几个年头。然后诸葛亮生前北伐的方案,改成从水路攻打曹魏政权。可惜这些美好的蓝图还未实现,他便撒手人寰了。他的朋友费祎同意他的一部分想法,暂不北伐,等待良机。

    从上面的事情可以看出,新生代的蜀汉政权对于是否继续北伐,是持有不同的意见的。内部人员思想的不一致,很容易影响其执行力和判断力。高层领导也因为各种原因没有长时间的执政,政策一变再变。不要说下面的人不懂,可能连刘禅自己都举棋不定吧。费祎只在位3年后就遇刺身亡。这次军政大权终于落到了主战派的领导姜维身上。

    主战派终于到扬眉吐气的时刻了!姜维自此使出全部看家本领,短短九年期间就北伐十余次。然而他的战绩和他的老师差不多,还算有些名声的邓艾没有抓住,几次北伐也都是粮草不足被迫退兵。262年他和邓艾会战一场,却终究败在邓艾的手中。岁月消逝,英雄迟暮。他终于向现实的自己做出了让步和屈服,可是时间和事实却无情的向他报复。

    虽然战绩不行,但这几年还是略有效果的,至少连司马昭都坐不住了。姜维战败后的翌年,司马昭和钟会便开始趁势进攻,谋划灭蜀计划。他们把矛头指向汉中,此时的刘禅却听从黄皓的说辞,他认为此时曹军进军汉中是下下策,行军疲惫,他们是不可能这么做的。然而战争中最不可能的事情,往往是最有可能了,直至汉中十首,刘禅才让姜维出兵,他多年的经验认为,曹军的下一个目标,便是蜀中的最后一道屏障——剑阁。

    姜维终于等到了钟会,以其能力还是能够周旋一番。此时邓艾则率领一队人马达到阴平,邓艾这么做,便是为了从侧面进行包抄姜维的军队。只是刘禅派遣的诸葛瞻并不能阻挡邓艾,最终阴平失守。剑阁失守已成定局,邓艾一路杀进成都。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司马昭便带着亡国之君刘禅到了洛阳,他们不想把他杀了,自然是有其计划。虽然刘禅在治国策略上不见长进,但是明哲保身却是还行的。在一次酒宴上,司马昭故意试探阿斗,便问阿斗:“公,想念蜀国么?”,刘禅不假思索便回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司马昭听后哈哈大笑,这样的刘禅没有杀的必要,况且要做一个正统且以孝治天下的晋朝,自然留着刘禅比杀死他更有意义。

    单字解释: 你 们 都 以 为 刘 禅 傻 ? 刘 禅 靠 这 个 字 保 住 了 性 命 其 实 他 并 不 傻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