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从古代“诸葛南征戏”中,看其中的主要人物,究竟是怎样塑造的!

    2022.05.19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古代“诸葛南征戏”中的人物,一类如诸葛亮等,本就家喻户晓。那么去审视“诸葛南征戏”中他们的形象,就可以对其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另一类如马忠等,在文史传播中,知名度较低。

    古代“诸葛南征戏”所塑造的诸葛亮、关索等人既是以往民俗文化中结出的果,同时也会是未来民族文化生长的一支根脉。比如诸葛亮南征,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产生了诸葛亮在其他时期和诸葛亮同时期其他人所不能比拟的民间影响。

    诸葛亮这个人物无论在史书中,还是古代“诸葛南征戏”中,都是“主角”。甚至应该说,不是“诸葛南征戏”成就了诸葛亮,而是诸葛亮大大提高了“南征”的知名度。

    就拿三国时期为例,魏蜀吴各自都有与边民作战的记载,如魏国征讨高句丽、吴国征讨山越等。但是在后来的发展中,它们在历史研究中的知名度远低于诸葛亮的南征,更鲜见出现于文学创作当中。

    所以可见,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是“主角”诸葛亮较之毌丘俭、诸葛恪等将领更加为人们所敬仰。这种敬仰既在于诸葛亮长于军政,更在于其宽厚仁德。

    到了戏曲领域,首先可以看到,不论是综合铺演南征全过程的《七胜记》等,还是就小处挖掘的《诸葛亮夜祭泸江》等,诸葛亮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且占大量篇幅的人物。

    古代“诸葛南征戏”中的蛮将人物,有的本子里以孟获为主角,有的则没有孟获这个人物,而诸葛亮则是每部“诸葛南征戏”中的主角。另外,诸葛亮不但在多本“诸葛南征戏”中都是最主要的人物,他也是很早就被塑造出的主要角色。

    诸葛亮在古代“诸葛南征戏”中虽然一直是主角,但是其形象却不是一成不变的。总体来说,诸葛亮于古代“诸葛南征戏”中的形象,在明末不如清代正统高大。

    很明显可以发现,如清代作品《诸葛亮夜祭泸江》和《鼎峙春秋》里的诸葛亮是正义智慧的象征,形象高大,而明末作品《七胜记》和《平蛮图》中的诸葛亮形象,就并非这么单纯。

    例如《诸葛亮夜祭泸江》和《鼎峙春秋》里的诸葛亮的外貌描述、言谈举止等和现代对诸葛亮的主流认知是非常相似的,然而《七胜记》和《平蛮图》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是“黄黄瘦瘦一个先生”。

    这样的描述更像是在刻画一个现实中的普通人,而非一个受人敬仰的大人物。

    诸葛亮所率的汉军在行军途中,误饮哑泉中毒,结果诸葛亮在此挫折前就不顾三军将士和南征使命,自暴自弃:“也罢!不如投崖而死罢!一任俺投崖自尽且投安。”

    蛮将见了诸葛亮,对诸葛亮的描述是:“面黄肌瘦,多因是个酒色之徒。”

    可以看出,这类刻画是难以在如今表现诸葛亮的文学作品中发现的,也与古来传统的关于诸葛亮的评价不一致。而这样的不一致的形象刻画并非仅仅出现在这几部戏曲当中。

    早在元代的《三国志平话》中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三国志平话》中有专门章节铺演诸葛亮南征孟获的故事,其中诸葛亮的形象也不似如今一般正派。

    与孟获的交战中,竟有趁孟获去哭娘庙烧香时趁机活捉、骗孟获来治病时就此擒拿的情节。且诸葛亮每次释放,都是有条件的:“将十万金珠来,我放尔之命,要十万金珠,又赎了。”

    虽然诸葛亮自己解释这样的行为是因为“西川国穷”,但是这样的行为反映出的完全是生意人的形象,政客的嘴脸。而史书中,诸葛亮抓到孟获后,先是心胸坦荡,让孟获“观于营陈之间”,并无心用阴谋诡计战胜孟获。

    且诸葛亮为使孟获心服口服,每次主动将之放回,直到孟获自己“止不去”。可见《三国志平话》“南征”部分的诸葛亮形象,与史书中的坦荡宽厚是大相径庭的,更遑论比之如今三国作品中视夷汉为一家,待边民如兄弟的诸葛亮形象了。

    马忠、李恢、张嶷等虽然在史书中,尤其是南征的史料中是颇为浓墨重彩的人物,但是在往后文学流传的过程中的知名度大大低于赵云等将领,比如在戏曲、小说中,他们成为了非常边缘的形象。

    在“诸葛南征戏”中更是这样。他们就是属于虽然还存在于表现“诸葛亮南征”的戏曲作品中,但是由于受到主要人物的影响,故而显得较为单薄的人物。

    在古代“诸葛南征戏”中,马忠等人的出场基本是作为陪衬。这从他们的上场顺序就可以看出来。张嶷、马忠的上场次序永远在赵云、魏延、关索等人之后。

    甚至于,有的时候都存在被作者忽略的情况。比如《鼎峙春秋》中南征部分的靠前部分里,上场的所有将领里还有张嶷和马忠。结果到了后面部分,上场的所有将领里就只有张嶷,没有马忠了。

    因为后面部分里出现了新的人物马岱,而多加一人或许演员不够,或许舞台效果不好,所以把马忠换下,用马岱替换。不过虽然存在这样的客观情况,但是创作者选择换下马忠,而不是赵云、魏延或关索等人,这同样是说明马忠不得创作者的重视。

