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胡适老婆江冬秀哪是悍妻,原来我们都被她那把菜刀给骗了

    2023.07.29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1962年2月24日,胡适突发心脏病,猝然离世,这位蒋介石心目中“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心思想的师表。”与世长辞。

    听闻噩耗,胡夫人昏了过去。经人紧急抢救,她才慢慢睁开双眼。

    长子胡祖望轻声询问:“父亲在遗嘱里把他的遗体火化,你看怎么办?”

    胡夫人说:“不行,我和你父亲曾有约在先,后死者有权决定先死者的安葬方法,我是主张棺葬的”。

    治丧委员会向蒋介石请示,蒋说:“就按胡夫人说的办吧!”

    几十万人自发涌到街上,黄色的菊花铺满道路两旁。胡适的安葬,是以胡夫人认可的模样画上句号的。

    这位连蒋介石也让三分的胡夫人就是江冬秀。

    很多人说江冬秀是悍妻,是母老虎,其实,江冬秀是个大气的好太太。

    尊母之命,与君结缘

    江冬秀生于1890年,安徽旌德县江村人。

    江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父亲江世贤,是布政司经历加二级,早年辞世,母亲吕贤英,是光绪进士、翰林院编修吕佩芬之女,是典型的中国仕宦家族的传统女性。

    江冬秀出身于这样的书香门第,按理说应该饱读诗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才是,可她甚是厌烦封建思想,以至于上了私塾,也是做做样子,终究不了了之,大字不识几个。

    即使如此,江冬秀毕竟是大家闺秀,耳濡目染,拥有了常人望尘莫及的视野和胸襟,这让她受益一生,尤其是她的婚姻。

    都说婚姻不只是两人间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结合,江冬秀也不例外,她能与胡适结缘,靠的是母亲的馈赠。

    江家与胡家是远亲,一次,江母串门子时,一眼就相中器宇不凡的胡适了,她委托本家叔叔,也是冬秀的私塾先生上门提亲。

    这一年,江冬秀14岁,胡适13岁。

    原本胡母不同意这门婚事,一因家乡有个风俗“男可大十,女不可大一”;二因女孩属虎,“母老虎”历害;三因胡家已中落,而江家兴旺,有门不当户不对之嫌。

    但是江母认定了胡适当自己的女婿,在媒人的各种劝说下,胡母终于同意拿两个孩子的八字算一算。

    算命先生说两人八字合,不冲不克,女大一也不碍事。胡母又叠好八字红纸,与其他女孩的八字一起放进竹筒里,摇匀后,夹出一个“八字”,打开一看,正是江冬秀的名字。

    于是,订婚的流程顺利进行,两个未曾谋面的孩子,由各自的母亲定下终身。

    订婚后,胡适继续学业,先去上海念书,再到美国留学。这一走,就是十几年。

    江冬秀也慢慢长大了,怀春的少女思念着身在远方的未婚夫,去婆婆家里意味着离他近一点。

    胡适早年丧父,又常年在外,只留母亲一人在家。江冬秀虽未拜堂过门,却也心疼婆婆孤单,便经常到婆婆家陪伴伺候。

    让乡亲们惊讶的是,某个清晨,有人见到江冬秀挪着小脚,在婆家扫院子。

    她本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却在婆家做粗活。人们争相传之,江母听闻后,心疼闺女,就派佣人过去,帮着她干家务活儿。

    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江冬秀没有盼回未婚夫,却听到他在美国与洋人女子结婚的谣言。她并不理会这些,只是记得当初胡适说的新时代女性,是不缠足的,她向来讨厌封建礼教,于是放了足,从小脚变中脚,更加勤快地伺候在婆婆左右。

    婆婆在乡亲们的指指点点中倍感焦虑,她不惜以命相逼,请人写信命儿子回乡成亲。

    彼岸那边的孝子胡适,心中百转千回,他不舍地挥手,告别美国的红颜,返乡完婚。

    “无情人”终成眷属

    1917年冬,大喜之日,张灯结彩。

    红色的对联上,胡适亲笔写着“十三年,环游七万里”和“三十夜大月亮,念七岁老新郎”。

    胡适亲自为这场婚礼涂上了西方色彩,没有拜天地,没有交杯酒,没有向长辈叩头,只有结婚证上的印章和两个人交换戒指。

    江冬秀欣喜地接受了这一切,这正是她期待的。

    十三年的韶华没有白逝,江冬秀如愿披上了嫁衣。

    她,身着缎面碎花裙袄,他,头戴礼帽,身着黑色西装。

    山村这边的鞭炮声、鼓乐声好像还在耳旁萦绕,城里那边的议论声已经纷纷响起。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竟然娶了个相貌平平的乡村小脚夫人,一时成为焦点新闻,人们纷纷摇头,为胡适感到可惜。

    胡适却道:“胡说,我生平所做的事没有一件比这件事更占便宜的了,有什么大牺牲?”

