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董卓是谁?人们对董卓的印象如何?为何史籍记载董卓的残暴无道?

    2024.04.08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董卓(132~192)字仲颖,陇西郡临洮(今甘肃岷县)人。东汉末年权臣。性粗猛而有谋断,从驻守边塞的地方官吏升迁为羽林郎,累迁西域戊己校尉、并州刺史、河东太守。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爆发后,奉命镇压响应起义的北地先零羌、湟中义从胡和金城人边章、韩遂,屡屡败北。

    灵帝病危时,他驻屯河东,拥兵自重,坐待事变。灵帝死后,大将军何进和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诛诸宦官,不顾朝臣反对,私召董卓入京。董卓引兵驰抵京城,势力大盛,废黜少帝,立陈留王为献帝,董卓迁太尉领前将军事,进位相国。董卓放纵士兵在洛阳城中大肆剽虏财物,淫掠妇女,称为“搜牢”。

    又虐刑滥罚,以致人心恐慌,内外官僚朝不保夕;与此同时,他又为党人恢复名誉,起用士大夫,企图笼络人心。初平元年(190)冀州刺史孙馥与袁绍、孙坚等人兴兵声讨董卓。黄巾余部也陆续起兵关东。

    董卓挟持献帝西都长安,并焚烧洛阳宫庙、官府和居家,强迫居民数百万口随迁,致使洛阳周围200里内荒芜凋敝,无复人烟。初平三年四月,董卓入朝时为吕布所杀。消息传开后,百姓歌舞于道,置酒肉互相庆贺。董卓被陈尸街衢,其家族被夷灭。

    无论史籍还是小说,都喜欢对董卓的残暴无道大肆渲染,即使史籍上写的都是事实,也不能简单的否定董卓。如前所述,董卓废少帝立献帝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烧洛阳是因为战略上的需要。董卓生于凉州长于凉州,又没读过什么书,董卓虽是汉人,但他在性格上更像游牧民族而与中原文化格格不入。

    而董卓这样的“蛮夷”居然敢“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些读书人当然对其恨之入骨,而历史正是由那些读书人写的。同样是废皇帝,尹、霍却被人推崇。被蒙古铁蹄毁灭的城市和被残杀的百姓的数量绝对比凉州军毁、杀得更多。

    但却很少听人骂铁木真。董卓是残暴了些,但是却是他的生长环境使然,当然我们不是为他平什么反,只是就实而说罢了。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单字解释: 董 卓 是 谁 ? 人 们 对 董 卓 的 印 象 如 何 ? 为 何 史 籍 记 载 董 卓 的 残 暴 无 道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