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常遇春不仅战功赫赫,文采同样出众,一句对联抱得美人归

    2023.04.19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常遇春是明朝开国功臣、名将,他武艺高强,作战勇敢,用兵如神,一生作战未尝败北,曾自言带十万军能横行天下,因此有“常十万”的绰号,还有“天下奇男子”的美称,生前被封为鄂国公,死后被追封为开平王。

    常遇春战功赫赫,文化水平却不高,他少时家中十分贫穷,没有多余的钱财供他上学,靠作勤杂工挣的学费,才习得一身好武艺,虽然常遇春没受过多少文化教育,但是他文采同样出众,并有两首诗传世。

    “策蹇龙游道,西风妒旅袍。红添秋树血,绿长旱池毛。比屋豪华歇,平原杀气高。越山青入眼,回首鬓须搔。”

    这是常遇春的《龙游道中》,元至正十九年七月,朱元璋攻取金华后,派遣常遇春进兵衢州,常遇春率部一路杀将而来,首先攻取了龙游城,在戎马倥偬间,他写了此诗,字里行间,顾盼自雄,豪气冲天。

    “赤汗透征袍,何如孝隐高。结庐亲冢侧,只为报劬劳。”

    元至正二十年五月,陈友谅率水军数十万直取应天,在南京城西北的龙湾与朱元璋军展开一场恶战。朱元璋命常遇春与冯国胜率三万人设伏,经过一场鏖战,陈友谅兵死伤惨重,溃不成军,大败而逃。龙湾大捷后,常遇春在设伏的地方附近的百丈潭前,写了此诗。

    此诗有出世之意,表达了对隐士费冠卿的赞美与羡慕之情,费冠卿是唐代著名隐士,他事母至孝,唐元和二年中进士,居长安待授官职,因母丧归家,在母墓旁结庐守孝三年,后隐居九华山。长庆二年,唐穆宗征召费冠卿入京任右拾遗,他婉辞不就,终生绝迹仕途。

    民间传闻常遇春的妻子本是一位尼姑,因一句对联而与常遇春结缘。

    传说一年冬天中午时分,常遇春带领随从路过一座尼姑庵,这时大门突然开了,从里面走出来一个带发修行的尼姑,她提着一篮萝卜,往门前河边走去。这位尼姑正值青春年华,身段苗条、花容月貌,常遇春一时呆了,痴痴得望着她。

    那尼姑见常遇春长得十分英武,心中也有几分喜欢,便放下萝卜篮,落落大方地走过去,双手合十道:“贫尼愿出一上联,试试将军的文才。将军若能对得出下联,我可满足您的要求。”常遇春顿觉心中一热,嗫嚅着说:“好……我……愿恭听您的上联。”

    那尼姑瞧瞧身旁篮子里带泥的萝卜,不假思索地说:尼洗泥泥净尼回。常遇春听了,抓耳挠腮思索良久,直一时竟对不出来,红着脸说:“请允许我回到营寨去想想,明天这个时候,一定再来领教。”那尼姑满口答应着,提起萝卜篮便向河边走去。

    当时是冬天,天寒地冻,士兵做饭要去河边抬水,河面上结着厚厚的一层冰,士兵们要挥棍猛击冰块,见此情景,常遇春顿时豁然开朗,喜上眉梢。

    第二天晌午,常遇春又带领几个随从专程前去尼姑庵,那尼姑早已在门前等候了。常遇春满面春风地念出下联:兵打冰冰破兵归。这下联对得十分工整,尼姑细细品味,觉得常遇春文武全才,便欣然以身相许。

    当然,这是民间传说了,常遇春的妻子是大将蓝玉的姐姐,不过,也从侧面反映了常遇春文采出众。

    单字解释: 常 遇 春 不 仅 战 功 赫 赫 文 采 同 样 出 众 一 句 对 联 抱 得 美 人 归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