    为纪念新婚,胡适写了首白话诗留念,诗中写道:

    “十三年没有见面的相思,

    于今完结,把一桩桩的伤心旧事,

    从头细说,

    你莫说你对不住我,

    我也不说对不住你——

    且牢牢记取这十二月三十夜的中天明月!”

    坦言,此时胡适对江冬秀并没有感情,因为这是他们小时候定下的亲事,他只是如约完婚。

    婚姻,从来不只是两个人之间的结合,而是整个家人间的彼此联结。

    “七年之痒”遭遇危机

    完婚后,江冬秀继续留在老家陪伴、照顾婆婆,胡适回北京大学赴命。

    一年后,婆婆病逝,安顿好婆婆的后事,江冬秀才来到京城,与夫君团聚。

    夫妇俩逐渐步入中年,胡适潜心做学问,江冬秀安心做主妇,他们生养两儿一女,日子过得平平常常。

    就是在这样平淡如水的日子里,江冬秀遇上了“七年之痒”。

    1923年秋天,胡适到杭州疗养,恰逢表妹曹诚英正在杭州读书,江冬秀就写了篇别字连篇的信,请当过自己伴娘的曹诚英照顾胡适。

    表妹生的亭亭玉立,温婉可人,在婚礼上就给胡适留下过美好的印象。

    两人徜徉在西湖畔,谈诗论艺,栖居在烟霞洞边,读书品茗。在桂花香满城时,这对神仙眷侣很快有了爱情的结晶,表妹怀孕了。

    等到北京刮起微微寒风,胡适回到京城的家。

    由于胡母已经过世,胡适不用再尽孝道,他咬了咬牙,下定决心提出离婚。对胡适与表妹的暧昧关系,冬秀虽然略有耳闻,却没有想到他们真的要毁掉自己的家。

    “离婚”二字犹如一声惊雷,在她头顶炸响。

    江冬秀深谙丈夫的脾气秉性,他善良心软,是个顾及面子的体面人。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在原则问题上,她唯有表现强硬,才能稳得住他。

    于是,江冬秀转身奔向厨房,抄起菜刀,拽过儿子,放下狠话说:“你要离婚可以,我先把两个儿子杀掉。我同你生的儿子不要了!我再自杀!”

    江冬秀这般决绝态度,超出了胡适想象,他从未想过,向来温婉的江冬秀竟然会这样的气势。

    胡适从此不敢再提离婚,收心回归家庭。

    曹诚英堕胎,出国留学,学成归国后成为我国首位农业女教授。

    三毛说:“世界上难有永恒的爱情,世上绝对存在永恒不灭的亲情,一旦爱情化解为亲情,那份根基,才不是建筑在沙土上了。”

    热心仗义,美名传扬

    在守护婚姻的博弈中,江冬秀已不再是个青涩的农村女子,聪明勇敢的她,自身也具有社会影响力。

    北大教授梁宗岱出名以后,爱上女作家沉樱,为了能顺利离婚,他甚至将发妻告上法庭。梁妻为人忠厚怯懦,自己无力抗拒,只能肚子伤心,每天以泪洗面。

    江冬秀听说后,挺身而出,为她打抱不平。她把粱妻接到自己家里,劝慰并安抚她。

    在法庭上,江冬秀亲自替梁妻辩护,她昂首挺胸,面对法官不卑不亢,滔滔不绝地脱稿讲了半个小时,最后的结果是,梁妻胜诉,梁宗岱败诉。

    目不识丁的江冬秀,舌战北大教授,还赢了官司,这让江冬秀一炮走红,成为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的红人,人们纷纷为她竖起大拇指。

    为她点赞叫好的不仅有近在京城的人,还有远在家乡的乡亲们。

    1941年江冬秀回娘家江村探亲。她发现从上庄到江村的古道上有一段路,久经风吹雨打,路面坑坑洼洼的,道路非常难走,很多年也没人修护。

    于是她自发捐款,修复了杨桃岭附近的三处路面,还专门请了监工检查验收。

    乡亲们久久感念,常常说起她的好。

    抗战期间,胡适去了美国,江冬秀带着孩子在上海避居。她了解了游击区的革命情况后,很同情革命人民。

    1945年春天,她回到绩溪上庄。那时的上庄,国军、新四军、游击队都有驻军,安徽省保四团驻扎在镇上,经常到上庄去抓人,游击队员汪木海同志向江冬秀求援,她不惧风险,经常拿自己的名片去保人。

    还有一次,王必英同志家住革命老区王家庄,国军烧了他的房子,还下令捉拿他的母亲。

    老人家无依无靠,没有地方安身,幸运地逃到江冬秀的家里躲避抓捕,江冬秀没有拒绝,反而热心地安顿照顾老人家,为她提供庇护。

    不论是辩护、还是修路,又或者保护革命人士及家属,江冬秀都表现出她的见识和视野,悍妻不足以说,聪慧勇敢却有大家闺秀之风,绝非一般女子所能比。

    深明大义,赢得信任

    江冬秀只是凭着心中的感动行事,她并不在乎名与利。

    俗话说,学而优则仕,胡适的优秀,世人皆知,他步入仕途似乎是自然而然的。

    有哪个女人不希望自己的丈夫出人头地,升官发财呢?

