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弓箭瞄不准,射不死还易消耗,为何却是古代打仗的第一选择?

    2023.08.1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在古代冷兵器战争中,弓箭历来被视作是大规模战争的第一选择。

    但是,在很多现代人看来,弓箭并没有多么大的威胁。相比于近距离对砍时候的刀剑,弓箭这东西,似乎并没有那么大的杀伤力。只要有足够大的盾牌,想要阻挡住箭矢并不困难。一旦近身之后,弓箭更是完全没有用处。而且,弓箭的消耗更是极大,每次射出后,都需要消耗一根箭矢。如果射不中敌人,那就直接浪费了。

    有着这么明显缺点的弓箭,为什么还会被古代人那么追捧呢?

    1.距离优势

    相比冷兵器刀剑,弓箭或者说弩箭,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攻击距离。

    别小瞧这一点。仅凭这一点,弓箭就胜过其他武器太多了!

    要知道,在古代的时候,弓箭几乎是唯一一种远程攻击武器。而且古代一般的军队制式弓箭,射程完全可以达到两百米以上。

    在古代,两百米的射程,已经足以决定一切了。

    将弓箭的距离优势,发挥到最大的,应该是几百年前蒙古人的骑兵了。当时的蒙古人,发明了一种很奇特的打法:蒙古骑兵以骚扰为主,充分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先是靠近敌方军队,来一波弓箭齐射。一波齐射之后,还没等敌人反应过来,就已经跑远了。等到敌人稍微放松一些,就再来这么一轮。几轮齐射之后,敌人往往就已经损失惨重,而且疲惫不堪。

    等到这个时候,蒙古骑兵突然发起正面冲锋,往往就能直接冲破敌人的防御阵型,对敌人的步兵进行屠杀了。

    2.杀伤力不低

    在真正的大规模军事战争当中,箭矢的杀伤力,可能比绝大多数人想象的要高得多。

    箭矢虽然攻击的只是一个点。如果被闪避开,便彻底没了用处。但是在大估摸军队战争当中,这个缺点则可以完全被忽视。

    因为在大规模的军事战争中,箭矢的数量往往极多。可以形成一个很大的打击面,将一定范围内的敌人完全覆盖,从而可以形成所谓的盲射!

    只要射出去就行,根本就不用管准不准。

    这个道理,很像是现代战争中的火力网。

    除了可以全面覆盖以外,单个的箭矢,杀伤力也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惊人。

    作为一种简单的远距离动能武器,一些箭矢的穿透力,甚至比早期的一些火器枪支更大!除了那种纯粹用铁铸成的盾牌或者铠甲外,根本就挡不住。

    而且,古时候受冶铁技术的限制,普通士兵往往根本就没有穿戴铠甲的资格,最多是加两片护心镜之类的东西护住要害。在箭矢面前,普通士兵的防御力趋近于零。

    除了巨大的穿透力外,箭矢往往还有毒。

    古时候大家在打仗之前,往往会往箭头上抹一些粪便之类的东西。这倒不是说可以辟邪之类的迷信,而是因为,古代的时候医疗条件有限,没有抗生素这种东西。而粪便之中,往往存在大量的细菌。箭矢一旦射中人,都不用射中要害,或许只是擦破点皮,就能引起严重的破伤风,从而真正致命。

    比如三国时期的张郃,只是被箭矢射中的膝盖,就因此而死了。

    3.消耗量没那么恐怖

    三国演义当中,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叫做草船借箭。

    在这个故事当中,诸葛亮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利用江面的大雾做掩护,让曹军朝自己船上的假人射箭。仅仅半个时辰,就借来了十万支箭矢。

    从这个角度来看,箭矢似乎是一个非常大的消耗品。

    但实际上,在真正的古代战争当中,箭矢往往并没有这么恐怖的消耗量。

    因为箭矢是可以回收使用的。

    比如蒙古骑兵,在射杀敌人后,往往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去战场上回收箭矢。古代的弓箭手,身上往往也不会携带过多的箭矢。一般一个弓箭手身上,会装着一到两壶箭矢,每壶箭矢当中有二十根。

    从这个角度来说,箭矢其实要比后来的火枪弹药更加节省。因为我们现在使用的子弹,一旦打出去之后,就不能回收了。而箭矢的回收率,往往则是在百分之五十以上。

    也就只有那种大规模的攻城战争,才会消耗掉大量的箭矢,因为那种情况下箭矢无法快速回收。但绝大多数时候,箭矢的消耗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正是因为这些优势,箭矢才被古代的兵家视为大规模战争的第一选择。在真正成规模的战争当中,箭矢的作用,往往要比刀剑大很多。

    单字解释: 弓 箭 瞄 不 准 射 不 死 还 易 消 耗 为 何 却 是 古 代 打 仗 的 第 一 选 择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