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仅是因为失守街亭吗?

    2024.01.21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三国时期的故事,现在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是,骄傲的马谡被斩的原因真的仅仅就是因为街亭失守吗?我们就来聊一聊,分析一下这其中的缘由。

    东汉末年的公元228年,诸葛亮率领蜀军六出祁山大举兴兵伐魏,而街亭一战的失败却让蜀军无功而返。诸葛亮挥泪斩了马谡。这件事也让许多后人的心中留下些许的遗憾。

    一些人为马谡鸣不平,在战场上厮杀,胜败乃是兵家常事,而蜀国的将才在魏蜀吴三个国当中来说,是最少的一个。杀了这么一个有智谋的人,导致了诸葛亮身边很多年都无人可用。不是有那句话“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吗?单单是因为一次失利要被斩杀,诸葛亮对马谡是不是有点过于太狠了呢?

    人们不禁会产生疑问,这马谡被斩的原因难道仅仅是因为街亭失守吗?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说是失守街亭只是马谡被斩的导火索,即使他领兵守住了街亭,按照蜀国当时的军法,他也同样是会被问斩的。

    因为他不单是违反了诸葛丞相的命令,而且还兵败脱逃了。诸葛亮丞相当时的安排是在街亭一带比较宽敞的地方依渭水坚守的安排,守住五个要道口,为以后的蜀军大军运送粮草和攻城争取时间。

    就这个战术布置本身而言,是非常合理的。而一直作为行军参谋的马谡,在第一次得到指挥兵马权力的时候,贪功心切,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自己的这套军事理论运用到实战当中去。他认为他的方法就可以成功,诸葛丞相也会对我的战术给予认可。

    他想用自己的方法迅速地击溃敌军,而不是坚守街亭。所以他到达街亭之后,错误的估计了地形,把军队设在了没有水源的山上,想要通过占据高度的优势,势如破竹,自上而下的击退魏军。

    在被魏军包围的时候,他冲出包围圈的第一件事儿并不是组织有效兵力和前来帮助的援军来一起反击魏军,而是快速地逃离了战场。险些让王平率领的援军也遭到了近乎全军覆没的后果。

    按照军法规定,临阵脱逃本来就是一条死罪,再加上他没有听诸葛丞相的安排,私自改变作战计划,马谡肯定是会被斩首的。但有些人对这种说法持有不同的看法。

    诸葛亮起初并不想让马谡执行守街亭的任务,因为手下的大将魏延是汉中太守,无论带兵打仗经验还是名气方面,以及对敌军的威慑力,无疑都是执行这个任务的最佳人选。马谡也意识到这点了,所以和诸葛丞相说:我熟读兵书战策,又常年在您身边受您的教诲,也出了不少的良策。这种任务,就用不着魏延将军出马了,我愿意立下军令状,如果我不能守住街亭,愿受军法处置。

    诸葛亮听他这样斩钉截铁的说,慎重考虑之后,也是为照顾他的情绪,实属无奈把这个任务就交给了他。诸葛亮还是不放心,随后派王平将军作为副将监督与他。

    马谡说的话是被所有在场的将军听到的,这就导致他在出战前就已经无路可退了。在战场上,他不顾副将王平的劝阻,自作聪明的运用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术,导致蜀国守街亭的将士几乎全军覆没。而这场战斗的失败,更导致了蜀国在撤军的时候,给主帅诸葛亮丞相逼得实在没办法,只得上演一出名流千古的空城计。

    综上所述,马谡在战前的不自量力,在战斗时的擅自改变战术,使马谡得到了应有的命运,这不仅仅是因为守卫街亭失败这件事儿。三国时期,立过军令状的将军不在少数。但被斩首的只有马谡一个倒霉蛋。这也让马谡被斩的原因一直存在着不同的声音。

    究其原因,他的被斩与他狂妄自大的性格,再有就是作战理论与实战经验相结合不足的能力,是分不开的。所以,被斩也并不是什么冤枉的事儿。诸葛丞相斩完马谡后,也很懊悔的说到:当年先帝临终托孤之时说过,马谡这个人千万不可重用啊!足以看出,马谡刚愎自用,贪功心切,为自己后来的被斩杀埋下了伏笔。

    历史有诗曰:

    失守街亭罪不轻,堪嗟马谡枉谈兵.

    辕门斩首严军法,拭泪犹思先帝明.

    单字解释: 诸 葛 亮 挥 泪 斩 马 谡 仅 是 因 为 失 守 街 亭 吗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