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兵贵神速,出其不意,曹操闪击刘备的徐州

    2023.10.04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这是一场,发生在汉末的经典闪电战。

    200年正月,谋图诛杀曹操的衣带诏密谋泄露,在许都的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子服等被诛,夷三族。(《后汉书·孝献帝纪》)

    即董承之女董贵人,也被诛杀。

    参与者只有取得徐州的刘备仅存,不用再保守秘密,必然将献帝衣带诏之事公之于天下。

    舆论对曹操不利,而大利于刘备,特别是在他正尽力策反的豫州沛国、汝南一带。

    刘备对手下说,曹操在官渡大敌当前,绝不会亲自东讨徐州。(裴注《三国志·先主传》引《魏书》)

    所以,刘备派张飞等将领去往沛、汝各地,传檄招集归顺者。

    夏侯渊在家乡时,曾舍弃幼子,养活的亡弟的独生女。(裴注《三国志·夏侯渊传》引《魏略》)

    此时,留在沛国谯县的夏侯女,才十三四岁。这天上山捡柴,被路过的张飞看中了,将她掳掠回小沛,娶为正妻。

    谯县与小沛相隔遥远,刘备军远赴于此,至少说明了三个问题。

    一、刘备太坚信曹操不会亲征了,有大意之嫌。

    二、刘备利用豫州牧的身份,散播影响力,拉拢策反豫州的力度在加大。

    三、小沛留守的兵力有限,一旦被攻,大量散布在豫州的军队,不能及时回援,甚至有被截断归路的危险。

    刘备此时的战略重心,并没有放在小沛等城池的加固、粮草囤积等防守事务上,而是加强了对豫州各郡县的笼络,为速败埋下了隐患。

    在这个节骨眼,曹操亲征刘备,并不是一个容易下的决定。

    在官渡的中军大帐,曹操打算先亲征刘备,诸将都说:

    “能与公争天下的人,是袁绍。现在袁绍大军南下在即,您怎么能去东讨刘备呢?万一在您攻打刘备的时候,袁绍从后夹击,将陷入进退失据的局面,怎么办呢?”

    曹操道:

    “刘备是人中之杰,如果不早点解决他,必为后患。曹操虽然想打我,但做事犹豫拖拉,肯定不会动。”(《三国志·武帝纪》)

    这决定太冒险了,争议太大,一时没有决定下来,搞得曹操自己也拿不定主意。

    等众将散去,曹操召来亲吏郭嘉,问问他怎么看。

    郭嘉劝说道:

    “袁绍做事迟缓多疑,绝对没有那么快打来。

    刘备刚得徐州不久,人心还没来得及都归附,抓紧时间急攻他一定能成功。

    现在是时机转瞬即逝,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千万不能错失时机了!”(裴注《三国志·郭嘉传》引《傅子》)

    于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闪电战,拉开了序幕。

    200年正月,曹操留诸将屯驻于官渡,自己亲领精兵,发挥其善打运动战的优势,快马加鞭,直奔小沛。

    小沛的探马飞驰回报,说曹操亲自率大军来了。

    刘备听后大惊失色,但还是不敢相信,对此表示怀疑。于是,亲自带了几十骑前往看个究竟。

    结果真看到了曹操的帅旗,便小沛也不回了,直接往北投奔青州袁谭而去。(裴注《三国志·先主传》引《魏书》)

    这应该是刘备最丢脸,最怂,最自私的一次。

    但说曹操,曹操到。曹操来得是这样的突然,小沛留守的人马不足以抵挡,城中粮草应该也还无法支撑长久坚守,一应针对曹操亲征的防御应对方案、设施都没有。

    刘备决然地抛下好不容易重新得到的一切,抛弃妻儿将士百姓,必然有其不得已的理由。

    关键时刻,能如此坚决地断舍离,不愧是枭雄,够狠!

    刘备跑了,小沛并没有因此直接投降,仍有英雄!

    夏侯氏出自鲁国,分布在曲阜、泗水一带。秦末夏侯婴便成长在当时的沛县,汉末的小沛。

    这才是夏侯氏的根基之地,汉末兴起的谯县夏侯氏,只是夏侯婴后代的一支。

    夏侯博应该就是小沛本地人,被刘备招为将领。

    面对突如其来的曹操大军,夏侯博带着乡亲们进行了反抗,但终究是以卵击石,很快便城陷被擒。(《三国志·武帝纪》)

    曹操收降了小沛兵马,并获取了刘备的妻儿。(《三国志·先主传》)

    麋芳的彭城相是曹操封的,应该没有抵抗,与其兄嬴郡太守麋竺,都弃郡追随了刘备。(《三国志·麋竺传》)

    曹操大军直接杀到了关羽的下邳国。

    关羽也被“擒”(《三国志·关羽传》),说明他也进行了抵抗。

    正常地来说,在这个时候,关羽对刘备的逃跑应该是有怨言的,大概觉得刘备就是个“坑货”。

    于是大失所望、心灰意冷的他,投降了曹操,被升为偏将军。(《三国志·关羽传》)

    曹军又攻打东海国的昌豨,将其打败。(《三国志·武帝纪》)

    但是,昌豨比关羽、夏侯博坚挺,他虽然有战败,却以退守三公山的方式坚守了下来。

    201年九月后,在不见昌豨反叛的情况下,张辽与夏侯渊合击昌豨,张辽只身上三公山劝降了昌豨。(《三国志·张辽传》)

    这就说明,200年正月这次,曹操再次攻昌豨(昌霸)不下(《后出师表》),没时间跟他耗,撤回了官渡。

    在官渡之战及其后的共两年时间,昌豨是一直存在于曹操后方,东海国的反叛势力。

    袁绍大军200年二月才正式南下,也就是说曹操亲征徐州,来回的时间一个月不到。

    可谓是名副其实的闪电战,将其善打运动战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而刘备之所速败,主要是认定曹操抽不身亲征的误判,从而采取了错误的战略方针,疏于了防守战备。

    结果好不容易得来的徐州大好局面,转瞬尽失,前功尽弃。

    (刘备再据徐州系列完结)

    单字解释: 兵 贵 神 速 出 其 不 意 曹 操 闪 击 刘 备 的 徐 州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