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知否》:我做自私的王氏,你当讲义气的盛明兰

    2022.10.10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知否》临近尾声,正反派的斗争达到了白热化,掀起高潮。

    因为共同的利益,小秦氏、王老太太、白家、曼娘这些坏人们空前团结,在皇太后的暗中支持下,以顾廷烨杀害康姨妈为主要罪状,闹上了朝堂。

    其他罪状尚有可辩驳之处,但顾廷烨亲手杀害康姨妈,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皇帝没有办法,只好将顾廷烨扣在宫中,等待审判问罪。

    这样的生死未卜,让盛明兰心急如焚,百般无奈。就在这个时候,盛家大娘子王若弗深夜赶来,劝明兰赶紧与顾廷烨和离。

    此前,因为王氏将康姨妈引进盛家,导致盛老太太中毒。之后在明兰的坚持下,康姨妈被关押,王氏被贬回老家思过。也正是因为深恨明兰,康姨妈才在逃出后,来刺杀明兰,结果被顾廷烨杀死。

    王氏非常诚恳地向明兰检讨道歉,说顾廷烨之所以这样,都是被自己牵连的。但现在,为了明兰,为了明兰和顾廷烨儿子的前途安危,她以一个母亲的爱,劝明兰趁着顾廷烨还没有被正式问罪夺爵前,赶紧跟顾廷烨和离,以避免被株连。和离后,明兰可以带着孩子回到娘家,自有父兄护着明兰母子……

    明兰懂得王氏的诚意,也理解她的建议。她说,

    “您说的这些话,就算是极其亲近的人,也很难开口。您是为我好,说的都是肺腑之言。”

    随即,明兰终于对王氏叫出了“母亲”……

    她和王氏“母女”多年,并不怎么亲近,但这一次,尽管她拒绝了“和离”的建议,还是为王氏的真心诚意而感动。

    剧外的弹幕上,也全是对王氏的赞美和感动,觉得这傻乎乎的大娘子人还真不错……

    可是,这份让明兰和观众都感动的“和离”建议,并不是那么光明正大的。

    从古至今,无论显性还是隐形,夫妻、亲戚之间,绝大多数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明兰从一个小官家的庶女嫁给侯府公子顾廷烨后,直接进入顶级贵族圈。此后来往结交的张桂芬、小沈氏,皇亲国戚就是权臣贵族。原本,她和小公爷齐衡之间隔着巨大的阶层差距,现在,他们成了亲戚,小公爷见面,还得叫她一声“二婶”呢。

    正因为有顾廷烨的坚强后盾,她才能在盛家饭桌上直接摔筷子,坚决不让林小娘进祠堂;才能在盛老太太昏迷后,“喊打喊杀”,抓人封家——要是没有顾廷烨,便是她理直气壮,也根本不可能大获全胜。

    她享受过顾廷烨带给她的荣华富贵,带给她在娘家的扬眉吐气,如今顾廷烨获罪,她作为妻子,被牵连,不是很公平,很合理吗?

    但现在,王氏劝她赶紧与在顾被定罪前“切割”,实际上,就是在钻法律的空子,规避风险,实现利益最大化。

    这番操作,我们并不陌生。同样在这个时代,多少人曾经为了分房子,为了出国,而“假结婚”;又有多少人为了买房子,为了获取更多拆迁费,为了躲债而“假离婚”……

    我身边就有,还不是一个两个。他们都是精于算计的人,都是在规则之下,竭尽所能算计,以作假的方式,获取更多利益,逃脱债务,规避风险。

    但是,我们好像都理解他们,都不会指责他们。甚至,我们还会悄悄羡慕人家的精明、《知否》中的这一场王氏劝盛明兰“假和离”的场面,剧中人和观众甚至还为王氏而感动……

    这,是不是有点不对劲?

    做家长、做教师的我们,在教育孩子和学生时,都教他们要“诚实守信”;我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也特别愿意与诚实守信的人打交道,这样的人,才让我们放心安心。

    然而,面对“假和离”“假离婚”投机取巧、不诚实守信的操作,我们怎么就理解了?就羡慕了?就感动了?

    难道这也是“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为了小利益而作假,就是让人鄙夷的有失诚信;为了大利益作假,就是让人理解感动的“人性”?占个别人的便宜,就是有失诚信?占国家或者集体的便宜,就是智慧?

    是这样的吗?谁能告诉我?

    这真是人性的冷酷真相。

    剧中的明兰虽然对大娘子这“自私的善意”很感动,但她还是坚决拒绝了。她说我们是夫妻,就要同声同气,同心同命——我占过他的便宜,当然也承担他的风险。

    人性都是自私的,所以那些精于算计的自私利己都让人理解;而人性也是有光辉的,勇敢承担应该承担的,更让我们肃然起敬。

    在大多数人的想法中,我做自私的王氏,但有一个讲义气的盛明兰做亲友……

    单字解释: 知 否 我 做 自 私 的 王 氏 你 当 讲 义 气 的 盛 明 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