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恶婆婆不满儿子不告而娶,逼儿休妻,得知儿媳是仙女后追悔莫及

    2022.11.15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唐朝时,有位姓崔的书生,单身在东周逻谷口独居苦学。崔书生对种植花草情有独钟,所以在自己房子的四周种植了许多名贵的花草。每年春暖花开时,崔书生的住处便芳香四溢,远远的都能闻到花香。

    这天,崔书生洗漱后正在欣赏自己种植的花草,忽见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骑着白马从西边而来,身后跟着一群穿青衣的老少婢女。崔书生一见貌若天仙的女子便喜欢上她了,可惜还没等他仔细打量女子,那女子已经策马而过了。

    第二天,崔书生早早地洗漱完毕,然后在门口翘首以盼,希望能再次见到昨天的女子。当女子从远处出现时,崔生连忙在花丛中铺下席子,摆上茶水点心,然后迎着女子的骏马作揖道:“小姐,你每日带着婢女匆匆赶路,此时估计早已人马俱疲了。小生斗胆,略备茶水糕点,恳请小姐在此稍事休息。”

    接着,崔书生指着满园的名贵花草自得道:“小生喜好花草树木,院中的花花草草无一不是我亲手所养,如今恰逢阳春三月,鸟语花香,满园春色赏心悦目,想必颇为值得小姐你驻足停留。不知小姐意下如何?”

    崔生说完满怀希望地等着女子的答复,哪知女子连看都不看他一眼,径自策马前行,崔生顿时悲愁垂涕。

    这时,女子身后一名青衣婢女不忍心,向崔生搭腔道:“你只管备好茶果,还怕我们不来么?”

    女子听到后回头瞅了眼那个青衣婢女,斥责道:“怎么能轻易和陌生人讲话!”说完径自走了,崔生只能望着女子的背影越走越远。

    此后一连数日,女子都带着一群婢女经过,但都没搭理过崔生,崔生却对女子更加爱慕了。这天,女子照样拒绝了崔书生邀请她进院休息的请求,带着婢女扬长而去。书生心有不甘,便也策马扬鞭跟在女子后面。

    当一群人经过崔书生另一栋别墅时,崔书生策马追上女子,下马再次恭请女子进去稍作休息,女子依然端坐马背上昂首不语。过了一会儿,一个年老的婢女上前对女子说道:“人马俱疲,进去暂时休息一下也无妨。”女子点头不语,由一个年轻的婢女扶着下马,进屋休息去了。

    崔书生见这个年老的婢女比较和蔼可亲,并且女子比较听她的话,便向她倾述了自己爱慕女子的心思。老婢女听后对他道:“既然您还未婚配,那由我给你做媒可以吗?”崔书生大喜,立即跪地拜谢。

    老婢女扶起他继续道:“小娘子的姐姐近来身体不适,所以小娘子天天都要去探望。这个月的十五日是个黄道吉日,您在那天只管在此地准备好婚礼所需的物品。等我们回去后,我就会去向小娘子提出建议。十五那天,你只管在这里等候,到时候我们自然都会来这。”说完就催促休息的众人起身赶路。

    崔书生等女子走后,按照老婢女所说的准备好了一切婚礼所需的物品,然后就忐忑不安地等待十五这天的到来。

    到来十五这天,女子和她的姐姐果然如约而至,并在她姐姐的主持下两人完成了婚礼。女子的姐姐在婚礼后仔细叮嘱了崔书生几句便离开了,从此女子便和崔书生在别墅这里住下了。

    话说崔书生的母亲在儿子搬出来住后就很少见到儿子,只有在儿子有空的时候向她问安时才能见上一面,所以对于儿子已经娶了妻子的事她一点都不知情。这天,崔母见儿子好长时间没回家向她问安了,便主动到别墅来探望儿子。

    进门就见儿子正和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在赏花,两人的举止有些亲密,她心生疑虑,便向儿子询问女子的身份。崔书生因为事先没有向母亲禀报就私下结婚了,此时就有些支支吾吾,在母亲的一再追问下,只好对母亲假言,说女子是他最近刚纳的一个小妾。女子听了心里有些不高兴,但依然依照礼数向崔母见礼。

