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震惊!诸葛亮临终前留下两条遗令,近千年,武侯墓从未有贼人踏足

    2023.01.08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出生在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时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时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建安二年,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病逝;汉献帝已从长安李傕手中逃出,迁到了曹操的许县。诸葛亮此时已16岁,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是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他与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迎娶她。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但也有一种说法指黄月英本人极美,因此遭到乡里其他年轻女性的嫉妒而诋毁她的容貌。

    八月,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宝鸡境内),享年五十四岁。杨仪等率军还,姜维等遵照诸葛亮遗嘱,秘不发丧,缓缓退军。司马懿率军追击,见蜀汉军帅旗飘扬,孔明羽扇纶巾坐在车里。司马懿怀疑是孔明用计诱敌,赶紧策马收兵,于是便有“死诸葛吓走活仲达”一事这六次用兵,出祁山只有两次;第四次是魏军主动进攻,蜀军防守,由于连日大雨,山洪暴发,冲毁栈道,蜀魏并未交战。大军返回成都后,刘禅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诸葛亮遗言命令部下将自己葬在汉中定军山,依山势修建坟墓,墓穴仅能容纳下棺材,穿平时的衣服入殓,不必用其他器物殉葬。诸葛亮归葬定军山勉县的武侯墓。诸葛亮曾经上表指出自己没有多余财产,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赐封,就算儿子都是自给自足,自己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果然,诸葛亮直至死时也是如此,甚至在临死前,也吩咐了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须要其他配葬物。

    很多三国人物的陵墓,都没有逃脱他们的毒手。例如黄忠墓出土的时候,仅余一把剑、一块玉;袁绍墓在近代,三度被打开,相关部门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增补盗洞,等等。然而有一个人却是例外,他便是蜀相诸葛亮。诸葛亮之墓,在定军山下,周长60米,高约6米,陵园中有一片古柏,非常清幽。据记载,他的墓自古以来,从未被盗,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诸葛亮一直被神化的缘故,人们想象了很多理由,例如他的妻子黄月英,死后化作了一棵黄果树,守护在了他的坟头;例如他的陵墓中,含有机关,可以让盗墓贼有来无回,等等。其实这些说法毫无依据,仅是传说而已。诸葛亮的陵墓,之所以千百年来,一直没有被盗墓贼光顾,与他临终前的两条命令有关。

    一、因山为坟,冢足容棺,不起坟垄

    诸葛亮在临终的时候,曾交待道,自己去世之后,要依山建坟,墓穴不要太大,能够放开棺椁就可以了。另外不要起封土,设立坟头,更不要树立墓碑。《三国志》记载:“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水经注》则记载道:“葬于其山,因即地势,不起坟垄。”也就是说,诸葛亮选择的是密葬,他的葬身之地,早已无迹可寻了,试想,连地方都找不到,盗墓贼又如何下手呢?说到此处,也许有人会疑问,那汉中勉县定军山脚下的武侯墓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是后人为了纪念他,专门为他造的衣冠冢罢了。其中莫说没有诸葛亮的尸体或陪葬品,甚至可能连与他相关的物件都没有,盗墓贼怎么可能白费功夫呢?所以诸葛亮下令密葬,是避免他的陵墓被盗的原因之一。

    二、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他的临终的时候,明确的交待,自己去世之后,收敛尸体时,用平时穿的衣服即可,而且不需要任何的陪葬品。当然了,以诸葛亮节俭的本性,他也不可能有陪葬品。《三国志·诸葛亮传》曰:“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意思是说,诸葛亮早就曾向刘禅上表,说诸葛家在成都有八百株桑树,十五顷田地,足够自己的妻儿衣食无忧。至于他自己,出征在外,衣食住行,都要靠官府供给。他不会置办家产,增加家财,等他死的时候,家里家外都不会有余财。结果到了他去世之后,果如他自己所言。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何为两袖清风。试想,一个没有任何陪葬品的陵墓,盗墓贼会费尽心力,去寻找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诸葛亮墓,即武侯墓,在勉县定军山脚下。诸葛亮(公元181年一公元234年),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河南南阳),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墓上和庙内的建筑,多是明、清两代一所三院并连的大庙,围有垣墙,面积约45000平方米。入陵园大门,一片汉柏古松,清幽、古朴。大殿院中,有许多历代歌颂诸葛亮的诗词和复修墓庙记文的石碑。诸葛亮墓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诸葛亮因为魏延夜闯,延寿之法被破坏后,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遗书后主刘禅,嘱其在他死后,将尸体入棺,由四名士兵抬着向南走,杠断绳烂之处便是他的葬身之所。对于这位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的丞相的最后遗言,刘禅岂能不遵?于是他命四个关西壮汉,抬着他的棺一直往南走。这四个汉子抬了一天一夜后,终于体力不支,但是此时杠未断,绳也未烂。四个人商议后,将诸葛亮的棺就地掩埋。回去后,他们报告刘禅,说将丞相棺掩埋于杠断绳烂之处。刘禅听了报告后觉得不对劲,怎么这么快就会杠断绳烂呢?于是将四个人抓起来严加审问。四壮汉经不起皮肉之苦,只好招认。刘禅大怒,以欺君之罪将四人杀死。但是,四壮汉被杀后,世人就再也不知道诸葛亮的葬地了。这个故事至此就该结束了。但是后人为了渲染诸葛亮之机智,认为这一切都在诸葛亮预料之中,因为孔明早已料到,自己死后蜀国必为司马氏所灭,而蜀国灭亡后司马氏必来挖他的坟墓,所以他"导演"了这出戏剧,以保自己死后的安宁。曹操与孔明,都采取了隐秘的办法处理后事,但前者被认为是一种"奸诈",后者则被理解为"机智",其中的微妙之处,颇值得后人细细玩味。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个到了墓前的游客都会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墓的顶上居然长出了一颗高大的黄果树,中国这么久的文化传统,是不会在墓的上方种树的,然而却出现了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因此后人就展开了联想,认为这是诸葛亮的妻子黄阿丑对丈夫的一片真心,便化身为一棵黄果树,在心爱的丈夫的墓上,为他遮风挡雨,庇护着他。

    单字解释: 震 惊 ! 诸 葛 亮 临 终 前 留 下 两 条 遗 令 近 千 年 武 侯 墓 从 未 有 贼 人 踏 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