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秦始皇陵里面的大量水银,当时是如何得来的?答案说出来你不信

    2022.12.24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秦始皇陵,又称秦陵,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城东约4公里,骊山北麓。始建于秦始皇即位,一直持续到他去世,也就是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10年开始修建,历时约37年。也就是说,秦始皇一生都在规划自己死后的住所。如此漫长的时间,完全可以打造出一座与世隔绝、陷阱重重、独一无二的坚固墓穴。而在封印下浇水银,当然是有一定目的的。一是防止盗墓。汞有剧毒,大量吸入会导致死亡。

    后人以司马迁的《史记》为秦皇陵水银的来源。穿过三道泉水,就说明它已经三次穿过地下水,以至于地宫的深度已经达到了古代科技的极限。

    用水银代替山河江海,用机器浇注、输送,使水源源不断。地宫里有一种类似于今天发动机的装置在运转,让水银像河流一样流动。

    考古人员检测,地宫长约140米,宽约110米,高约30米,其中墓室长约50米,宽约80米,高约15米。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大致推断出水银的体积。除去陵墓面积,地宫尚有约11400平方米。而1立方米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因此,如果水银达到1米的深度,那么就有155040×10×3公斤,也就是155040吨!

    这笔大量的汞被寡妇清除了。所以,皇陵里的水银不能说是全部,但肯定有相当一部分的水银,是从她家的丹矿中开采出来的。但是,巴蜀自古交通不便,交通成本还是很高的。当时贵州、陕西一些地方也有丹矿。因此,为了节省成本,其中一些地方也可能会被购买。所以,地宫里的水银,应该是清寡妇等地捐献的。

    单字解释: 秦 始 皇 陵 里 面 的 大 量 水 银 当 时 是 如 何 得 来 的 ? 答 案 说 出 来 你 不 信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