    可是江冬秀却不一样,她做了胡夫人以后,经常劝胡适不要涉足政治,别当官,专心做学问。

    她了解自己丈夫的为人秉性,清楚动荡时局下的风云变幻。

    可是,置身于历史的洪流中,很多时候身不由己。1938年蒋介石给胡适发了两次电报,要他出任驻美国大使,经过再三考虑,胡适认为不能随便推脱,便领命步入仕途。

    胡适写信给冬秀说:“我在这(此时在欧美讲学)十几天,遇见了一件‘逼上梁山’的事(即指蒋要他出任美国大使的事),我知道你听了一定很不高兴,我心里也觉得对不住你”。胡适被任命为美国大使本该是件喜事,他却对太太说“对不住”,可见江冬秀的态度明确,她不赞成丈夫涉足政界。

    后来,胡适又写信给冬秀说:“现在我出来做事,心里常常感觉惭愧,对不住你。你总劝我不要走上政治路上去,这是你在帮助我。若是不明大体的女人,一定巴望男人做大官。你跟我二十年,从不作这样想。……我感到愧对老妻,这是真心话”。

    此时此刻的江冬秀,已经在胡适心中有了相当的分量。

    也许,不知情的人们认为驻美大使是名利双收的肥差,可实际上,在抗战期间,胡适非但不能拿到稳定的工资,有时还要自掏腰包,垫付使馆员工的薪资。

    日子过的紧巴巴,江冬秀把一分钱掰成两半儿花。

    即便是自己不宽裕,江冬秀也并不太在意钱财,没怎么给自己花钱,反而大多都接济亲友了。

    胡适给江冬秀寄来1600元钱,她一收到就分发给日子不好过的亲友,送罗尔纲150元,吴晗100元,借给毛子水100元,又给仆人发了140块的工资,借给同乡几百,除去这些,她省吃俭用,又给学堂捐了200元。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得知太太散尽千金,胡适写信,动容地说:“我很赞成你捐二百元给周先生的学堂。我到欧洲之后,也还要设法寄点钱捐给他。你在患难中还能记得家中贫苦的人们,还能寄钱给他们,真是难得。我十分感激。你在这种地方,真不愧是你母亲的女儿,不愧是我母亲的媳妇。”

    胡适和江冬秀夫妇二人,同甘共苦,两颗心越靠越近。

    相濡以沫,幸福白头

    胡适夫妇俩都爱热闹,经常会有朋友来家里做客。江冬秀会烧一手好吃的“徽州菜”待客,尤其会烧胡适爱吃的“徽州一品锅”。

    据梁实秋回忆:“一只大铁锅,口径差不多有一呎,热腾腾地端了上桌,里面还在滚沸,一层鸡,一层鸭,一层肉,点缀着一些蛋皮饺,紧底下是萝卜白菜。”每每看到这一桌子的热气腾腾,同乡们相聚在一起,胡适的笑容,自在舒展。

    晚年的胡适,与太太更加亲近了。他躺在医院病床上时,还与身边人打趣,谈起“惧内”问题。

    他提出男人对太太要奉行“三从”、“四得(德)”的原则。所谓“三从”,是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错了要盲从。所谓“四德”,是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1961年12月15日是江冬秀的生日,为此,胡适特意准备了生日礼物送给太太,她打开一看,是一幅珍珠耳环和一只手镯,幸福在她心底开出一朵花。

    有一句歌词唱得好“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江冬秀14岁与胡适定亲,从青丝到白头,与他携手走过45个春夏秋冬,张爱玲赞叹他们是“旧式婚姻罕有的幸福。”

    胡适在临终前,立下遗嘱写道:“我把我的财产,无论动产或不动产,无论存在于何处,所有其他部分,馀剩部分,遗留部分,交付并遗赠给我的妻子江冬秀……”

    回顾江冬秀的一生,是幸运的一生。对于母亲赠送的“礼物”,她欣然接受,安心进入包办婚姻。面对冲击婚姻的风浪,她聪慧勇敢,轻描淡写守护婚姻周全。在为人处世上,她大气包容,仗义疏财,让尊重与真爱常陪身旁。

    幸运是强者的自谦,江冬秀真不是世人眼中粗鲁的悍妻,而是大气体贴的好太太,胡适娶她,果真值了。

    参考资料:《闲话胡适》、《胡适研究论稿》、《长袍与牢骚-教科书上看不到的民国》

    .END.

    【文|北京这头猫

    【编辑|丹尼尔李】

    【排版|毛毛雨】

    单字解释: 胡 适 老 婆 江 冬 秀 哪 是 悍 妻 原 来 我 们 都 被 她 那 把 菜 刀 给 骗 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