    崔母其实心里已经猜到女子应该是自己的儿媳妇了,她又气又恨,气儿子不告而娶,恨女子不声不响就夺走了她的儿子,只是她不愿让儿子难堪,所以就没打破砂锅问到底,但也没给儿媳妇好脸色看。

    从这天起,崔母就搬到儿子这里住下了。

    过了一个多月,女子之前的一个婢女给女子送来一盒糕点,这糕点又香又甜,世间少有。崔书生因为发现自己的母亲最近衰老了许多,便取了些糕点亲自送给母亲品尝。然而他的母亲却打翻了糕点,泪眼婆娑地对崔书生哭诉道:“我只有你这么一个宝贝儿子,不求你大富大贵,只求你平平安安。但你却瞒着我娶了那个媳妇,她妖媚异常,我曾在一些画册中见过这些美貌的女子,非精即怪,所以她一定是狐魅之类的东西化成人形来加害你的。我最近老为这事吃不下睡不着。”

    崔书生这才知道母亲最近为什么衰老得这么快。

    忧心忡忡地回到自己的卧室后,崔书生还没开口就见妻子泪流满面地对他说道:“我嫁给你本想和你白头偕老,但没想到婆婆却将我当做狐精妖怪。我知道你至孝,明天一早我就自己回去,不让你为难。”她本以为丈夫会说些立场坚定的话来保护和挽留自己,哪知崔书生除了默默流泪外,半天都说不出一句话来。

    第二天一早,女子在门口骑上马,回头看了看丈夫,但崔书生仍然一句话都没说,只是也跟着骑上一匹马,默默地跟在女子后面。不久,他们来到一处满是亭台楼阁的府邸,门口有数百名青衣婢女簇拥着女子进府,有几个年轻的婢女轻声议论着:“这个崔书生如此无情无义,何必把他带到这里来!”说着就将崔书生拦在了门外。

    崔书生被关在门外,留也不是走也不是。正左右为难时,一个婢女板着脸出来替女子的姐姐传话:“你既然将我妹妹打发回家了,我们两家的关系本该就此断绝,但念在你们夫妻一场,许你进门一叙。”

    进入殿后,崔书生任凭女子的姐姐指责和数落,一句话都不敢说,只是拜伏在地谢罪。一旁的女子见他可怜兮兮的样子不由得心软了,便让婢女摆上饭菜,和他共进午餐。

    饭后,女子的姐姐问女子:“现在该让他回去了,你有什么东西相赠吗?”女子从袖中取出一个白玉盒子送给崔书生,崔书生也留了东西给女子当纪念品,之后两人呜咽着告别。等走路一段路,崔书生回头望去,千山万壑,根本就没有路径可行,他痛哭着回到家中。从此经常拿着女子相送的白玉盒子郁郁寡欢。

    一天,有个老和尚来崔家布施,崔书生亲自招待了他。老和尚望着崔书生说道:“你有一件神奇的宝物,能否让老僧一观?”

    崔书生说道:“我只是个穷书生,哪有什么宝物啊。”

    老和尚道:“你仔细想想,有没有一个非凡的人送过你东西呢?”

    崔书生不由地想起妻子来,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取出妻子送他的白玉盒子给老和尚看。老和尚接过白玉盒子一看,顿时如获至宝,说愿意用百万银子来相换。崔书生听了大吃一惊,连忙向老和尚求问自己妻子的身份。

    老和尚叹息道:“你娶的妻子正是西王母的第三个女儿,玉卮娘子。可惜你娶她的时间太短了,否则你一家人都可以位列仙班了。”崔书生听后哀怨叹息,万分后悔当初听信了母亲的话,没有将玉卮娘子挽留在自己身边。

    单字解释: 恶 婆 婆 不 满 儿 子 不 告 而 娶 逼 儿 休 妻 得 知 儿 媳 是 仙 女 后 追 悔 莫 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