    反观正史中的马忠、李恢等,则都是独当一面的人才。诸葛亮南征,兵分三路,自己领一路,马忠和李恢则各领一路,可见他们各自的能力。另外,他们也多是蜀汉的重臣。

    蒋琬任宰执时,马忠担任蒋琬的丞相参军。这是诸葛亮任丞相时,后来的的接班人蒋琬的职务。后来马忠果然暂代尚书事务,又任职蜀汉中枢,其受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赵云和魏延等人属于并未被记载参加南征,但是在古代“诸葛南征戏”中涉及较多情节的人物。小说中已经是这样,戏曲中更为明显。赵云和魏延两个名字经常在一起出现。

    两人几乎在每次擒孟获的作战中都有相应情节。甚至有专门表现赵云、魏延的戏,如《七胜记》中的“赵魏保驾”和“赵魏偷营”。其他时候,两人基本是陪在诸葛亮身边,即使不是长篇传奇的杂剧《诸葛亮夜祭泸江》,他们也是作者创作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将领中的。

    当然,这里不是说只有赵云、魏延两人,像王平等人也是未参加南征,但是出现在古代“诸葛南征戏”里,只是由于职位、知名度等综合起来不如赵云和魏延,所以在戏曲中的排位略次于赵云和魏延。

    这样把没有参与过一个历史事件的人物搬到以该事件改编的戏曲中、且塑造出高大人物形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赵云、魏延等人的重要程度非常高。

    赵云是蜀汉政权中极少数获得谥号的人之一,其他要么是诸葛亮、法正、蒋琬这种宰执,要么是关羽、张飞这种统帅方面的元老。而且赵云的传记被陈寿收录到“关张马黄赵”部分里,紧挨在“诸葛亮传”后面,可见早在当时,赵云就有相当高的名望了。

    魏延也是如此。魏延虽然因为叛乱的缘故,其传记被收录到《蜀书》专门记载乱臣一类的“刘彭廖李刘魏杨”部分里,但是他生前的地位还是很高的。诸葛亮联名大臣要求废李平,表文中魏延位列第二,次于刘琰。

    但是刘琰并无实权,“随丞相亮讽议而已”。可见当时魏延当时地位。由于赵云、魏延等人本身位高名显,所以为他们进入戏曲创作者的视野提供了更多可能。四、关索形象溯源

    关索与之前的诸位蜀汉将领都不同。从三国之后一直到宋元千年左右,不仅没有关索参与南征的记载,甚至没有他出现在三国时期的记载。

    一直到了元代的《三国志平话》出现,关索才和“三国”有了交集。再后来,毛评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和一系列古代“诸葛南征戏”中都纷纷出现关索的人物形象。

    关索这个人名的突然出现,并不是像“敦煌曲子词”一般。“敦煌曲子词”虽然时隔很久才面世,但是本身带有的史料依据可以证明其为唐五代时期的作品。也就是说,后来出现的关于关索的文献虽多,但是仍然不能从史料而非传说的角度说明关索的生平。

    所以应该认为三国故事中的关索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并且现存的学术资料也都是持着这样的看法。如此一来,在古代“诸葛南征戏”中,关索和要讲到的孟获就像是阴阳图中的黑白两点。诸葛亮阵营的将领,除了关索,都不是虚构的,都是确有其人;孟获阵营的将领,除了孟获,都是虚构的。

    “诸葛南征戏”塑造的南中首领有很多,其中最主要也最有特点的是孟获。孟获能成为古代“诸葛南征戏”中反派的主角,其中重要的一点在于孟获基本贯穿诸葛亮南征的始末。

    七擒七纵这个故事以其传奇性,天然具备可铺演的条件。三国时期,魏蜀吴都各自有着对少数民族的战争,但是只有诸葛亮南征铺演成了故事且流传甚广,可以说七擒七纵故事的传奇性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而七擒七纵基本贯穿南征全过程,孟获又是七擒七纵的主人公之一,所以很自然地被视为南征故事的主角之一。另外,孟获后来还和蜀汉官方建立了联系。可能由于孟获并非元凶首恶,所以并没有被诛杀。

    诸葛亮平定南中后,把孟获和族人孟琰收为官属。之后孟琰官至辅汉将军,孟获官至御史中丞。不仅在战后存活,还入朝为官,这样的情况必然会提高孟获的受关注度和影响力,远超那些仅仅活跃在南中的首领,对其后来成为叙述重点之一也有着相当大的作用。

    除了是主角,孟获在古代“诸葛南征戏”中的形象也非常有特点。古代“诸葛南征戏”里的孟获除了小说等其他文学作品里普遍表现出的勇猛蛮横、不易降服等特点,还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其有智谋的方面。

    其实,古代“诸葛南征戏”中的孟获是更接近史实的。一来,孟获生平“为夷汉所服”,后来又能担任御史中丞,这就说明孟获不太可能是个单纯的莽汉武夫。

    二来,孟获后来反叛的时候,并非一味和蜀汉交兵,而是知道去游说南中首领,通过哄骗,让大家敌视蜀汉,加入到反叛的队伍中来。总结

    戏曲中突出了孟获有智谋的方面,表现了孟获煽动南中首领的细节,是照应上史实的。并且从效果上看,这样的创作方向增添了反派势力的奸诈,提高了正反交锋的激烈程度,使得人物更立体,情节更曲折,因此,这样的刻画也是较为成功的。

    诸葛亮、关索、马忠等五类古代“诸葛南征戏”中的主要人物,他们或者由史籍走向“诸葛南征戏”,驰骋天地;或者自民间联系“诸葛南征戏”,扎根土壤;或者依轨迹擦肩“诸葛南征戏”,另辟蹊径。但是无论如何,这些都构成了古代“诸葛南征戏”的独特风格,展现出其属于戏曲角度的艺术魅力。

    单字解释: 从 古 代 诸 葛 南 征 戏 中 看 其 中 的 主 要 人 物 究 竟 是 怎 样 塑 造 的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